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曾經的“白色瘟疫”結核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還有一種和結核病表現非常相似的病越來越多被提起,它就是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現在,讓我們瞭解一下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幾個常見問題。
一、甚麼是非結核分枝桿菌?
非結核分枝桿菌是除結核菌和麻風菌外的分枝桿菌,儘管人們認識到它們不過六十年的時間,但目前發現的種類已超過160種。絕大多數非結核分枝桿菌不會引起疾病,比如戈登分枝桿菌、偶發分枝桿菌和土分枝桿菌,尤其是從痰、尿、便等標本分離出這些細菌往往是由於標本汙染。常見引起疾病的非結核分枝桿菌只有十幾種,包括胞內分枝桿菌、膿腫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和鳥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在顯微鏡下的形態與結核菌非常相似,常規的抗酸染色或培養不能鑑別結核菌和非結核菌,需要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檢查或生物化學試驗才能區別它們。
二、甚麼是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非結核分枝桿菌廣泛存在於自來水、土壤中,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但它們致病能力很弱,絕多數人接觸後不會患病。多數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患者是免疫力降低的人群,比如以前得過肺病的患者、AIDS患者、器官移植的患者,少數患者沒有明顯的免疫缺陷。非結核分枝桿菌可以引起肺、淋巴結、皮膚和軟組織、關節等器官的損害,在嚴重免疫缺陷的人群還可以引起播散性病變。不同於結核病,非結核分枝桿菌病不屬於傳染病,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傳染人的證據。
隨著結核病疫情逐步控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美國,每年發現的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患者數已超過結核病患者數。近年來,非結核分枝桿菌疾病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關注,主要由於兩個方面原因:首先,結核病實驗室水平的提高,以及醫生對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認識水平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患者被發現;其次,由於艾滋病、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出現了嚴重免疫受抑制的人群,他們更容易受到包括非結核分枝桿菌在內的機會致病菌侵襲。可以說,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是隨著技術進步才逐漸被認識到的疾病,而它們的發現又給醫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
三、痰裡發現非結核分枝桿菌是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嗎?怎樣才能診斷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由於多數非結核桿菌不會致病,所以痰標本發現非結核分枝桿菌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是那種非結核分枝桿菌,評估細菌致病的可能性,這是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診斷和治療基本前提。目前認為,患者至少要完全符合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的細菌學標準和影像標準,才有可能診斷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其中痰檢要求至少兩次發現相同的非結核分枝桿菌,也就意味患者需要多次進行痰的檢查。
診斷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有幾個步驟:首先,要鑑定是那種非結核分枝桿菌,目前一般採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其次,判斷是否符合診斷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的細菌學標準,最後綜合分析判斷是否符合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的臨床標準。僅僅一次從痰標本中分離出非結核分枝桿菌,不一定意味者患者是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四、非結核分枝桿菌病需要治療嗎?
結核病的治癒率達到95%,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只有堪薩斯分枝桿菌肺病的治癒率與之相當,多數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療效不佳。胞內分枝桿菌和鳥分枝桿菌肺病的治癒率約60%,膿腫分枝桿菌肺病治癒率僅30%。而另一方面,與結核病患者相比,免疫功能正常的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患者病情進展緩慢。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患者都應接受抗分枝桿菌治療。在治療前,醫生需要權衡患者是否能通過治療獲益,選擇是否治療應綜合考慮分離出細菌的類型、患者的年齡和基礎疾病、病變的特點和範圍,綜合評價治療潛在的風險和可能的受益。一般來說,分離出毒力強的細菌(堪薩斯分枝桿菌、胞內分枝桿菌、膿腫分枝桿菌),臨床類型為空洞型的患者,疾病進展相對較快,應考慮接受治療。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有如下幾種干預方式:
1、化學治療。是最常用的干預方式,對胞內分枝桿菌病、鳥分枝桿菌病和堪薩斯分枝桿菌病具有較好療效;
2、手術治療。限於病灶侷限,化學治療失敗的患者;
3、對症支持。對於治療失敗或藥物不良反應風險較高的患者可給予止咳、化痰等治療減輕患者症狀。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是隨著技術進步逐漸被重視的疾病,規範診斷、合理治療能夠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使病人通過恰當干預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