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血栓後綜合徵(PTS)常繼發於深靜脈血栓(DVT),由於靜脈阻塞和DVT瓣膜功能受損,導致肢體靜脈迴流受阻,長期處於靜脈高壓狀態,引起一系列綜合徵,如肢體腫脹、疼痛、皮膚色素沉著甚至靜脈潰瘍。
典型的症狀和體徵:PTS的典型症狀是肢體腫脹、疼痛、沉重、易疲勞,站立時明顯,躺下後常可緩解。由於靜脈迴流受阻,造成肢體局部組織營養不良,表現為皮膚色素沉著,皮膚乾燥增厚,皮下纖維組織增生,易發生肢體皮膚感染。疾病的發展還可引起靜脈性跛行和潰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喪失工作能力。
發病率:深靜脈血栓形成後,PTS的發病率很高,僅在常規抗凝治療後仍有25%至50%的發病率,其中約10%的患者會發生靜脈潰瘍。
治療:目前PTS的兩種主要治療方式是保守治療和腔內治療,而手術治療因其療效差、創傷大而逐漸減少。
傳統的保守治療包括醫用壓力襪、空氣波壓縮療法和靜脈注射活性藥物。其中,壓迫療法,特別是醫用彈力襪,仍然是PTS治療的基礎。一項研究顯示,堅持穿著醫療彈力襪兩年以上的深靜脈血栓患者,在嚴重程度上比不穿彈力襪的患者的PTS發病率低。
一些具有靜脈活性的藥物,如七葉樹種子提取物和蘆丁、黃酮類等藥物,常用於減輕PTS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症狀,其療效已在臨床研究中得到證實。
PTS的介入腔內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的靜脈再通往往是不完全的,殘留的血栓機化,以及血栓本身刺激靜脈壁增厚,靜脈腔變窄是PTS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隨著血管介入技術的發展,通過腔內手段治療病變血管和開通狹窄甚至閉塞的靜脈,已成為有效緩解深靜脈血栓後慢性靜脈高壓和治療PTS的重要手段。這些治療方法有助於解決靜脈流出道阻塞,恢復靜脈血流,改善小腿靜脈泵功能,改善PTS症狀,促進靜脈潰瘍的癒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開放髂靜脈和下腔靜脈以及靜脈支架,不僅效果較好,對肢體腫脹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長期通暢率也較高。多項臨床研究表明,髂靜脈開放和支架植入後的一期和二期通暢率分別為6l%~78%和80%~95%,與我們近年來的臨床工作經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