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腦瘤腦瘤是生長於顱內的腫瘤,分為原來就有的和後來發生的,原發性腦瘤發生於顱內腦組織及其附屬物等;繼發性腦瘤是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轉移或侵入頭顱內形成的轉移瘤。也可分為良性與惡性,但由於顱腔內的空間不允許擴大,因此,不論何種腫瘤都可直接引起腦組織的局部損害,影響腦血液循環,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造成顱內積水或腦水腫,以至於發生腦疝,威脅患者生命,所以無論顱內何種腫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為重要。
腦瘤的發病率約佔全身各部腫瘤的1.8%,在兒童中因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較少,故其腦瘤的發病率相對較高,約佔全身腫瘤的7%。在一般屍體解剖材料中腦瘤約佔1.3%~20%。腦瘤的蛛絲馬跡腦瘤儘管發生在頭顱內,摸不著看不見,但是還是有蹤跡可尋。當出些這些症狀時,不可掉以輕心。很多腦瘤都會頭痛,腦內壓力增高時會有嘔吐,如果是噴射性的嘔吐,就要警惕。腦瘤壓迫神經會引起視力障礙,有時候一側看不見,看東西重影,一側肢體感覺異常,聞到怪氣味;有的出現偏癱或踉蹌步態,耳鳴、耳聾;巨人症:多見於腦垂體瘤,顱咽管瘤可出現幼兒生長髮育停止;很多癲癇的也與腦瘤有關。
警惕腦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忽視:
1、頭痛並伴有嘔吐和視力減退;
2、突然開始抽風,特別是抽風先從口角或一側肢體開始,然後逐漸變為全身性抽風;
3、半身麻木或無力,逐漸加重,而沒有好轉趨勢;
4、眼皮睜不開,複視,有說話或吞嚥方面的困難;
5、眩暈,行走不穩當,動作不準確,象醉漢;
6、有眾多的內分泌失調症狀,如相繼發生的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男性陽痿、女性閉經或泌乳,或是手足增大,外貌改變明顯等;
7、性格發生變化、過去辦事一向嚴謹認真的人,突然變得馬虎了事,或亂開玩笑,做惡作劇,整天嘻嘻哈哈,無所事事、當發現有上述症狀之一時,應該視為中年人的腦瘤信號,應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
到目前為止,可以肯定地說,癌症不會傳染。臨床資料證明,癌症病人本身並不是傳染源。專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從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組織直接種植在另一個人身上,並不能成活生長。儘管目前認為某些癌症的發生與某些病毒有關,如:子宮頸癌,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還不能證實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地得某種癌症的說法。所以告誡大家,家人朋友得了癌,不要顧慮傳染,而應該多和他們在一起,奉獻一份溫暖和愛心,這樣才有利於患者病情早日恢復。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發現有少數類型的腦腫瘤有遺傳性,如腦血管網狀細胞瘤及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等。這類腫瘤可發生在幾代人中,同一代人中有數人出現。腦瘤之頭痛與遲發癲癇頭痛頭痛是顱內腫瘤中最常見的、也是最早的症狀。腦瘤的頭痛在初期並不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頭痛也隨之加劇,往往使患者不堪忍受,非一般止痛藥物所能解決。頭痛多開始於早晨起床後,可為陣發性,也可為持續性,咳嗽、用力等均可加重。嘔吐後可有緩解。所謂遲發癲癇是指中年之後首次癲癇發作,遲發性癲癇往往提示顱內佔位。腦瘤的特殊性同身體其他部位腫瘤一樣,腦瘤也有良惡性之分,但由於顱內空間有限,任何腫瘤的生長都對患者危害極大,即便是良性腫瘤生長在顱內重要部位都足以對生命構成威脅,呈現出惡性臨床表現,所以顱內良p惡性腫瘤都應及時積極有效治療。患者發病後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腦瘤同其他腫瘤一樣需要採取綜合治療,一般均採取手術治療。術後據病理類型採取化療和(或)放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還可適當的採取中醫治療。腦瘤患者的家庭護理首先是家庭關懷。在家庭護理中,家屬可以採取心理療法和物理療法來減輕癌症患者的疼痛。這些方法不但簡便易行,而且還會給病人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提高生活的樂趣。但切記千萬莫病急亂投醫,聽信小廣告到處看病,這樣一定會吃虧的。其次,要鼓勵他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感到自己是家庭裡不可或缺的一員,而不是家庭的累贅。鼓勵他與腦瘤抗爭的勇氣,堅定治病的信心。最後,要搞好飲食。合理的飲食可以強身治病,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經常更換食譜,改變烹調方法可以提高食慾。但一定要方便於消化吸收。也可以經常吃維生素含量高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這類食物既可增加抵抗力,也可促進食慾。
手機與腦瘤無關2007年4月13日消息,據最新一項調查研究表明,使用手機與腦瘤的形成兩者之間並沒有任何的聯繫。該結果是由瑞典一家研究機構經過實際調查研究而得出的。
據mobilepipeline報道,美國神經學會(AAN)日前發表了該研究結果。經過對427名腦瘤患者和822名正常人的研究調查,結果發現使用手機與腦瘤的形成沒有直接關係。
該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手機的頻繁程度以及年限長短,與腦瘤的形成毫無關係。而且,該研究結果還發現,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經常接聽電話的一側頭部容易患病。
丹麥癌症協會(DCS)醫生ChristofferJohansen表示:“我們的調查結果與其他的大型研究結果是一致的。事實上,只有極少部分的研究結果表明二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而這樣的結論往往都受到了質疑。”
但Johansen同時指出,在他們此次調查的對象中,使用手機年限在10年以上的佔少部分。他說:“在我們此次調研中,使用手機年限在10年以上的被調查者很少。因此,對於使用手機年限長達10年或更久的用戶,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證實。”
儘管如此,Johansen還是提醒手機用戶,如果方便,還是儘可能的使用手機免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