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甚麼情況下需要做DSA?
DSA至今為止一直被認為是腦血管成像的金標準,目前尚無任何檢查(包括高場強MRI/MRA)對了解腦血管病變的準確優於DSA。總的來說:通過DSA檢查,我們能夠準確的治療血管病變的數目、位置、大小、形態、與周圍血管的關係,也可初步預測/瞭解疾病的發展:出血的風險、梗塞的風險等,是否需要進行干預、怎麼幹預等等。
需要做DSA大致包括下面幾項:
1、顱內出血性病變,需尋找出血原因者:
2、顱內缺血性病變,觀察病變範圍、程度、側枝循環情況;
3、觀察顱內血管發育狀況,排除血管發育異常、變異;
4、顱內佔位病變,需瞭解病變的供血來源、血供豐富程度及病變與重要血管之間的關係者:
5、瞭解某些顱外病交,觀察其與顱內血管的關係;
6、觀察顱腦外傷時顱內血管損傷狀況。
二、怎麼做DSA?
(1) 麻醉:如果病人能配合(有自主行為能力、意識清楚)的病人只要局部麻醉就行了,但對於躁動不安的(如意識不清的)、年齡過小等,考慮檢查過程中可能會亂動,影響造影質量,我們需要全麻。一般用2-3ml的局麻藥物在穿刺點(一般是一側腹股溝下約1cm)處麻醉穿刺點,然後穿刺股動脈,在穿刺成功後,用一根專用的造影管子在動脈血管內一直到達頸部,頸部雙側有供應頭部的血管開口(一般是6根:雙側椎動脈、雙側頸內動脈、雙側頸外動脈)。我們將專用的造影管子放入動脈開口約2cm左右,然後擺好位置,通過注射造影劑,就能準確的知道該血管的大小、形態、有無病變等情況。
(2)年齡:目前尚無明確的年齡限制,就是說只要能耐受均可考慮DSA檢查。我們最小的目前做過5歲的,年紀最大的做過95歲的。當然,做檢查前必要的檢查指標(心電圖、胸片、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等)沒有明顯禁忌才能檢查。
三、做腦血管造影有危險性嗎
DSA嚴格來說是一個有創的檢查,不能算手術,但只要是有創的就會有風險。
(1)DSA的神經系統併發症:最常見的是缺血性事件,繼發於導管、導絲引起的血栓栓塞或氣栓。其他原因包括粥樣硬化性板塊破裂及血管雜層等。其他較少見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短暫性皮等盲和健忘症等。極少數血管造影因為顱內壓力的輕微變化,可能會誘發動脈瘤、血管畸形等破裂,但幾率很小。國內外目前統計,總的神經系統併發症發生率為0.8%,永久性的為0.07%,意思就是一萬個造影病人可能會有7個會出現永久的神經功能障礙。目前在我醫院,尚無發生因血管造影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的病例。
(2)非神經系統併發症:經股動脈的腦血管造影的非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腹股溝及腹膜後血腫、過敏反應、股動脈假性動脈瘤、下肢血栓栓塞、腎病、肺栓塞。目前國內外對造影的回顧分析中,血腫發生率0.04%,皮膚過敏0.1%。我院出現上述情況略低於上數據。
四、造影后我需要注意甚麼?
(1)臥床,穿刺側下肢伸直及制動,一般需要不能彎曲24小時,也就是24小時內大小便需要在床上解決,目前有一種專門用於封堵術後血管穿刺口的材料,能夠使病人提前12小時下床,但材料較貴(約2999元),病友可自行選擇。
(2)術後要定期檢查穿刺部位及其遠段的動脈搏動,以便及時發現有時下肢血栓形成,一般每15分鐘一次,一共4次,然後每30分鐘一次,共2次,然後每1小時一次,共2次。
如果出現如下情況及時通知醫生:
a、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腫形成
b、穿刺部位遠段搏動觸不到
(3)生命體徵監測,開始每1小時一次,連續2次,然後每2小時一次,連續2次,最後改每4小時一次,直到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