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學
(1)AFP。AFP是診斷肝癌最特異的標誌物,它是胎兒期在肝臟中合成的胚胎蛋白,成年肝細胞惡變後可重新獲得。由於孕婦、新生兒和睪丸或卵巢的性腺也可出現胚胎性癌,因此AFP對肝細胞肝癌只有相對特異的診斷價值。AFP檢測結果必須與臨床相關才具有診斷意義。
目前,血清AFP的測定是通過放射免疫測定(RIA)或EIA,這是一種快速測定AFP單克隆抗體的方法。肝細胞癌在70-90%的病例中會增加。通常情況下,AFP濃度與腫瘤大小相關,但個體差異較大。一般認為,病理分化接近正常肝細胞或分化很低者,AFP常低或檢測不到。國外公認的標準往往偏高,容易漏診。我國重視對中、低濃度AFP升高的動態觀察。在臨床實踐中,往往需要對AFP濃度低的人進行隨訪,結合影像診斷技術,幫助早期確定診斷。肝細胞癌常在慢性活動性肝病的基礎上發生,所以必須加以鑑別。在慢性肝炎和肝炎後硬化中,19.9%-44.6%的患者AFP升高,濃度多在25-200μg/L之間。良性肝病活動前常有丙氨酸轉氨酶明顯升高,AFP跟隨或同步關係,先高後低,通常在1~2個月內隨著病情好轉,轉氨酶下降,AFP下降,在1~2個月內轉氨酶下降,AFP通常是 "一過性的"。AFP也是一種動態變化,反覆波動,肝病活動良好時AFP濃度持續偏低,但我們必須警惕在肝病活動時出現早期癌症的可能性。
⑵ 檢測其他肝癌標誌物。近年來,目前原發性肝癌中血清AFP陰性的人數有增加的趨勢。因此,開發更新、更特異、更敏感的標誌物已成為迫切的問題,尋找具有癌胚胎特徵的同工酶和異構體;尋找特定的亞組分是目前肝癌血清標誌物研究的方向。近年來,國內外報道對肝癌的診斷有較高價值的有:
①r-GT同工酶(GGTⅡ):應用聚丙烯酰胺梯度電泳分離法可顯示該同工酶的12條條帶。其中Ⅰ′、Ⅱ、Ⅱ′帶對原發性肝癌有特異性,陽性率為79.7%,AFP陰性者該酶的陽性率為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