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31 23:39

  每個寶寶都會有一段時間皮膚髮黃,甚至連鞏膜也發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有人認為黃疸期不能餵母乳,這是真的嗎?

  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新生兒黃疸吧,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早期,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生理特點所致,除外各種病理因素,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到一定範圍內的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過性膽紅素血癥。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於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黃疸輕重不一,輕者僅限於面頸部,重者可延及軀幹、四肢和鞏膜,但不會超過手腕和腳踝,糞色黃,尿色不黃,一般無其他症狀,持續7—10天可消退。早產兒由於血漿白蛋白偏低,肝功能更不成熟,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慢,可延長到生後2—4周。

  生理性黃疸主要是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範圍隨日齡及胎齡而異。足月兒生後24小時內<6mg/dl,24—48小時<9mg/dl,48小時以後<12.9mg/dl;早產兒24小時內<8mg/dl,24—48小時<12mg/dl,48小時以後<15mg/dl。肝功能正常。

  生理性黃疸不需特殊治療,多可自行消退。早期餵奶,供給充足奶量,可刺激腸管蠕動,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腸肝循環,有助於減輕黃疸程度。有些寶寶最初出現黃疸時是生理性黃疸範疇,但有進一步發展為病理性黃疸可能,故在此期間應密切監測黃疸變化及有無其他異常情況,如超過生理性範圍即應積極處理。

  新生兒黃疸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要考慮病理性黃疸:1)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膽紅素水平>6mg/dl;2)足月兒膽紅素水平>12.9mg/dl,早產兒>15mg/dl;3)血清結合膽紅素>1.5mg/dl;4)膽紅素水平每天上升>5mg/dl;5)黃疸持續時間較長,超過2—4周,或雖未超過該期限但進行性加重。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較多,並常有多種病因同時存在:1)膽紅素生成過多如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蠶豆病)、地中海貧血,顱內出血、頭顱血腫,肺炎、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維生素E缺乏和微量元素缺乏,使用磺胺、樟腦、水楊酸鹽等藥物。2)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能力低下如感染既可致溶血又可抑制肝酶活力,母孕期疾病可導致患兒發生窒息、缺氧、酸中毒,患兒有低體溫、低血糖、低蛋白血癥、甲狀腺功能低下,遺傳性因素如Criger-Najjar綜合徵、Gilbert綜合徵等。3)膽紅素排洩異常:包括新生兒肝炎綜合徵,先天性代謝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等,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進行性肝內膽汁淤積症等,先天性膽總管囊腫、膽汁粘稠綜合徵等。

  母乳性黃疸屬於病理性黃疸範疇,母乳性黃疸的發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確,與以下因素有關:1)生後1周內純母乳餵養的正常新生寶寶,可能由於能量攝入不足、餵養頻率及哺乳量少導致腸蠕動減少、腸肝循環增加有關,此外也與初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酐酶(β-GB)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肝循環增加有關。2)生後1周以上純母乳餵養的正常新生寶寶發生母乳性黃疸,可能與母乳中β-GB含量高有關,在腸道內通過水解結合膽紅素成為未結合膽紅素,使腸道回吸收增加而導致黃疸。3)母乳餵養兒與人工餵養兒腸道菌群組成差異顯著,母乳餵養的寶寶缺乏轉化膽紅素的菌群,使腸肝循環的負擔增加,導致黃疸加重。4)有些母乳性黃疸的寶寶可能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酰苷轉移酶1(UGT1)基因突變有關,使黃疸加重或遷延時間延長。

  母乳性黃疸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兒多見,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範圍內,高峰值可高於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可晚於生理性黃疸;遲髮型母乳性黃疸出現時間稍晚,常發生在生後1周後,大多7—14天出現,可緊接著生理性黃疸發生,亦可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又加重,其峰值可在生後2—3周,且峰值超過生理性範圍,持續4—6周或延長至2—3月。寶寶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髮育,肝臟不大,肝功能正常,無肝病及溶血的表現。

  母乳性黃疸無論早髮型還是晚髮型,一旦停餵母乳或改喂配方乳48—72小時後,黃疸即可明顯減輕,若再開始餵哺母乳,黃疸可重新出現或加重,但不會達到原來的程度。有部分母乳性黃疸的寶寶停母乳或改用人工餵養後黃疸消退不明顯,有可能同時存在UGT1基因缺陷。

