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31 23:39

  每個寶寶都會有一段時間皮膚髮黃,甚至連鞏膜也發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有人認為黃疸期不能餵母乳,這是真的嗎?

  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新生兒黃疸吧,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早期,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生理特點所致,除外各種病理因素,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到一定範圍內的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過性膽紅素血癥。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於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黃疸輕重不一,輕者僅限於面頸部,重者可延及軀幹、四肢和鞏膜,但不會超過手腕和腳踝,糞色黃,尿色不黃,一般無其他症狀,持續7—10天可消退。早產兒由於血漿白蛋白偏低,肝功能更不成熟,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慢,可延長到生後2—4周。

  生理性黃疸主要是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範圍隨日齡及胎齡而異。足月兒生後24小時內<6mg/dl,24—48小時<9mg/dl,48小時以後<12.9mg/dl;早產兒24小時內<8mg/dl,24—48小時<12mg/dl,48小時以後<15mg/dl。肝功能正常。

  生理性黃疸不需特殊治療,多可自行消退。早期餵奶,供給充足奶量,可刺激腸管蠕動,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腸肝循環,有助於減輕黃疸程度。有些寶寶最初出現黃疸時是生理性黃疸範疇,但有進一步發展為病理性黃疸可能,故在此期間應密切監測黃疸變化及有無其他異常情況,如超過生理性範圍即應積極處理。

  新生兒黃疸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要考慮病理性黃疸:1)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膽紅素水平>6mg/dl;2)足月兒膽紅素水平>12.9mg/dl,早產兒>15mg/dl;3)血清結合膽紅素>1.5mg/dl;4)膽紅素水平每天上升>5mg/dl;5)黃疸持續時間較長,超過2—4周,或雖未超過該期限但進行性加重。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較多,並常有多種病因同時存在:1)膽紅素生成過多如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蠶豆病)、地中海貧血,顱內出血、頭顱血腫,肺炎、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維生素E缺乏和微量元素缺乏,使用磺胺、樟腦、水楊酸鹽等藥物。2)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能力低下如感染既可致溶血又可抑制肝酶活力,母孕期疾病可導致患兒發生窒息、缺氧、酸中毒,患兒有低體溫、低血糖、低蛋白血癥、甲狀腺功能低下,遺傳性因素如Criger-Najjar綜合徵、Gilbert綜合徵等。3)膽紅素排洩異常:包括新生兒肝炎綜合徵,先天性代謝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等,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進行性肝內膽汁淤積症等,先天性膽總管囊腫、膽汁粘稠綜合徵等。

  母乳性黃疸屬於病理性黃疸範疇,母乳性黃疸的發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確,與以下因素有關:1)生後1周內純母乳餵養的正常新生寶寶,可能由於能量攝入不足、餵養頻率及哺乳量少導致腸蠕動減少、腸肝循環增加有關,此外也與初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酐酶(β-GB)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肝循環增加有關。2)生後1周以上純母乳餵養的正常新生寶寶發生母乳性黃疸,可能與母乳中β-GB含量高有關,在腸道內通過水解結合膽紅素成為未結合膽紅素,使腸道回吸收增加而導致黃疸。3)母乳餵養兒與人工餵養兒腸道菌群組成差異顯著,母乳餵養的寶寶缺乏轉化膽紅素的菌群,使腸肝循環的負擔增加,導致黃疸加重。4)有些母乳性黃疸的寶寶可能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酰苷轉移酶1(UGT1)基因突變有關,使黃疸加重或遷延時間延長。

  母乳性黃疸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兒多見,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範圍內,高峰值可高於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可晚於生理性黃疸;遲髮型母乳性黃疸出現時間稍晚,常發生在生後1周後,大多7—14天出現,可緊接著生理性黃疸發生,亦可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又加重,其峰值可在生後2—3周,且峰值超過生理性範圍,持續4—6周或延長至2—3月。寶寶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髮育,肝臟不大,肝功能正常,無肝病及溶血的表現。

  母乳性黃疸無論早髮型還是晚髮型,一旦停餵母乳或改喂配方乳48—72小時後,黃疸即可明顯減輕,若再開始餵哺母乳,黃疸可重新出現或加重,但不會達到原來的程度。有部分母乳性黃疸的寶寶停母乳或改用人工餵養後黃疸消退不明顯,有可能同時存在UGT1基因缺陷。

