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腫是一種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長骨幹骺端的侷限性骨質的腫瘤性病變。
它發生在股骨頸、股骨上部和肱骨上部。隨著年齡的增長,囊腫逐漸向脊柱移動。囊腫的壁是纖維包膜,囊腫內充滿黃色或棕色液體。病變引起骨質破壞,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該病一般容易診斷。然而,術後骨囊腫的複發率很高,合併病理性骨折的處理仍有爭議,臨床上常出現骨折延遲癒合和不癒合的併發症。
骨囊腫術後復發的相關因素:
骨囊腫的分類
發生在骺板或附近的骨囊腫稱為活動性骨囊腫;發生在骨骺或幹骺端、遠離骺板的骨囊腫稱為固定性骨囊腫。距骺板5mm以上的骨囊腫稱為靜止性骨囊腫。活動型有復發的傾向。
治療
囊腫刮除是否徹底,植骨是否充分,是復發的重要因素之一。囊腫的窗口或縫隙不能太小,要徹底刮除囊腫內容物,特別是纖維包膜和囊腔的末端以及骨嵴凹陷處,必要時用圓磨鑽將骨嵴去除。隨後,用95%的酒精燒灼殘餘的腔壁,植骨必須密集地填充,不留死腔。顆粒狀的骨移植是首選。
年齡
年齡越小,囊腫就越容易復發。
治療方案
對於病理性骨折併發的骨囊腫,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保守治療,待病理性骨折癒合後再治療骨囊腫,另一種是囊腫和骨折一起治療。
1.骨折癒合後,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分界清楚,可以方便地完全切除。骨痂大量生長,骨皮質增厚,骨強度增加,開窗或開槽擴大,不必擔心骨折延遲癒合。病理性骨折後,囊液流出囊腔,囊腔內壓力自然降低,骨髓血流明顯改善。一方面減少了滲出物,降低了炎症因子白細胞介素的含量,從而減少了刺激破骨細胞引起骨吸收的炎症因子,另一方面,骨髓血流得到改善,刺激了成骨系統,促進了新骨形成。
2.囊腫性骨皮質本身較薄,骨強度低。骨折後局部正常骨質流失,如立即切除病灶,一方面容易造成大量骨質流失,加重局部血流破壞,導致骨折延遲癒合甚至不癒合,同時也會出現骨缺損導致骨質縮短。而且,病灶切除後,骨強度明顯下降,必須用外固定或內固定來加強。另一方面,骨折時局部組織腫脹,囊性液流與血痂混合,瘤樣組織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病變不易徹底清除,病變清除時易造成正常骨質流失。
骨囊腫的治療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激素注射和自體紅骨髓注射;手術治療包括鑽孔引流、刮除病灶和植骨。有些骨囊腫患者在病理性骨折後,囊腫可以自愈。現在普遍認為,對於病理性骨折的骨囊腫,保守治療是首選。如果骨折癒合後囊腫仍然存在,應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