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地瞭解到一部分年輕女性因為“宮頸糜爛”被不良分子騙了,受到了過度治療,甚至是不必要的傷害,讓我很痛心。那麼我們到底該不該關心我們的宮頸呢?回答是肯定的!有了性生活之後,女性們當然應該關心自己的宮頸。宮頸出問題,首先是宮頸病變,甚至是宮頸癌,其次是宮頸炎。大家既不想得癌症,也不想得炎症。所以我們就來談談,如果保護宮頸。“宮頸糜爛”已經被@龔曉明醫生科普的很廣泛了,我不再贅述,但是,重要的事情還是要說三遍:沒有“宮頸糜爛”的說法,沒有“宮頸糜爛”的說法,沒有“宮頸糜爛”的說法。往後誰再跟你忽悠:“你有宮頸糜爛,需要馬上進行治療。”你可以抬腳走人了。
先回顧一下宮頸癌防治的歷史: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宮頸刮片開始在臨床上使用,到了六、七十年代開始被一些國家普及,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開始下降。2005年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編寫了《中國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指南》,該指南建議,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都應進行子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篩查到底是甚麼檢查呢?其實就是一個特殊形狀的薄木片,醫生拿著這個木片在宮頸口轉幾圈後,將木片上刮到的細胞塗抹在玻璃片上,宮頸刮片就取樣完成了。然後放在固定刮片的瓶子裡,送到病理科,等待結果就可以了。這麼個小小的檢查,花費在30元左右,就可以讓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足以見得病理結果對於宮頸癌的防止是十分重要的。那TCT又是甚麼?TCT是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的簡稱。和宮頸刮片不同的是,薄木片變成了塑料刷子,玻璃片不需要了,刷完了宮頸,直接將取得的細胞洗入液體中,送到病理科製片。這個比宮頸刮片最後取到的細胞量要多,結果更準確,但是因為價格在大約140元左右,所以至今無法作為篩查去做。這兩種檢查統稱為宮頸細胞學檢查,都是可以接受的。篩查原則是:首次篩查,一年一次,如果連續兩年都是正常,接下來三年一次,一直到65歲。
那麼宮頸癌好發於那些人群呢?研究證明,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患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原因。即使已經調整了HPV的感染因素,吸菸仍然是患宮頸癌的獨立危險因素。還有其他一些確定的危險因素有:過早性生活(小於16歲?)、自己或伴侶有多個性伴侶(大於10個?)、多次生育(大於等於7次?)、少吃蔬果、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大於5年,或是10年?)、曾患生殖道感染、社會經濟地位低等。(括號內的數字都是截取於各個實驗所研究的數據)。這就相當於告訴我們應該如果預防宮頸癌,總結一下:使用避孕套、限制性伴侶數目、不吸菸或戒菸、多吃新鮮蔬果還有HPV疫苗都可以降低患宮頸癌的風險。注意:這裡沒有提到抗病毒治療!目前沒有藥物被證明治療HPV有效!
接下來,我們重點談談HPV。研究發現有性生活的女性中,曾受HPV感染者達70%以上。發現的HPV種類已達100種以上,其中已知可以令人類生殖道感染的約有40種。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其中有14種,稱為致瘤型,明顯與惡化的宮頸癌有關。其中高度致瘤風險的是16、18、45、56型,中度致瘤風險的是31、33、35、52、58型,低度致瘤風險的是6、11、42、43、44型。人體對待病毒的方法都是機體自己清除,就像感冒病毒一樣的。一般認為30歲以下,你的身體很有可能自己清除這些病毒,所以主要關心宮頸細胞學檢查是不是有問題。如果宮頸細胞學檢查有問題,加上HPV感染,那麼需要去做陰道鏡檢查加上活檢,進一步病理診斷是否是宮頸病變或者宮頸癌。活檢有問題,再做宮頸錐切,更進一步做病理檢查看看病變的範圍和程度。然後進行確診和明確治療方案。這叫宮頸病變的三階梯診斷。如果宮頸細胞學檢查正常,你的年齡小於30歲,HPV即使高危陽性,也是可以一年後再複查。如果機體持續HPV感染,無法清除,你就應該堅持做宮頸細胞學檢查,一旦宮頸細胞學檢查顯示有問題,可以進入三階梯診斷流程。這樣,即使屬於宮頸癌易感人群,也是可以把宮頸癌扼殺在萌芽中。
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就更應該定期到婦科看醫生,做婦科檢查,其中一定要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30歲以上的女性還可以做HPV檢查。首先每年一次,如果連續兩年正常,之後可以三年一次。如果有問題,進入宮頸病變的三階梯診斷流程。
最後,談談宮頸炎。宮頸炎分急性宮頸炎和慢性宮頸炎。急性宮頸炎症狀多見白帶呈膿性,伴有陰道刺激症狀,還可合併尿路感染。一般是由病原體感染導致的,有性病傳播疾病病原體:如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體;內源性病原體:如細菌性陰道病病原體或支原體;還有部分病原體不清楚。治療是使用口服或者肌注抗生素,找到病原體的可以針對藥敏結果用藥,找不到的,根據經驗用藥。性病患者需要性伴侶一起治療。慢性宮頸炎包括慢性子宮頸管黏膜炎,宮頸息肉和宮頸肥大。宮頸息肉予以摘除,宮頸肥大無需治療。慢性子宮頸管黏膜炎,找得到病原體的可以抗生素針對性治療;找不到病原體,或者反覆治療無效者,可以嘗試物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