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維生素D的代謝和血清鈣磷濃度的變化有一系列的反饋調節,所以一般不會對人造成毒性。長期使用大劑量的維生素D會因血液中維生素D及其代謝物的過飽和而引起中毒。一般認為,維生素D的用量超過正常生理需要的50至100倍,如兒童每天服用500至125微克(20,000至50,000U)的維生素D,連續服用數週或數月後可出現中毒現象。不同的人對維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差異很大。
維生素D中毒的主要表現是高鈣血癥、異位鈣化和纖維性骨炎。異位鈣化可發生在各種器官,如主動脈、心臟、軟組織,更嚴重的是發生在腎臟,導致腎衰竭,以及發生在骨髓,引起骨硬化。臨床表現為厭食、噁心、嘔吐、頭痛、虛弱、體溫過低、嗜睡、口渴、多尿,尿中糖、蛋白質、紅細胞和腎小管陽性,以及尿鈣。血鈣>3mmol/L(12mg/dl)。X線檢查長骨骨骺的臨時鈣化區密度增加和增寬,骨幹皮質增厚,骨質疏鬆症或骨硬化症。
如果考慮維生素D過量,應立即停藥並限制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可採用口服潑尼松2mg/(kg-d),也可採用降鈣素50-100U/d,肌肉注射或二磷酸鹽和水化等方法,大多數兒童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