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胎動,多數媽媽覺得很簡單,不就是胎兒的活動嗎,孩子每天都在動,應該沒有問題吧。那到底胎動是甚麼,為甚麼要數胎動,甚麼情況下就是胎動有異常了呢?事實上,在臨床工作中常會碰到和胎動有關的問題,也有過相關慘痛的教訓,所以還是有必要再把這個常見的老話題再細細說一下。
1、為甚麼要數胎動
胎動反映的是胎兒在宮內的狀態是否良好,胎動好的胎兒,我們認為他/她目前沒有缺氧,一般情況良好,反過來說,如果胎兒動得不好,則說明有缺氧的可能,需要立即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數胎動這種方法簡便,經濟,胎兒存在於媽媽的子宮裡,媽媽可以隨時感知胎兒的活動,無需任何花費就可以隨時瞭解寶寶的情況,和寶寶進行交流,所以選擇這種方法來作為媽媽日常的粗測。尤其是超聲提示有臍帶繞頸時,很多媽媽都問醫師怎麼判斷臍帶是否持續繞頸或纏繞的緊不緊,醫生也看不到臍帶的情況,但要明白的時,繞頸不等於胎兒缺氧,臍帶鬆鬆地搭著對胎兒有甚麼影響了,就好比是胎兒帶了個項鍊,但如果臍帶拉緊,造成威脅時,這時胎兒會掙扎,胎動就會有變化,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數胎動,而不是反覆做超聲確定是否臍帶繞頸。不管任何不良因素,都會表現在胎動的變化上,所以數胎動雖然不是最精確的方法,是一種粗測,但卻是警戒線,是預警。
2、有些媽媽會問,產檢時醫生都是用多普勒在聽胎心,現在條件好了,我自己也買一個多普勒,每天聽一聽胎心,是不是就不用數胎動了呢?
不是這樣的,胎動是粗略判斷胎兒在宮內是否有異常的方法,是第一道防線,也就是媽媽判斷胎兒是否存在異常的警戒線,一般胎動消失24小時後胎心消失,而這24小時是挽救胎兒的救命的時間,是媽媽通過數胎動爭取到的寶貴的時間。大家可以想想,你在家都聽不到胎心了,那醫生能聽到的可能性還有多少呢?如果通過是否有胎心來篩查胎兒是否有異常,就喪失了搶救的時間。曾經有過一個媽媽就是這樣,她在家感到胎動減少了,沒有到醫院,自己在家拿多普勒聽了一下,孩子胎心挺好的,就認為應該沒甚麼問題,去醫院醫生不也是聽一下嗎(事實上,醫生有更多的評估手段),等到她發覺不對在來醫院就診,雖然醫生第一時間判斷出胎兒存在窘迫,立即從門診轉運到手術室及時進行了剖宮產,但新生兒卻嚴重的窒息,後來家屬放棄了搶救......
3、如何數胎動
關於如何數胎動,確實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數3小時的,有數3小時,然後乘4,算12小時胎動的,還有算24小時胎動的,甚至有人開發了專門用於數胎動的APP。事實是,很多媽媽每天都要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數和記錄;另一方面,數胎動本來就是一種粗測,它的優勢在於簡便、經濟,通過數胎動只是要起到判斷是否要到醫院就診的目的,把它搞複雜了,就喪失了它的實用性和孕媽媽的依從性,所以我一般推薦給大家數胎動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先注意胎動的規律,胎兒每天甚麼時間愛動,甚麼時候不愛動。作為媽媽,即使沒有過多的時間數胎動,但胎兒活動的規律你大概是有數的,比如,吃東西的時候愛動,側躺時愛動,傍晚時愛動等等,媽媽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感知到寶寶的活動,但這些大概的規律一定要去注意,如果寶寶每天按規律的活動,可以不用可以去數動了多少次,但如果規律有變化,該動的時候不動,或不該動的時候動的過度,都要注意了。
第二步:如果有時間,可以撿孩子愛動的時候早午晚各數1小時,每小時大於5次就可以。有的媽媽問,那到底每個小時應該動多少次是正常的,或者怎麼和別人的孩子動得不一樣呢?胎動本來就是胎兒在宮內的活動,通過媽媽的腹壁而感知到的,和胎兒在宮內的姿勢,力量,媽媽腹壁的厚度,敏感度等等都有關係,所以每個胎兒之間差異比較大,互相之間不用比較。只要胎動有規律,每個小時>5次就可以,不一定非要數夠1個小時。胎兒連續動算一次。
4、胎動異常如何處理
胎動異常包括胎動過多和胎動過少。先說胎動過多,一般指胎動在原基礎上增加60%或翻倍叫多,大家常見的問題是,數著數著就數亂了,更別說沒有時間數的了。胎動多和胎動少都是反映胎兒在宮內是否有缺氧的,如果確實存在缺氧,那隨著缺氧的發展,胎動會逐漸變少,由於胎動多不太好計數,判斷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還是判斷胎動是否減少更可實行。如果覺得動得少,僅僅感知少就不夠了。如果覺得胎動少,就一定要確實數一數,看每小時到底動了幾次。同時,如果胎動不明顯,可以通過輕輕拍拍他,或吃東西,或改變體位等動作來刺激胎兒,如果做了這些還不動,小於3次/小時,接著再數1小時,仍小於3次,這時就需要馬上到醫院看急診,讓醫生來判斷胎兒的狀況,不管早晚,只要確定胎動<3次/h,一定要到醫院,否則喪失的可能是救命的時間。
5、何時開始數胎動
有天出診時,一個媽媽滿臉緊張地跟我說她昨晚來看急診了,因為感覺不到胎動,特別擔心。我一看病歷,她剛剛懷孕22周,因為既往有過胎停育的病史,所以特別緊張。來急診聽了胎心正常還不算,因為醫院夜間急診沒有產科超聲,又輾轉到另一家醫院做了超聲檢查,確定胎兒沒有異常,今天還是不踏實,所以又來專家門診檢查確定以求心安。我再次做了檢查,確定沒有異常,並跟她解釋了關於胎動的問題。其實胎兒從孕12周起就開始在子宮內活動,但媽媽們卻感覺不到,這是因為胎兒的力量還很小,活動後不能通過媽媽腹壁的震動而被感知,我們形容這時的胎兒就像“在水中游泳的小魚”一樣,她在水底游泳時我們沒法感知,但她游到水面,也就是在靠近媽媽的腹壁活動時,就能看動水面的波動,這時媽媽就會有感知了。一般孕婦會在孕18-20周左右第一次感到胎動,但有一些媽媽,尤其是經產婦,會在更早的時候感知,這也是正常的,有些孕婦在20周以後第一次感知胎動,也都有可能。一般胎兒在孕28周後胎動逐漸形成規律,所以醫生會讓媽媽們在孕28周以後開始數胎動。
6、胎動是甚麼樣的
除了胎動的次數,有些媽媽還會關注胎動的方式和強度。事實上,胎兒在宮內的活動方式多種多樣,不同孕周可能也會有些變動,有時表現為整體的蠕動,有時可以是肢體的活動,強度更是很難做客觀的評價,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如果胎動的規律基本一致,都可以視為正常,如果胎動次數正常,僅活動強度或活動方式的變化,都可以再繼續觀察。自己拿不準的情況下,也可以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