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造成關節功能障礙。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溼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因尚未明瞭,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覆發作,呈對稱分佈。
1、病理病因
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還可以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
2、臨床表現
各年齡組都可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發於16-55歲之間,女多於男,約為2.5:1。發病大多隱漸,病人常伴有全身不適和低熱,還有食慾減退、體重減輕、手足盜汗和關節痠痛等前驅症狀。
類風溼性關節炎大多數為對稱性的多關節炎,極少從一個關節開始。多以雙手的小關節(2-5指的掌指關節及近側之間關節最多)、膝、腕、足等關節最常受累。早期關節開始有疼痛和僵硬,逐漸出現腫脹、積液和局部溫度升高。關節僵硬以晨起後最為明顯,活動後減輕,稱為晨僵。
隨後由於關節的腫痛和運動的限制,關節附近肌肉的僵硬和萎縮也日益顯著。以後即使急性炎變消散,由於關節內已有纖維組織增生,關節周圍組織也變得僵硬。隨著病變發展病變關節最後變成僵硬而畸形,膝、肘、手指、腕部都固定在屈曲位。手指常在掌指關節處向外側成半脫位,形成特徵性的尺側偏向畸形,被稱為“吹風手”。
約10%~30%患者在關節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鷹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等出現皮下小結,堅硬如橡皮。皮下小結不易被吸收,皮下小結的出現常提示疾病處於嚴重活動階段。
此外少數患者(約10%)在疾病活動期有淋巴結及脾腫大。眼部可有鞏膜炎、角膜結膜炎。心臟受累有臨床表現者較少,據屍檢發現約35%,主要影響二尖瓣,引起瓣膜病變。肺疾患者的表現形式有多種,胸膜炎,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類風溼塵肺病。周圍神經病變和慢性小腿潰瘍,澱粉樣變等也偶可發現。
3、診斷
晚期類風溼病人,因已出現多關節病變及典型畸形,所以診斷多無困難。但本病早期及少數關節受累病例,診斷時常有困難。目前,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診斷,各國有不同的標準。1958年美國風溼病學學會提出了經過修改的診斷標準,許多國家都採用這一標準。
現介紹如下:
a晨僵。
b至少一個關節活動時疼痛或有壓痛。
c至少一個關節腫脹(軟組織肥厚或積液而非骨質增生,為醫生所看到)。
d至少另一個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兩個關節受累所間隔的時間應不超過3個月)。
e對稱性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同時侵犯機體兩側的同一個關節(如果侵犯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或趾關節時不需要完全對稱),遠側指間關節的累及不能滿足此項標準。
f骨隆起部或關節附近伸側的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g標準的X線片所見(除骨質增生外,必須有受累關節附近的骨質疏鬆存在)。
f類風溼因子陽性。
h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
i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學改變中的三個或更多:明顯的絨毛增生;表層滑膜細胞增生及呈柵欄狀;明顯的慢性炎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及形成淋巴結的趨勢;表層或間質內緻密的纖維素沉積;灶性壞死。
j皮下結節中的組織學改變應顯示中心區細胞壞死灶,圍繞著柵欄狀增生的巨噬細胞及最外層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
典型類風溼性關節炎:其診斷標準需上述項目中的7項。在a―e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周。肯定類風溼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5項。在a―e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周。
可能類風溼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3項,a―e項中至少有1項。其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周。
可疑類風溼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下列各項中的2項,而且關節症狀的持續時間應不少於3周:
①晨僵。
②壓痛及活動時痛(為醫生所看到),間歇或持續至少3周。
③關節腫脹的歷史或所見。
④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⑤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
⑥虹膜炎(除非在兒童類風溼性關節炎,否則價值可疑)。
4、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於對炎症及後遺症的治療,採取綜合治療,多數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療效。
現行治療的目的在於:
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症,緩解症狀;
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
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
(1)一般治療
急性發作期有發熱及關節明顯腫痛時,應臥床休息待病情改善兩週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造成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
(2)藥物治療 治療本病的藥物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非特異性的對症治療藥,包括激素類藥物如可的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以及非甾體類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第二類是緩解病程的藥物,服用較長時間後,可影響病變的活動性和其發展。有金製劑、昆明山海棠、正清風痛寧片等。
(3)局部治療
在急性期為防止發生畸形,可以應用支具固定患肢治療。各種熱療法都有增進局部血運和消炎止痛的作用。手法矯正和按摩也可以改善肢體的功能。
(4)手術治療
滑膜切除術:近年來在膝關節鏡的廣泛開展下,微創的滑膜切除術可以減少關節液滲出,防止血管翳的形成,預防性的保護了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組織,改善關節功能。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隨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成熟和廣泛的使用,給晚期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帶來了福音,解決了由於關節的畸形和僵直所帶的生活上的困難和痛苦。
6、預防及保健
(1)加強鍛鍊,增強身體素質
(2)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
(3)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
(4)保持精神愉快
(5)預防和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