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膏方主要針對慢性病緩解期及體質調整,且配伍用藥“補中寓治、治中寓補”。小兒疾病在病情發展轉歸過程中又有髒氣清靈、活力充沛,反應敏捷的一面。患病以後,經過合理的治療和調理,病情好轉快,康復快,且後遺症少,“隨拔隨應”。
小兒病生理和常見病特點
小兒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系統都尚未發育完全,從出生到成人前,其解剖結構、生理、病理、營養代謝、免疫、生化等都與成人有區別。
由於小兒發育不夠成熟,對不同病因引起的反應常與成人迥異,可發生不同的病理變化。小兒起病急,來勢兇,變化快,但如果診治及時恰當,好轉恢復也快。此外,小兒各臟器組織修復能力較強,後遺症一般較成人少。
中醫理論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其中以肺、脾、腎三髒最為突出。肺主一身之氣,外合皮毛,肺氣弱則衛外功能不固,因此小兒時期外感疾病最多;脾為後天之本,主司運化營養精微,小兒營養物質需求量大,而脾胃功能尚未健旺,故脾胃容易受損;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小兒初生之時腎氣未健,容易出現生長髮育障礙。古代醫家將小兒這種嬌嫩狀態概括為“稚陰稚陽”,因此,膏方的調理也主要針對這3個方面。
生機蓬勃、發育迅速是小兒時期的另一個重要生理特點。這種生機旺盛的狀態概括為“純陽”。所以,膏方要避免損傷“純陽”之體,避免大寒大熱、避免導致性早熟,影響發育。
小兒病理特點是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形氣未充,臟腑未堅,腠理疏鬆,表衛不固,寒暖不能自調,乳食不知自節,一旦調護失宜,則外易為六淫所侵,內易為飲食所傷,以外感時邪和肺、脾二髒的病證最為多見,且患病後變化迅速,“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小兒膏方特點及調理目的
由於膏方具有“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的作用,又“包含救偏卻病之義”(秦伯未語),所以是調理兒童體質的常用選擇。
膏方狀若膏羹、喱,其味甜,減少中藥之辛辣苦澀氣味,易被兒童接受,增加治療依從性,方便長期服用。且性質黏稠,可被水稀釋,口服吞下後,掛壁於咽喉、胃壁、腸壁,緩慢被消化道傳送和吸收,有鎮靜黏膜反應和緩慢吸收的效果。小兒膏方常用富含動物膠質、果膠、糖類、澱粉類藥物或藥食同源之品,富含營養和熱量,在秋冬食用可有補充營養、加強禦寒的作用。膏方雖可益肺、補脾、補腎,針對反覆呼吸道感染、消化紊亂或發育遲緩等狀態或體質,但對急性病、慢性病急性發作則宜選擇湯、散等劑型。
補虛以平補為主,不宜溫補,避免導致性早熟,慎用人參、鹿茸、肉蓯蓉、巴戟天、蛤蚧、補骨脂等或擾亂性激素的藥物。
祛邪在調理脾肺的基礎上,使升降開闔有度、痰清氣順、諸症平順,避免大克大伐而傷氣,損及他髒。通補兼施,補治結合。
小兒膏方組成特點和禁忌
小兒膏方雖然好,但非人人適用。古語說“無病不用藥、有病不亂用藥、無病不亂補”。膏方針對的是體弱多病的兒童,常用於反覆呼吸道感染、脾胃虛弱、發育遲緩、心肌炎後遺症等疾病恢復期、緩解期。如果兒童身體健康,不需要服用膏藥亂補,尤其對於肥胖兒、性早熟等兒童更不適宜使用膏方治療。
病例分析
哮喘緩解期患兒 男性,4歲,2012年“大雪”前一天就診,訴兩年前患喉炎後反覆發作喘息性支氣管炎,時有咳嗽、喉中如有雞鳴、痰黏難以咳出,易自汗、盜汗,情緒及飲食正常,睡眠略有不安,大便微幹,小便可。口唇乾。舌淡紅、苔薄幹,脈纖細。中醫辨證考慮肺脾兩虛。
膏方 太子參150 g,生黃芪300 g, 蘇子60 g,萊菔子60 g,炙麻黃30 g,桔梗90 g,杏仁90 g,茯苓90 g,炒白朮90 g,山藥300 g,牛蒡子60 g,南沙參60 g,陳皮30 g,酸棗仁120 g,柏子仁120 g,浮小麥200 g,地骨皮60 g,鉤藤60 g,防風90 g,川貝(打粉)30 g,冬蟲夏草(打粉)10 g,大棗100 g, 阿膠100 g,蜂蜜100 g,飴糖200 g。上方成膏服用4個月,小兒諸症轉好。
