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某,女,17歲,1983年11月20日初診。
主訴:心悸、胸悶4年,加重1年多。
病史:患者4年前劇烈運動後出現心悸、胸悶,休息後緩解。"
患者經西醫住院治療後病情緩解,現正接受中醫治療。
現症:現心悸、氣短、胸悶,時感脹痛,面色蒼白,頭暈,疲乏無力,形寒肢冷,口渴不飲,唇微紫,舌暗側紫,有瘀斑,脈細而弱。
中醫診斷:心悸胸痺,證屬心氣不足,胸陽不振,瘀血內停。心氣不足,故心悸、氣短、胸悶、頭暈、乏力;胸陽不展,故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口唇微紫,舌質紫暗,有瘀斑,脈細數等均為瘀血阻滯的表現 ......西醫診斷:肥厚型心肌病。
治療方法:益氣溫陽,寬胸活血法。
方劑:栝樓薤白湯加四君子湯、苓桂術甘湯加減。
瓜豆15克,薤白10克,桂枝5克,黨參10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丹參15克,桃仁10克,紅花6克,甘草6克。
方中瓜蔞、薤白、桂枝寬胸開陽;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丹參、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全方合力,溫陽益氣,寬胸活血。
二診。服用18劑後,胸悶氣脹,心悸明顯減輕,舌尖紫暗瘀血明顯減輕或消退,脈象稍強。患者夜間睡眠不佳,口腔潰爛,口唇周圍及鼻尖可見紅色粟粒狀痤瘡,舌體胖大,舌尖輕度尖紅有齒痕,苔薄而微黃,脈左沉滑,右沉細。患者年輕氣盛,溼熱內蘊,相火有餘,治以清調法。
1、黃連10克,當歸1克,竹茹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瓜蔞15克,枳殼10克,丹皮10克,四逆湯10克,保和10克,炒棗仁15克,六一散15克。
水煎服。
2、桑葉10克,苦參10克,蓮藕15克,黃柏10克,硼砂6克,兒茶6克。
用水浸泡後漱口。
三聯診斷。服用該湯18劑後,口腔痤瘡痊癒,心悸氣短大為減輕,胸悶偶有發生,月經來潮有血塊,色紫紅,小腹疼痛,舌上有少許瘀斑,苔白而微滑,脈細滑,溼熱已除,相火已清,仍用原法變通,用藥。
桂枝6克,瓜蔞皮9克,半夏9克,陳皮 治以養心陰,清虛熱,佐以活血化瘀法。
沙參12克,麥冬9克,小麥15克,茯苓10克,梔子6克,江米9克,知母6克,丹參10克,鬱金9克,石菖蒲10克,葶藶子6克,甘草3克,用藥7劑後症狀消失。
請注意。青少年往往陽氣有餘,生命力旺盛,所以陽氣不足可能是暫時性的變化。本例面色蒼白,形寒肢冷,用桂枝少量,以溫陽氣。用此藥18劑,出現口瘡、痤瘡,經調理後痊癒。在此基礎上,又用桂枝、白芍、白朮、黃芪、茯苓、甘草、白朮、白芍、甘草、甘草、甘草、甘草、甘草、甘草、甘草、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