新生兒黃疸需要停止母乳餵養嗎?相關文章
概述 生了孩子後醫生就來講解了關於新生兒護理的知識,讓我們關注新生兒黃疸的問題,但是我跟老公都屬於90後,對嬰兒的護理及疾病並不瞭解,出院後我也經常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總感覺到皮膚開始發黃,也不喜歡吃奶,用了很多黃疸治療的偏方,也沒有好轉的跡象,我在網上搜索到新生兒黃疸有可能與母乳餵養有關,現在新生兒黃疸可以母乳餵養嗎? 步驟/方法: 1、 現在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病理與生理兩類,而病因是多樣化
發布於 2024-06-04 15:45
0評論
在母乳餵養寶寶的時候,媽媽應將拇指與其餘四指分別放於乳房上、下方,呈“C”形托起整個乳房。母親舒適地坐著或躺著,最好在其腰部和手臂下方放置一軟枕,坐位時在足下放一腳凳,以使媽媽放鬆;嬰兒的身體貼近媽媽,面向乳房;嬰兒的頭與身體在一條直線上;嬰兒的口對著乳房。 側臥位適用於:①剖官產術後的媽媽,以避免切口受到壓迫;②媽媽倍感疲憊,希望在嬰兒吃奶時休息或睡覺;③乳房較大,利於嬰兒含接。 母乳餵養寶寶
發布於 2023-06-02 03:50
0評論
正確的哺乳方法,應將一手的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並把乳房托起成直錐形,而且穆嬰必須緊密相貼,頭與雙肩朝向乳房。哺乳時媽媽身體一定要放鬆,身體略向前傾,用手掌根部托起嬰兒頸背部,四指支撐嬰兒頭部。餵母乳時無論白天和夜間都要把孩子抱起來喂,吃空一側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餵奶前要將乳頭洗乾淨,先擠出幾滴,然後再讓孩子吃。 嬰兒含接姿勢用乳頭輕觸嬰兒的嘴唇,當其嘴張大後,將乳
發布於 2023-06-02 03:44
0評論
七種情況必須停止母乳餵養 [導讀]母乳餵養是指用母親的奶水餵養嬰兒的方式。有研究顯示,用母乳餵養的嬰兒發育更為健康。但是堅持母乳餵養,媽媽的身體必須是健康的,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媽媽就應該暫時或完全停止母乳餵養。1、患傳染病時媽媽患有嚴重傳染病時不能餵奶,以防傳染給寶寶。如媽媽患有肝炎、肺病時,就必須停止母乳餵養。2、服藥期間媽媽患病(如感冒、發燒等)不得不服用藥物時,應停止哺乳,待病癒停藥後再喂
發布於 2023-02-10 13:17
0評論
產後恢復月經的話多數都是在4個月到6個月左右來的,母乳餵養的話有些會晚一些的。一般母乳餵養期間月經可以到產後8個月到一年才來月經的,要是斷奶後一般3個月到6個月就可以恢復月經,在母乳期間也應該採取避孕措施的,不然也會懷孕的。
發布於 2023-03-11 06:34
0評論
一般來說如果你是母乳餵養,母乳量不夠,寶寶就有可能出現黃疸,原因是寶寶體內水分不夠,無法通過排便消除血液中的膽紅素。 如果你的寶寶遇到這種情況,就要請醫生建議改善你母乳的技巧或增加一些配方奶粉,增加哺乳次數,讓寶寶得到足夠的乳汁。 另外有的寶寶哺乳沒有問題,可是乳汁中的一些物質可能對寶寶肝臟處理膽紅素不利。如果膽紅素含量比較高就要暫停餵乳,等降下來再喂。
發布於 2023-03-02 03:54
0評論
母乳餵養是指用母親的奶水餵養嬰兒的方式。有研究顯示,用母乳餵養的嬰兒發育更為健康。但是堅持母乳餵養,媽媽的身體必須是健康的,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媽媽就應該暫時或完全停止母乳餵養。1、患傳染病時媽媽患有嚴重傳染病時不能餵奶,以防傳染給寶寶。如媽媽患有肝炎、肺病時,就必須停止母乳餵養。2、服藥期間媽媽患病(如感冒、發燒等)不得不服用藥物時,應停止哺乳,待病癒停藥後再喂。但應注意每天按餵哺時間把奶擠出,
發布於 2023-02-26 05:31
0評論
新生兒需要的營養素 人體的六大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糖(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和水。現在有人把膳食纖維看作第七類營養素。新生兒所需的營養素不僅要維持身體的消耗與修補,更重要的是要供給新生兒生長和發育之用。 母乳餵養五宜 一宜半小時內開奶 新生兒出生後30分鐘以內就要開始與母親肌膚接觸30分鐘以上,同時幫助新生兒吸吮乳頭。新生兒出生後半小時內,其覓食反射最強,以後逐漸減弱,24小時
發布於 2023-02-19 03:00
0評論
母乳性黃疸常出現於出生1周後,2周達高峰,然後逐漸下降。當黃疸指數小於15mg/dl,不需要停母乳,但黃疸指數大於15mg/dl時應暫停母乳餵養3天,改人工餵養,黃疸下降後繼續母乳餵養,黃疸可輕度“反跳”,但不會超過原來的程度,隨後即逐漸消退。
發布於 2023-04-22 16:43
0評論
新生兒肺炎表現為一般狀況較差、反應低下,哭聲無力、拒奶,嗆奶及口吐白沫等。有的有發熱,有的無發熱,有些患兒出現鼻根、鼻尖部發白、鼻翼扇動、呼吸淺快、不規則,病情變化快,易發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因此,家長一旦發現新生兒有上述症狀時就應想到患肺炎的可能,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就診,一旦確診應立即針對不同病原體選用有效抗生素等治療。預防新生兒肺炎關鍵做好以下幾點: 提倡母乳餵養。母乳,尤其是
發布於 2023-01-17 07:5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