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5 14:21

高血壓被稱為世界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尤其是中年男性高血壓患者,應謹防動脈瘤的凝固。據報道,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有兩個特點:一是年輕化趨勢上升,二是不穩定的高血壓患者增多,容易導致動脈瘤堵塞的發生,這也是我國堵塞性動脈瘤發病率明顯上升的主要原因。
栓塞性動脈瘤的主要發病人群是45至60歲的中老年人,男女比例約為3:1。據統計,80%至90%的共濟動脈瘤患者合併有高血壓,發病時通常有10至15年的高血壓史。血壓的持續升高將進一步促進主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嚴重的粥樣硬化斑塊將加劇主動脈系膜的變性和破壞。在主動脈變性的基礎上,高壓血流不斷衝擊動脈壁,最終導致內膜和中膜的撕裂,形成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高血壓在大多數堵塞性動脈瘤的發生中起著最直接的致病作用,堵塞性動脈瘤是威脅高血壓患者生命的無聲殺手,表現為:
缺血和壓迫表現:
當堵塞性動脈瘤發生時,往往影響到主動脈分支血管的血液供應,包括大腦、心臟、腸道、腎臟、四肢等。這可能導致這些器官的缺血、功能障礙,甚至功能失效。常見的有腦梗塞、心臟病發作、腹痛、便血、少尿、肢體無脈、脈搏弱或痛等。此外,腫瘤和血腫還可能壓迫鄰近的器官,出現相應的壓迫症狀,如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哮喘等。
胸背痛:
90%的患者在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內膜撕裂)急性發作時,會突然出現心前區、胸背部、腰部或腹部的劇痛。疼痛常在某些突然的動作中發生,如提重物、打籃球和異常興奮時,打哈欠、咳嗽和用力排便也可引發。疼痛就像一個切口或撕裂,從胸骨後部或胸背部沿主動脈向遠端放射。病人常常煩躁不安,大汗淋漓,感覺接近死亡,甚至因疼痛而暈倒。如果病人熬過了急性期,胸痛和背痛可能會逐漸消失,或在幾天後轉為模糊的疼痛。

























共濟會動脈瘤破裂:
共濟會動脈瘤的主要危險是破裂和出血,大約一半患者在急性期死亡;那些在急性期存活並進入慢性期的患者往往最終因共濟會動脈瘤破裂死亡。
由於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發病率很高,而且缺乏前兆,許多病人在發病後兩三分鐘內突然死亡,無法搶救。因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嚴重的胸痛,必須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目前,可以通過CT、核磁共振和超聲進行無創檢查。需要警惕的是,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常被誤診,主要是因為胸痛患者不重視,不做相關檢查,最後被誤診為心肌梗塞或心絞痛,等到發病時已經無法治療了。因此,提醒中年高血壓患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嚴重的胸、腹、背痛和無法控制的高血壓,一定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免被誤診。
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賁門瘤,手術是防止賁門瘤破裂的唯一有效方法。腔內隔離術是治療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最佳方法,被譽為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外科治療史上的一場革命。許多醫院已經實施了這種手術,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

