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是血液從周圍組織迴流至心臟的通道,下肢靜脈包括淺靜脈和深靜脈,深靜脈是下肢的主幹靜脈,淺靜脈最終匯入深靜脈。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由於血液異常的在下肢深靜脈內凝結形成血栓,從而導致下肢血液迴流受阻,臨床上表現為突發的一側下肢明顯腫脹,伴有輕度脹痛,行走不便。病因主要包括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其中長時間臥床休息、下肢制動引起的血流緩慢、血液瘀滯是最常見原因。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主要危害為血栓脫落後經靜脈系統向心迴流,最終經右心進入肺動脈,導致肺動脈栓塞(簡稱肺栓塞),嚴重的肺栓塞是最危重的急症,可以導致猝死,往往搶救無效。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發病兩週內)是血栓脫落的高發期,此後隨著血栓機化、纖維化,血栓脫落的幾率明顯減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雖不會導致肢體壞死、截肢等嚴重後果,但是如果得不到積極正規治療,尤其是急性期,可導致嚴重後遺症,表現為患肢腫脹不能完全消退,下地活動後加重。且下肢深靜脈血栓容易復發,再次形成新的血栓,反覆發作導致下肢深靜脈嚴重回流障礙,表現為患肢高度腫脹,足靴區(小腿遠端和足部)皮膚增厚、色素沉著(皮膚變黑)和龜裂,最終形成經久不愈的下肢慢性潰瘍,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圖1 未經正規治療的左下肢陳舊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高度腫脹,足靴區皮膚增厚、龜裂、色素沉著明顯。
圖2 未經正規治療的陳舊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引起的下肢慢性潰瘍,遷延不愈達15年之久。
從事血管外科工作多年,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為對於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應積極正規治療。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首先應針對致命性肺栓塞,保守治療措施包括絕對臥床(飲食、大小便均不下床)兩週,避免擠壓按摩患肢,但不能完全預防致命性肺栓塞。目前,已發明了預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先進武器,即下腔靜脈濾器,下腔靜脈濾器通過介入治療(在健側大腿根部或頸部穿刺,即穿刺健側股靜脈或右側頸內靜脈)植入下腔靜脈(位於腹部,是人體最粗的靜脈,下半身血液均迴流入下腔靜脈),濾器在允許血液通過的同時,可有效阻止較大的血栓,其預防致命性肺栓塞的療效幾乎達到100%,濾器植入操作簡單,創傷很小,濾器植入後不在需要嚴格臥床。下腔靜脈濾器在國內應用至少已有十年,其預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已被臨床實驗所證實,目前已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下腔靜脈濾器分為永久性濾器和臨時性濾器,一般老年患者植入永久性濾器,濾器長期植入體內無任何感覺,不會產生任何不適感,且目前尚未發現濾器長期留置體內產生的副作用。對於小於50歲的年輕患者,可植入臨時性濾器,植入後三週待致命性肺栓塞的風險明顯降低後再取出體外。
圖3 已植入下腔靜脈的永久性濾器(下腔靜脈內的網狀結構)。
對於下肢深靜脈血栓自身的治療,目前首選藥物治療,即抗凝溶栓治療,療效和開放手術取栓相當,一般不再需要手術取栓。抗凝藥物只能預防血栓進一步生長蔓延,對已經形成的血栓無效,只有溶栓藥物才能溶解已經形成的血栓,但是溶栓藥物在溶解血栓過程中更容易發生血栓脫落,所以一般建議植入下腔靜脈濾器後再進行溶栓治療,否則只能進行抗凝治療。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溶栓藥物是尿激酶,尿激酶療效明顯,常規劑量下很少發生出血的副作用,且價格便宜。最長使用的抗凝藥物是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一般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周,在過渡到長期口服華法林,口服華法林期間需定期檢測凝血功能,使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比(PT-INR)延長至1.5~2.5(正常為0.8~1.2),在此範圍內,即能有效預防血栓復發,又不至於發生嚴重出血。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治癒後長期抗凝治療很重要,因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容易復發,反覆發作可導致下肢高度腫脹、慢性潰瘍等嚴重併發症,長期有效抗凝治療可有效預防血栓復發。最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治癒後應根據下肢活動後有無腫脹的情況短期或長期穿醫用彈力襪,醫用彈力襪有壓力梯度,可有效預防下地活動引起的下肢腫脹,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血栓復發。
從事血管外科工作多年,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認為應採取積極正規的治療措施,即植入下腔靜脈濾器後進行抗凝溶栓治療,臨床治癒後長期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定期監測凝血功能,並根據情況短期或長期穿醫用彈力襪。經上述治療,絕大部分患者患肢腫脹迅速完全消退,並有效預防了血栓復發,將後遺症降低到最低程度,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真誠歡迎您到我院就診,我們將為您提供真誠的服務和國內一流的醫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