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檢測你的血糖儀是否準確--與生化檢測比對
在抽血檢測空腹血糖的同時,用你自己的血糖儀同時檢測血糖,差別不應超過20%,如果超過20%應尋找原因。試紙是否過期,試紙代碼是否與血糖儀代碼一致,操作方法是否正確,你是否存在貧血,水腫,脫水等情況。
2、檢測的頻率與時間―根據病情
(1)血糖控制良好、平穩且環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每週監測一次空腹一次早餐後2小時血糖。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應每天監測 4~ 7次,直到病情穩定,血糖得到控制。
(2)運動前和運動後要監測血糖,防止運動後的低血糖,如果血糖<5.6mmol/l, 運動前進食少量食物。
(3)改變藥物及藥量監測頻率要加大,使用胰島素治療者在治療開始階段每日至少測血糖5次,空腹、三餐後2小時、睡前;達到治療目標後每日自我監測血糖2~ 4次;使用口服藥和生活方式干預的病人每週監測血糖2~ 4次。
(4)有應激因素及飲食變動的情況下,監測頻率加大。比如感冒、腹瀉等一些急性病的發生,飲食量及頻次的變動。
3、 監測的血糖如何評價―綜合分析
(1)空腹血糖:反映人體基礎胰島素分泌的水平。可瞭解夜間血糖控制情況幫助決定治療或睡前加餐的調整。如上述患者空腹血糖高,在排除夜間低血糖及黎明現象後,可考慮為晚餐前胰島素劑量不足的原因,可晚餐前增加胰島素劑量。
(2)餐前血糖:利於發現低血糖,尋找原因是飲食問題還是藥物劑量問題
(3)餐後2小時血糖:反映人體在進餐後追加胰島素分泌的水平,幫助調整飲食計劃,調整藥物種類。如上述患者早、中餐後血糖升高,在排除進餐多的因素下可考慮早餐前胰島素劑量不足,可增加早餐前胰島素用量,而不是加晚餐前的胰島素用量。
(4)睡前血糖測定預防夜間低血糖,保證夜間的安全性。判斷早晨高血糖的原因,以便調整藥物劑量
4、 監測血糖的誤區
(1)監測血糖時停藥:我們監測血糖有兩個目的,一是全面瞭解未用藥前的血糖狀況,根據血糖合理用藥;二是瞭解用藥後的效果,以便進一步調整用藥劑量,所以當患者用藥後,就應該監測用藥後的血糖不應停藥監測。
(2)早餐前服用降糖藥物後測定空腹血糖:我們監測空腹血糖是觀察前一天的用藥效果,如果空腹服用降血糖藥物會影響血糖值,判斷不出前一天用藥效果。因此,患者空腹測血糖前最好不要吃藥。
(3)手指血糖與靜脈血糖不一致:理論上是一致的,即使相差也是很少的。靜脈血血糖用靜脈血漿測定,是分離掉紅細胞後的。指血是毛細血管全血,包含血漿和紅細胞,紅細胞中含葡萄糖較血漿中少,因此空腹時指血全血的血糖值應該比靜脈血的血漿血糖值低,又由於採取指血時常伴隨有組織液的滲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於靜脈血漿血糖。不過當進食後,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動脈,以後經毛細血管外周代謝消耗部分葡萄糖後再回到靜脈,因此,此時動脈血糖值比靜脈血糖值高。而毛細血管接近動脈,所以進食後毛細血管血糖比靜脈血糖也相應要高,但這正好與上述由於紅細胞和組織液而導致的指血血糖低於靜脈血漿血糖關係相反,所以在進食後,這兩個因素相互抵消,使毛細血管全血血糖和靜脈血漿血糖大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