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與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老年和吸菸有關。患者之所以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也被稱為動脈硬化,是因為他們的動脈壁上形成了看起來像米粥一樣的物質,醫學上稱之為動脈粥樣斑塊。人們熟悉的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它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向心髒供血的血管--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從而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一般是全身性疾病,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腿部動脈病變稱為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根據疾病的發展和嚴重程度分為三個階段。該病的早期階段稱為間歇性跛行,表現為像老趙這樣,走了一段時間後,由於腿部動脈狹窄或閉塞,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多為小腿無力、肌肉疼痛、酸脹,休息後供血恢復,繼續行走後又會出現同樣情況,醫學上稱為缺血性間歇性跛行。在這個階段,患者往往不夠重視,沒有經驗的醫生也認識不足,往往認為是老年病、腦梗塞、腰腿痛、缺鈣等原因而耽誤治療。病情繼續發展到第二階段,即靜止痛階段,患者可表現為下肢重度發涼、麻木,同時即使不走路時腳趾也有疼痛感,尤其是晚上,稱為靜止痛,患者難以入睡,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如果用熱水洗腳或用熱水袋取暖,會加速腳部的局部代謝,加重缺血,造成不易治癒的損害。第三階段是壞疽階段,由於下肢嚴重缺血導致小腿潰瘍或腳趾發黑壞死,這個階段面臨截肢。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多見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早期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因此提醒中老年人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如果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下肢涼性麻木、肢體破裂長期不癒合等情況應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以便得到專科醫生的及時正確指導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