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被提出來的100多年中,世界各國的精神病學家、兒科專家、心理學家及教育家曾多角度地對此病的原因加以探討,但至今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根據對多名多動症兒童的家庭調查,歸納有以下幾種成因:
一、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有人認為,多動症的發生,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不能及時傳遞而造成的一種病態。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而治療多動症的藥物,其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服藥後,可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兒動作減少,因此,多動症患兒必須服藥治療。
二、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大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包括:
1、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
2、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
3、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及外傷的患兒,發生多動症的機會較多。
三、鉛中毒
血中含鉛量過高引起鉛中毒造成腦病。多動症兒童中一半以上含鉛量較高。
四、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說-與遺傳有關。從多動症發病情況看,近半數患兒的父母或兄妹等親屬中有此病,同卵雙生子同病率高達80%。患兒家族中病態人格、酒精中毒及癔病患者較一般兒童家族中多。另患兒多先天畸形,有的在胎內時就多動,與先天素質有關。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親屬,在其童年也患此病,上述幾點均提示遺傳因素與多動症關係密切。
五、其他因素
近年,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當前造成兒童多動症(注意力渙散、多動)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攝入含鉛量過度的飲食(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也會導致多動。
此外,國內資料表明,在多動症患兒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長中所謂的“嚴格管教者”佔61.7%,放任不管者佔3.5%,過分溺愛者佔7.05%。國外亦有學者認為,暴力式的管教,會使患兒症狀發展,並增加新的症狀,如口吃、擠眉、眨眼。而對患兒漠不關心、放任自流和過於溺愛等,常可能促使症狀出現,或使已有的症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