新生兒黃疸需要停止母乳餵養嗎?相關文章
概述 生了孩子後醫生就來講解了關於新生兒護理的知識,讓我們關注新生兒黃疸的問題,但是我跟老公都屬於90後,對嬰兒的護理及疾病並不瞭解,出院後我也經常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總感覺到皮膚開始發黃,也不喜歡吃奶,用了很多黃疸治療的偏方,也沒有好轉的跡象,我在網上搜索到新生兒黃疸有可能與母乳餵養有關,現在新生兒黃疸可以母乳餵養嗎? 步驟/方法: 1、 現在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病理與生理兩類,而病因是多樣化
發布於 2024-06-04 15:45
0評論
概述 有的營養物質是非常高的,是沒有任何奶粉進行比擬的,並且能夠更好的為寶寶提供一定的抗體,能夠更好的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和抗病的能力,母乳餵養不僅對寶寶好,並且還有利於子宮的恢復,但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適合母乳餵養,有的寶寶就不適合模樣,不然會影響寶寶出現併發症,那我們就來說一下哪些新生兒不能夠使用母乳餵養。 步驟/方法: 1、 乳糖不耐受綜合症的寶寶是不能吃母乳的,主要是指新生兒體內乳糖酶的缺
發布於 2022-12-01 16:07
0評論
新生兒在餵母乳後不久,會出現皮膚變黃,而且持久不退的情況。新爸新媽別擔心,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產生是屬於正常現象。那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究竟甚麼時候才能消退呢?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容易出現母乳性黃疸。新生兒母乳性黃疸一般可分為兩種類型:早髮型和遲髮型母乳性黃疸。 無論是早髮型還是遲髮型母乳性黃疸,在停止餵養母乳3-5天后,新生兒黃疸就逐漸減退;若再開始母乳餵養,新生兒黃疸又會重新出現。新生兒母乳性黃疸比
發布於 2024-07-11 05:26
0評論
概述 我家寶寶現已經3個月了我們一直都是母乳餵養,寶寶長的可精神力,我們鄰居家的寶寶可就沒怎麼幸運,她家寶寶不適合母乳,吃了奶以後就開始吐,大家都知道母乳餵養好,對寶寶來說,母乳無疑是最健康的營養品。但並非每個寶寶都適合母乳餵養,如果寶寶又下面四種情況之一,就儘量不要進行母乳餵養了。那麼我想知道四類新生兒不適合母乳餵養。 步驟/方法: 1、 家長一定要知道乳糖不耐受綜合徵,指新生兒體內乳糖酶
發布於 2023-11-25 19:29
0評論
母乳性黃疸是指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在生理性黃疸應消退時未見減輕,或減輕後又加重,並持續數週或數月,而其它方面均為正常,此為母乳性黃疸。 怎麼判斷母乳性黃疸,有如下的方法: 1、母乳所致黃疸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皮膚、粘膜黃染,無其他異常,黃疸逐漸加重,生後10~15天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171~513umol/l(10~30mg/dl)。如繼續哺乳,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4~10天,然後緩慢下降,3~1
發布於 2023-08-04 06:17
0評論
概述 我剛生完寶寶才六天,本來我現在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終於成功的晉級為媽媽這一行列了,雖然辛苦疼痛但是依然高興。可是寶寶在這兩天黃疸特別嚴重,讓我心裡非常的煩悶。全家人也跟著,非常的緊張。可憐的寶寶才剛出生沒幾天,就需要到保溫箱裡進行照藍光的治療。醫生說,我家寶寶的黃疸高是因為母乳餵養導致的。但是我卻不明白,母乳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步驟/方法: 1、 母乳性黃疸其實這個也是相當常
發布於 2023-11-08 05:35
0評論
概述 現在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在現今的社會,照顧一個孩子要注意的事情比起以前真的是多很多的,孩子的飲食、起居、教育等都需要父母的關注。另外,對於孩子的健康方面做父母的更是注意有加。母乳性黃疸是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情況,一般就是指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情況,並且在足月的孩子中最為常見。這是用母乳餵養孩子後常見的一種情況,但是目前對它的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 步驟/方法: 1、 新生兒的母乳性黃疸的
發布於 2023-11-08 16:15
0評論
1、喝白開水。 每天早晚必須都要給孩子喂30ml的白開水,在白天也要適量的喝水,讓孩子自身儘早的排掉體內的黃疸。如果是母乳餵養還好,如果是喝配方奶粉,要加喂水。 2、喝葡萄糖。 發現新生兒黃疸指數高的時候,給孩子喝點兒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餵給孩子喝就可以,這是去黃疸的有效方法。 3、曬太陽。 每天早上10點左右,陽光不是很厲害的時候給孩子曬太陽,要儘量多的曬到孩子的皮膚,但是不要曬到眼睛
發布於 2023-05-24 14:28
0評論
新生兒出現黃疸是很常見的事情,而引起黃疸的原因多而複雜,讓多數家長茫然無措,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母乳性黃疸。1、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又稱為餵養失敗性黃疸,多數是由於母親餵養經驗不足,寶寶無法得到充足的乳汁,導胃腸道蠕動減少,胎糞排出延遲所致,實質跟母乳關係不大,多數出現的早,在生後三五天就出現,多吃奶,多按摩肚肚,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2、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其原因是母乳中缺乏相應的酶,導致對膽紅素降解
發布於 2023-03-13 22:41
0評論
1.母乳所致黃疸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皮膚、粘膜黃染,無其他異常,黃疸逐漸加重,生後10~15天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171~513umol/l(10~30mg/dl)。如繼續哺乳,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4~10天,然後緩慢下降,3~12周恢復正常水平,黃疸完全消退。若停止哺乳,於48小時內血清膽紅素可明顯下降。 2.新生兒在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減退後又加重,停止母乳餵養後48小時,膽紅素下降50%,
發布於 2023-08-17 08:4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