賁門動脈瘤有哪些徵兆?相關文章
打嗝是生活中最常見不過的一種小症狀,可是,就是這種小症狀,在它的背後往往會隱藏著極大的病症。專家介紹,若總是打嗝的話,就必須去醫院檢查一下了,因為賁門癌的早期症狀中就包括打嗝這種症狀。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賁門癌吧。   不停打嗝,需要警惕賁門癌   打嗝是生活中常見的小插曲,很多人並不會特別在意。但事實上,如果一段時間總是打嗝,這恐怕就不是噎口饅頭喝口醋那麼簡單了,甚至可能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腫
發布於 2024-05-14 03:58
0評論
飯後打飽嗝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表現。但如果長期、反覆、頻繁打嗝,應警惕是否是賁門癌的徵兆。 賁門是食管和胃的接口,進食時開放,食後關閉,以保證胃內食物不會反流到食管。由於慢性炎症、不潔食物、不良飲食習慣等原因可以引起惡變,發展為賁門癌。賁門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無特異性症狀,診斷多為晚期。 賁門癌可以出現呃逆、進食不利、劍突下疼痛、嘔吐、嘔血、黑便,嚴重時不能進食、消瘦。尤其是無原因長期、
發布於 2023-01-10 22:11
0評論
概述 對於已婚的女性朋友來說,都不希望自己患上婦科疾病。但是有部分女性因為不注意衛生,加上性生活比較頻繁,結果導致子宮內膜炎的出現。患上子宮內膜炎是很痛苦的事情,它會經常令患者身體感到不舒服,而且病情也會隨著時間不斷加重,如果子宮內膜炎長期發展下去,還會引起其他婦科疾病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導致不孕,因此,出現子宮內膜炎症狀做到及時治療是很關鍵的。那麼,患上子宮內膜炎有哪些徵兆呢?通過下文一起來看看
發布於 2022-12-26 15:50
0評論
1、病因學在顱內動脈瘤中,以囊性動脈瘤最為多見,其發生、擴大和破裂的機制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囊性動脈瘤的先天性或中膜缺損理論認為顱內動脈分叉處的中膜缺損是先天性的,是動脈瘤形成的基礎。但是,研究發現無論是動脈瘤病人還是正常人的顱內動脈分叉部中膜缺損均佔80%;無論是自然存在的還是用探針損傷造成中膜缺損,其動脈壁的內彈力膜均能承受高達600mmHg的腔內壓;動脈瘤動物模型的研究證實,動脈瘤的早
發布於 2022-12-27 02:25
0評論
單用手術或血管內治療有較大困難者,用氣囊導管經血管腔內暫時阻斷載瘤動脈,再配合手術治療;對比較表淺的頸外動脈假性動脈瘤,在確診後用穿刺針直接穿刺動脈瘤,經穿刺針送人彈簧圈或鎢絲微彈簧圈閉塞動脈瘤。假性動脈瘤自愈者很少,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包括載瘤動脈結紮、動脈瘤切除端端吻合及血管移植、動脈瘤囊內血管修補等。血管內治療應用可脫球囊、鎢絲螺旋圈閉塞動脈瘤腔、載瘤動脈或用彈簧圈閉塞載瘤動脈;對鄰近鎖
發布於 2024-01-08 14:09
0評論
顱內動脈瘤在未發生破裂前,是無特異性症狀。根據以往的屍體解剖和腦血管的核磁MR或CT血管造影的檢查中可發現1.5-7%的未破裂動脈瘤,而顱內動脈瘤破裂後的死亡率高達48%,因此,正常人群中哪些人需行腦血管檢查以排除顱內動脈瘤就變得十分重要。究竟哪些人需要行腦血管檢查以排除動脈瘤?1、家庭成員中有兩位或以上直系親屬有破裂動脈瘤病史的;2、過度抽菸、酗酒或有嚴重高血壓的病人(吸菸的人罹患出血性中風的
發布於 2023-01-10 01:26
0評論
小而未破裂的動脈瘤無症狀。    顱內動脈瘤的症狀分為三類:(1)顱內出血:多數病人是單純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及腦膜刺激徵。(2)局灶症狀:大動脈瘤常產生壓迫症狀、偏癱、動眼神經麻痺及梗阻性腦積水。(3)腦缺血及腦動脈痙攣: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偏癱、失語、深淺感覺減退、失明、精神症狀等。確診顱內動脈瘤需行腦血管造影術。凡病人有蛛網膜下腔出血、
發布於 2022-10-01 11:49
0評論
甚麼是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並非顱內腫瘤,而是由於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動脈瘤居於腦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僅次於腦血栓形成及高血壓腦出血。本病好發於40~60歲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見。據統計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後,死亡率高達30~40%,其中半數在發病後48小時內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發生再次出血,發生再次出血者的死亡率高達70~80%。腦動靜脈畸形佔蛛網膜下腔出
發布於 2023-03-19 01:51
0評論
一旦診斷為主動脈瘤,特別是胸主動脈瘤體直徑大於5cm者,以及腹主動脈瘤體直徑大於6cm者,應及時手術,以免發生意外。如有重要臟器受壓,發生呼吸困難、劇痛等有破裂趨向者,應及早手術。對急性夾層動脈瘤,如無重要臟器壓迫或嚴重的併發症,應首先考慮非手術的內科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手術,因為急性夾層管壁組織水腫、變脆,縫合後容易撕脫出血,手術的危險性很高。1、非手術療法應嚴密觀察,採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在適
發布於 2023-01-30 02:52
0評論
腦血管病預防與治療顱內動脈瘤係指腦動脈壁的異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原因。發病的原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動脈瘤佔大部分。任何年齡可發病,40-66歲常見。有人描述顱內動脈瘤是顱內不定時炸彈,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誘發其破裂呢?誘發腦動脈瘤破裂的原因有哪些?憂慮、緊張、激動、血壓忽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體力勞動、性生活等等都是動脈瘤破裂的誘發因素。很多病人在出血前
發布於 2023-03-06 03: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