病例分析 哮喘緩解期以肺、脾、腎三髒虛損為主,可有肺脾氣虛、脾腎陽虛、肺腎陰虛等證。從肺、脾、腎三髒虛損著手,兼理氣清痰、引邪外出。益肺者選玉屏風散;健脾用有茯苓、白朮、陳皮、山藥等; 平補腎氣用冬蟲夏草;清痰用蘇子、萊菔子、川貝;引邪用炙麻黃、杏仁、桔梗、鉤藤、牛蒡子;地骨皮、南沙參滋陰潤燥以平虛勞盜汗、肺熱咳喘。用於制膏的三味收膏藥品均可調理肺、脾、腎:阿膠味甘平,入肺、心、肝、腎經,可升可降,可補血涼血、止血,滋陰潤肺,理氣清痰而不會滋膩留邪,在慢性肺系疾病的緩解期經常應用;飴糖有潤肺止咳之功效;蜂蜜可“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諸藥配合,調補三髒、補益氣血、扶助正氣,使肺衛固,脾氣健,腎氣納,“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厭食患兒女性,11歲,胃脘時隱痛,喜溫喜揉,無反酸噯氣,形瘦體倦,不飢不納,眠不安,磨牙,易煩躁,善哭泣,時胸悶,鼻塞,自汗,大便一日一行,小便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中醫辨證考慮脾胃氣虛,升降失常。
膏方 給予黃芪建中湯合以疏肝安神之品,炙黃芪 150 g,黨參100 g,桂枝 100 g,白芍 200 g,炙甘草 60 g,大棗100 g,飴糖 300 g,茯苓 150 g,陳皮60 g,蘇葉120 g,佛手100 g,玫瑰花90 g,酸棗仁200 g,柏子仁200 g,生白朮200 g,竹葉90 g,菊花90 g,石斛90 g,白豆蔻60 g,火麻仁200 g,桃仁150 g,枸杞子120 g。上方煉膏,服用3個月餘,體重增加,腹痛減少。
病例分析 厭食是常見的小兒脾胃病之一,排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質性疾病,以食慾長期不振、食量明顯減少,甚至拒食為臨床表現的慢性食慾障礙性疾病。患兒多以脾胃運化功能失健輕症為主,但長期不愈則會使氣血生化乏源,易感外邪,合併血虛證,轉化為疳證。部分患兒或素體不足, 或病程較長, 則為虛 證。本方綜合健脾、運脾、和胃、疏肝、養陰、燥溼、益腎之法,以黃芪建中湯為主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薑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飴糖補脾緩急。重在溫養脾胃以治氣虛裡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等證。蔻仁、蘇葉、茯苓燥溼和胃,陳皮、佛手、玫瑰疏肝理氣,石斛滋陰並避免運脾之藥過於辛燥,酸棗仁、柏子仁養肝安神,火麻仁、桃仁潤腸通便,枸杞子平補肝腎。這裡還要著重強調飴糖這個可用來調膏的藥食同源之品,其具有緩中、止痛、補虛、潤燥的作用,所有建中湯方劑皆用飴糖溶於湯中。飴糖以麥芽糖為主,易於消化吸收直接轉化為糖原,從而營養肝臟、骨骼肌,是調理因脾胃虛弱而營養髮育不良的重要中藥。
發育遲緩患兒女性,8歲,身高110 cm,易咽痛,易疲乏,納少腹脹,語言少,手足冷,眠多,大便時干時溏,小便可。舌淡紅,苔少,脈沉細。西醫診短為甲狀腺功能低下,予以左旋甲狀腺素100 μg/d治療。
膏方 中醫辨證考慮肝、脾、腎三髒不足,予以六味地黃飲合四君子湯、二仙湯為主,具體如下:黨參100 g,茯苓300 g,炒白朮300 g,山藥300 g,生甘草60 g,生地黃300 g,澤瀉120 g,山萸肉150 g,丹皮90 g,桔梗120 g,連翹90 g,桂枝60 g,仙茅90 g,仙靈脾90 g,阿膠100 g,鹿角膠100 g。上方成膏,持續服用,3個月後左旋甲狀腺素片減至50 μg/d。
病例分析 兒童甲狀腺功能減退在中醫學臨床中歸屬於癭瘤、五遲等範疇。該病主要病機為脾腎陽虛 ,兼以心肝血虛,當以溫腎助陽、益氣養血為治則。中藥的使用可改善臨床症狀、延緩慢性併發症進程、減少甲狀腺素替代療法藥物用量。患兒非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而是近兩年發育遲緩,不除外營養因素和免疫因素,囑其父母帶其進一步系統檢查。中醫考慮寒冷、勞累、情緒不舒、外感後調護不當,都有可能損傷腎陽,涉及心、肝、脾多髒,在陽虛基礎上產生鬱熱、 瘀血、痰濁、水溼等病理產物。用二仙湯合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膠,溫補腎陽;四君子合六味地黃以益氣健脾、平補肝腎;桔梗、連翹以利氣、引鬱熱外出。諸藥配合,調和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