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直性脊柱炎關節病理改變
1、滑膜炎
滑膜炎是強直性脊柱炎受累關節最早出現的病理改變,顯微鏡下可見到炎變的滑膜組織增生肥厚,絨毛形成,小血管周圍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這種炎變的滑膜組織可以釋放炎性介質,造成關節腫脹疼痛;可以釋放多種酶類,破壞關節軟骨和骨組織,最終造成關節破壞。病變多由骶髂關節開始,逐漸向上侵犯腰椎、胸椎及頸椎。肩關節、顳頜關節、肋橫關節、肋椎關節、胸鎖關節、胸骨柄體關節、恥骨聯合也常被累及。
2、韌帶、肌腱骨附著點的炎症
這是強直性脊柱炎帶有特徵性的病理改變,即在韌帶、肌腱及關節囊附著部位發生無菌性炎症,炎症過程中生成的肉芽組織可破壞松質骨。
3、骨質增生和骨質融合
強直性脊柱炎的晚期,受累關節骨質增生日益明顯,尤以關節囊和韌帶的鈣化或骨化十分突出,最終受累關節間隙完全消失,而發生骨性強直,這種骨性強直常發生的骶髂關節、脊柱及髖關節,較少發生於膝關節和踝關節,發生在脊柱的這種改變即形成X線片上竹節樣變的病理基礎。
二、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四聯治療方法:
1、自身治療,包括保持挺腰,鍛鍊腰部活動等,為了防止脊柱畸形,游泳是比較好的方法;
2、藥物治療,目的是止痛抗炎,延緩病情進展;
3、激素類等;
4、生物製劑,如益賽普,還有一些抑制免疫的藥,當然還有一些中藥類如雷公藤等。
三、超微針鏡-關節炎局部治療微創技術
超微針鏡診療技術是以西醫解剖、手術操作為基礎,在診療過程中不破壞整體結構,僅有微細組織結構改變,是毫針和開刀手術無法替代的新技術。技術設備包括電子成像系統、光學成像系統及多項專利醫療器械,臨床適用於大部分的關節、脊柱及其它軟組織疾病。由盲視操作轉變成可視操作,讓治療更準確,在診治強直性脊柱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引起的周圍關節炎更具有優勢。超微針鏡在肩周炎、膝關節炎、髖關節炎等關節的鬆解、消炎治療上比單純的關節鏡更微創,更可視化,更低的費用,將逐漸取代關節鏡,成為微創治療的主流。
四、超微針鏡診療系統特點:
1、微創操作
所有的超微針鏡操作器械和操作方法都以微小切口為基礎。與關節鏡治療術式不同,關節鏡治療通常要在手術部位開3個或3個以上通道以方便操作,治療過程中以剪除或剝削損傷的粘膜、軟骨等組織為主,創傷相對較大,恢復時間相對較長;超微針鏡在治療時針對疼痛骨科的特點,切口小於0.5cm,最多開通2 個通道,有時一個利用通道也可完成整個診療過程,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剝離和疏通關節和病變組織及關節腔灌洗,以解除粘連,消除炎症,恢復功能。術中創傷相對較小,術後第二天即可進行功能鍛鍊。
2、可視操作
超微針鏡診療技術利用影像設備進行可視操作,複雜和危險部位使用操作通道,減少了手術的危險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比如脊柱的側隱窩鬆解術,作一約0.3-0.5cm釐米左右的切口,監視器觀察下置入操作通道到達椎板間隙,避免直接穿刺,將複雜且危險的操作變得簡單安全。
3、操作簡化
由於切口小、損傷少,術中一般不需做驅血和加止血帶處理,避免了缺血造成的術區偽像。操作通道可以兼容多種器械,在一個通道內可以做檢查、灌洗、注射、置入、消融等多項操作,將複雜操作簡單化。
4、靶點精確療效肯定
對於難治性強直性脊柱炎等出現關節、肌筋局部頑固性腫痛時以及僵硬時,利用超微針鏡進行局部疏通、剝離、灌洗、置藥等處理後往往可在短時間內消除症狀,解除關節僵硬,回覆各個關節功能,並且能夠避免破壞正常組織。超微針鏡技術採用局部麻醉,住院時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