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兒童多動症
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對子女的教育、身心健康發育的重視,其兒童多動症日趨引起人們的關注。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障礙”,舊稱“輕微腦功能障礙”。大多在七歲以前起病,以多動為外在表現,其中心是注意力的不集中及不易保持,伴有情緒改變及學習障礙。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關於多動症規定以下標準:
一、 注意障礙至少存在以下四條:
(1) 學習時容易分心,聽見任何外界聲音都要去探望;
(2) 上課很不專心聽講,常東張西望或發呆;
(3) 做作業拖拉,邊做邊玩,作業又髒又亂,常少做或做錯;
(4) 不注意細節,在做作業或其他活動中常常出現 粗心大意的錯誤;
(5) 丟失或特別不愛惜東西(如常把衣服、書本等弄得很髒很亂);
(6) 難以始終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業或家務勞動等;
(7) 做事難於持久,常常一件事沒做完,又去幹別的事;
(8) 與他說話時常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9) 在日常活動中丟三拉四;
二、 多動障礙至少存在下列四條:
(1) 需要靜坐的場合難於靜坐或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2) 上課時常小動作,或玩東西,或與同學講悄悄話;
(3) 話多,好插嘴,別人問話未完就搶著回答;
(4) 十分喧鬧,不能安靜地玩耍;
(5) 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如遊戲時搶著上場,不能等待;
(6) 干擾他人的活動;
(7) 好與小朋友打逗,易與同學發生糾紛,不受同伴歡迎;
(8) 容易興奮和衝動,有一些過火的行為;
(9) 在不適當的場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險,易出事故;必須是上述一、二項同時具備四條或四條以上,並且病期六個月以上者,方有可能是兒童多動症。
因為即使具備症狀學上的標準,也並非是兒童多動症。要除外以下疾病:
(1) 兒童智力障礙:有智力障礙者對事物的理解力差,不能理解所學內容,也易產生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緒反應,學習成績不佳十分突出。
(2) 兒童孤獨症:除多動外,有嚴重的社會與人際關係交往與智力障礙和語言障礙。
(3) 兒童情緒障礙:此類患兒也可有興奮與多動及注意缺陷,其情緒反應較強烈,呈波動性,往往有不愉快、沮喪等表現,易緊張或焦躁不安。往往是發作性非持續性。
(4) 品行障礙:除可有多動及注意障礙外,更主要的是反覆而持久的反社會性、攻擊性或對立性品行,具有破壞、說謊、逃學等特徵。
(5) 兒童對抗行為:往往是對抗家長、對抗學校、違反校規等。大多是由於教育或方法問題導致。多動症兒童一般沒有嚴重的對抗及反社會行為,主觀上也不想有破壞性的行為和舉止,只是由於自控能力較差所致。
(6) 長期的破裂家庭:長期生活在這種破裂家庭環境中的兒童,在行為、個性培養上、教育上會出現一些問題,也會有多動等表現。這要是繼發於成人的不良習慣,如有此家庭背景則不宜診斷為兒童多動症。由此可見,正確認識、診斷兒童多動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綜合考慮、全面分析,方可得出正確的結論。
目前,對兒童多動症的診治存在諸多誤區,應引起重視:
(1) 多動、衝動、任性既是多動;
(2) 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也是多動症;
(3) 上課不聽講,多次被學校、老師找家長,怕是多動症;
(4) 受不正規的廣告宣傳誤導,對號入座。有些廣告不規範,比如;“介紹2-3條症狀,使家長產生誤解;
(5) 片面強調藥物治療,特別是中藥的治療作用,認為只要用藥就可治癒,忽略了其教育、心理疏導的重要作用。其實,輕度多動症予以適當的訓練、良好的教育環境,大多可以控制;
(6) 逃避責任,減輕壓力;有些家長總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多動症,甚至希望是多動症,這樣可以減輕在教育、訓練、矯正上的壓力與責任。因為我的兒子(或女兒)有病,學習成績差一些,有些其他問題,都是多動症影響的;
(7) 偏信廣告宣傳,不願到正規專科醫院明確診治,或擔心“西藥成癮,損害大腦”,使多動症的診斷擴大化,浪費了家長的大量錢財與精力,也給兒童增加了心理負擔。其實,許多有所謂多動症傾向的兒童在恰當的教育培養、訓練下,都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