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30 23:49

  1、高位瘻管未處理

  由於高位肛瘻涉及肛直環,擔心手術切開或掛線後,導致便失禁,所以常常只切開齒線下的瘻管,深向直腸腔的瘻管未予處理。這是筆者在臨床上遇到復發病例最多的一種情況。向上的這段瘻管無論如何換藥,就是反覆感染,往往再次手術方法不當,術後還是復發。

  2、方法不當

  有些手術方法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效果不確定,術後復發的可能性要大。

  PPH是治痔瘡的,怎麼會用來治療肛瘻,術者的解釋是封閉內口。三次手術失敗後,術者讓患者不要吃飯,說不吃就不拉,不拉內口就不會感染,這樣也許能好。但最終的結果是不得不再做第四次手術。

  3、內口定位錯誤

  內口是肛瘻的感染源,腸腔的致病菌正是從內口進入肛周才引起肛周膿腫和肛瘻的,一般位於肛門內3~4cm處的直腸和肛管交界處。外口是感染病灶的潰破口,多數在肛緣外,也有少數在肛內。肛瘻手術的成敗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準確定位內口和充分切開內口。

  肛瘻外口多是顯性的,內口則90%以上是隱性的。臨床上尋找內口的最主要方法是從瘻管內探查或指診觸摸。由於很多肛瘻遷延日久,瘻管內反覆感染形成粘連而堵塞不通,就無法通過探查和造影的方法來尋找。對於瘻管彎曲、多外口的複雜瘻同樣也無法探查。如果沒有一定的臨床經驗,沒有掌握肛瘻內口的形成規律,往往在術中只切開了部分瘻管,真正的內口仍存,導致術後復發。

  4、掛線術盲目人為製造內口

  掛線術是中醫傳統療法,也是目前臨床治療肛瘻採用的最主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膠線的彈力收縮,慢性勒割管壁,敞開瘻管而起到治療作用。但我們發現掛線術不僅存在痛苦大、癒合時間長、對肛門括約肌損傷重等缺點外,還有相當高的複發率。

