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在臨床上分為以下三類:
(1) 羊膜疝:羊膜疝又稱為臍膨出或臍帶疝,是一種先天性腹壁發育不全。臍帶周圍的腹壁發育缺損,導致腹腔內臟器疝出的一種新生兒畸形。臍疝發病率為千分之0.17到千分之0.14,男嬰多於女嬰,死亡率較高。臍帶疝又分為胚胎型臍膨出和胎兒型臍膨出兩型。胚胎型臍膨出的特點是腹壁組織缺損大,整個胎兒內臟,如肝、脾、胃、胰等器官均突出於腹壁外,成為疝內容物的一部分,尤其以肝臟位於“疝囊”內為標誌。胎兒型臍膨出的特點是腹壁組織缺損面積較小,疝內容物主要為腸管,而肝、脾、胃、胰等器官均未突出於腹壁外,這是該型與胚胎型臍膨出的區別。
(2) 嬰幼兒臍疝:多見於1歲以下嬰兒。臨床表現為臍部呈半圓形突起,如拇指頭大小。當嬰兒啼哭時疝突起增大,安靜時縮小。用手將疝內容物回納至腹腔後可觸及圓形或卵圓形臍門(即腹壁組織缺損的部位),直徑為1.5至2釐米大小,一般不發生嵌頓。嬰幼兒臍疝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一為臍部發育異常,包括臍環未閉鎖或因閉鎖不全導致局部組織薄弱;二為嬰幼兒啼哭等各種原因造成腹內壓力增高。
(3) 成人臍疝:成人臍疝為後天發生的臍疝,多見於中年以上的婦女。其主要原因為妊娠、腹水、腹部腫瘤、肥胖等因素導致腹部、特別是臍部組織薄弱,抵抗腹內壓力增高的能力減弱。臨床表現為臍部疝出,疝囊由此膨出並與皮膚粘連。疝內容物多為大網膜成腸管。由於疝較小,疝內容物反覆膨出及回納可造成粘連,形成難復性疝。患者自感腹部不適,有墜脹感,如出現嵌頓,剛會出現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等腸梗阻的症狀,應及時實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