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女,67歲,1988年4月29日見。
主訴:胸痛、心悸4天。
病史。患者於年和年春節期間因過度勞累而突發胸痛、胸悶、噁心、嘔吐,均自行緩解。
患者因用硝酸甘油不能緩解胸痛,以急性下壁梗塞入院。
現症:心前區壓痛,向左肩背放射,頭暈頭痛,精神萎靡,全身乏力,不能飲食,大便數日不解,舌體胖,齒痕紫暗,苔黃膩,脈沉細弱,T 36.7℃,P 72次/分,R 16次/分,BP 120/70mmHg。心電圖顯示急性下壁梗死,心肌酶試驗高於正常。
中醫診斷:真心痛,證屬心氣虛,胸陽痺,心脈閉塞。
西醫診斷:急性下壁梗塞。
治療。益氣活血,化痰通痺。
治療:心電監護,持續低流量吸氧。
1、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生脈注射液4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丹參注射液20毫升。
2.生黃芪15克,黨參15克,麥冬10克,蒲公英15克,薤白10克,三七9克,陳皮10克,雲苓15克,白芍10克,丹參15克,枳實10克,甘草6克。治以生黃芪以益氣,丹參以活血,靜脈注射以救急。方中黃芪、黨參、麥冬、雲苓以益氣養陰,瓜蔞、薤白以溫胸通陽。半夏、陳皮化痰寬胸;芍藥、丹參、枳殼活血理氣;甘草調和諸藥。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分析一下 "三七 "的作用。
二診:心前區偶有疼痛,胸悶,左下肢浮腫,體胖,面色蒼白,舌質暗紫有齒痕,脈細澀。
患者感冒、發燒、鼻塞、流鼻涕、咽乾、疼痛。患者感冒、發燒、鼻塞、流涕、咽喉幹痛、輕度咳嗽,風寒無病。此證屬風熱外感,先治新感,暫停前藥,治以辛涼解表。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注:《金匱要略-臟腑經絡相傳脈證》說:"慢性病加中風病時,應先治中風病,再治慢性病"。心腦血管疾病多為慢性病,人體正氣本就不足,所以有在中風病上增加新感覺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治療過程中的新感覺是外邪,所以要停止對原發病的補救,先祛除風熱,待病邪消除後再圖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