解釋肛瘻復發的八個主要原因相關文章
有的病人肛瘻手術後,過一個時期又犯病了,如原先一樣腫痛流膿,這是甚麼原因呢? 對於肛瘻手術後複發率的報道,多少不一,有的文獻報道肛瘻的複發率為10%,而有的報道僅為1%。調查肛瘻手術後復發的原因,95%以上是因為沒有準確的找到內口,或沒有把感染的原發病灶,感染的肛竇、肛門腺導管和肛門腺以及瘻管的支管、空腔完全徹底清除乾淨,因為禍根沒有除掉,所以才會復發,所謂“隱患除之務淨,不盡則終將為害也。”由
發布於 2024-01-17 20:12
0評論
複雜性肛瘻約佔所有肛瘻的30%,由於其走行復雜,涉及的括約肌組織多,治療難度大,複發率高,成為臨床常見病難治病。在我國“十一五”期間複雜性肛瘻就被列為肛腸科常見病進行重點研究。目前治療仍以手術為主,西醫多采用直腸粘膜瓣推移術、瘻管結紮術、分期切開掛線術等,但存在不同程度括約肌損傷或空腔殘留、假性癒合等而導致遷延難愈甚至反覆發作,需多次手術處理。已有研究顯示覆雜性肛瘻術後複發率為15%-50%,失
發布於 2023-02-27 10:31
0評論
複雜性肛瘻約佔所有肛瘻的30%,由於其走行復雜,涉及的括約肌組織多,治療難度大,複發率高,成為臨床常見病難治病。在我國“十一五”期間複雜性肛瘻就被列為肛腸科常見病進行重點研究。目前治療仍以手術為主,西醫多采用直腸粘膜瓣推移術、瘻管結紮術、分期切開掛線術等,但存在不同程度括約肌損傷或空腔殘留、假性癒合等而導致遷延難愈甚至反覆發作,需多次手術處理。已有研究顯示覆雜性肛瘻術後複發率為15%-50%,失
發布於 2023-01-31 20:27
0評論
由於肛瘻與痔瘡都屬於肛腸疾病,而且發病部位都是在肛門,且都有疼痛跟出血的症狀,所以很容易把肛瘻和痔瘡混淆。但是它們的發病原理是不同的,所以它們也是很容易區分的。 痔瘡的一個主要症狀是內痔脫出。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壓,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肛瘻也是常見的肛門疾病。也可以稱為痔漏,是肛管、直腸周
發布於 2024-07-07 21:25
0評論
肛瘻又稱“肛門直腸瘻”,絕大部分的肛瘻是由由肛門直腸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後形成。膿腫逐漸縮小,但腸內容物(包括細菌和糞便)仍不斷進入膿腔,在癒合縮小的過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暢不易癒合,日久後腔道周圍有許多疤痕組織,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多由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破裂,經久不愈而形成的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多發於20―40歲男性及少部分女性。肛瘻一般由原發性內口、瘻管和繼發性外口組成。內口大多位
發布於 2023-01-14 05:01
0評論
摘要肛瘻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目前肛瘻的診斷和治療還缺乏統一的規範。臨床上仍能見到術後較大的肛門損傷,甚至肛門失禁的發生。全括約肌保留手術對提高治癒率和降低術後肛門功能損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目前臨床上全括約肌保留手術使用扔不是十分廣泛。肛瘻(analfistula)是一種古老而又常見的肛腸疾病,關於肛瘻治療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希波克拉底時代,就有用馬鬃進行掛線治療肛瘻的記載。我國古代醫籍
發布於 2022-12-19 21:30
0評論
一、細菌感染。由於肛管直腸部位是“排汙”的重要通道,細菌非常容易侵入肛隱窩、肛門腺導管和肛門腺體,造成感染髮病,逐漸形成膿腫,破潰而為肛瘻; 二、肛周膿腫。肛周膿腫是導致肛瘻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糞便滯留肛隱窩,引起肛腺炎,導致肛周膿腫,患者常不予以重視,肛周膿腫破潰後,膿液排出,膿腔逐漸縮小,外部破潰口和切口也縮小,腔壁形成結締組織增生的堅硬管道壁,即成瘻管,肛瘻由此形成。 三、結核桿菌、放線菌
發布於 2022-11-28 19:31
0評論
①肛裂內口處理不當:內口沒有找準確,或沒有把感染的原發灶即內口徹底清除。 ②肛門腺處理不當:肛門腺感染是肛瘻的重要病因,因此,要切除乾淨內口,以及內口附近有炎症的肛門腺及肛門腺導管。 ③瘻支管及其瘻空腔清除不徹底:即在手術中沒有刮乾淨壞死組織或清除支管,即可導致復發。 ④內口複雜:即瘻內口二個或二個以上時,尋找內口不完全,導致復發。 ⑤新生成的肛瘻:多為患者因肛門腺感染,又發生了肛周膿腫,導致新
發布於 2024-07-03 00:16
0評論
何謂肛瘻?肛瘻全稱應為肛門直腸瘻,我們通常俗稱為瘻管,中醫又叫肛漏。從字義上解,瘻是身體內因發生病變而向外潰破形成的管道。肛瘻就是肛門直腸周圍軟組織感染化膿後向外潰破或被人為切開後形成的管道,這種管道開始為一個,隨著病情的發展,可以有多個。管道的內口是感染的入口,90%以上位於肛內距肛門口約100px齒線處的肛竇。管道的外口即是潰破口或手術切口,多數在肛門外,但極少數也在肛門內和直腸壁。肛瘻是肛
發布於 2022-09-24 19:47
0評論
肛瘻的主要症狀是,肛門附近的外口不斷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排出,有時刺激皮膚引起瘙癢不適.當外口阻塞或假性癒合時, 瘻管內膿液不能排出,局部又出現紅腫,疼痛,形成膿腫;直至膿腫破潰或切開引流後,症狀消失.以上情況,可以反覆出現.較大的瘻管常有糞便或氣體從外口排出.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
發布於 2022-12-31 00:0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