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在臍帶脫落後不久,慢慢在臍部出現向外膨出的腫物,這就是臍疝,俗稱“氣肚臍”。腫物的特點是有可復性,每當小兒哭鬧或腹部用力時腫物出現或變大,睡覺或安靜及用手壓迫時腫物變小或消失。平時新生兒或小嬰兒腫物持續存在,但以手輕壓可使疝內容還納入腹腔,並可感到“咕咕”氣過水聲,說明疝內容以小腸為主。
開始時疝出的腫物並不大,約栗子大小,以後逐漸增大,但除個別情況外,腫物直徑大小很少超過4釐米。腫物膨大時,外被的皮膚和覆蓋層變薄,這時候許多家長擔心,唯恐臍疝像氣球那樣爆裂了,其實這種事情幾乎從未發生過。
平時家長最關心的是腫物也就是臍疝的大小,但從發病原因考慮,真正關心的應該是腹壁在該處的缺損大小。此缺損又稱“臍環”,它是胎兒臍帶通過腹壁時遺留下來的腹壁薄弱區,正是引起臍疝的簿弱之處。檢查臍環的方法很簡單,待臍部腫物還納後,家長用食指尖輕柔向下深入皮下,就可探及一缺損區。一般臍環直徑很少大於1釐米,也就是僅可容成人指尖通過。臍環直徑越小,臍疝自愈的年齡越早。
臍疝為甚麼能自愈呢?是由於:
一、 臍環只是暫時存在,隨著小兒腹壁肌肉的發育,臍環逐漸縮小,直至關閉,疝內容即無法疝出。
二、 隨著小兒智力的發育,與父母及親人之間加強了交流,不像剛出生的頭幾個月,常常哭鬧,這樣無形中減少了疝形成的因素。
因此絕大多數臍疝患兒,於2歲前未經任何治療可以痊癒,此外,考慮到臍疝對小兒的發育基本上沒有甚麼影響,發生嵌頓的機會比腹股溝斜疝也少得多,所以大多數醫生不主張實施特殊治療。
有些家長出於擔心,給臍疝兒圍上自制的腰帶,其實作用不大,如果要圍腰帶,也須聽從醫生的意見和指導。
極個別臍環直徑過大,或因其他原因臍疝始終不愈的,可根據醫生的安排於兩歲後實施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