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的皮膚、粘膜和鞏膜發黃的症狀和體徵。血膽紅素通常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總膽紅素的正常值為1.7至17.1ummol/L。這包括直接膽紅素(正常值為0至3.42 ummol/L)和間接膽紅素(1.7至13.68 ummol/L)。
引起黃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血液中紅細胞的破壞會產生大量的血紅蛋白,最終形成間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在肝臟中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直接膽紅素,然後通過膽管進入小腸,在小腸中被重新吸收進入肝臟。因此,這一途徑中的任何部分出現異常都會引起黃疸。臨床上常見的原因如下:
1.溶血性黃疸:黃疸是由於大量紅細胞被破壞,產生大量的間接膽紅素,超過了肝臟的代謝能力。它的特點是間接膽紅素升高。這種情況多由內部疾病引起,特別是血液病的可能性。
2、肝細胞性黃疸。由於肝細胞嚴重損傷而引起的黃疸。特點是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都會升高。其病因主要是內臟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敗血症和其他可能損害肝臟的疾病都可以引起這種情況。
3.梗阻性黃疸。肝內小膽管或肝外總肝管或總膽管的阻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膽汁通過障礙,使膽汁中的膽紅素迴流入血,引起黃疸病。從特徵上看,直接膽紅素主要是升高的。它可能伴有皮膚瘙癢、尿液變黑、大便顏色變淺等症狀。膽管的結石、炎症和腫瘤是常見的原因,大多需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