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及人民健康意識的提高,經常會在體檢時發現無症狀的肝臟血管瘤。對於患者來說,肝臟的佔位病變往往首先考慮是否有肝癌可能,即使診斷為良性的血管瘤也會對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患者也迫切想了解肝臟血管瘤這一疾病的臨床病理特徵及診治原則。本文就肝血管瘤的診治解答常見臨床問題。
1、為甚麼會患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肝臟實質腫瘤,發生率在3%至20%之間,中年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約為5-6:1。肝血管瘤在任何年齡段均有可能發生,但相對在兒童比較少見。確切的肝血管瘤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在組織發生學上,多數人認為起源肝內的胚胎性血管錯構芽,由於某種原因引起腫瘤樣增生而形成的。也有研究發現一些血管瘤有雌激素的受體,因此在女性青春期、懷孕、服用避孕藥物時,血管瘤可能會加速增大,因此,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也是血管瘤的誘因之一。
2、肝血管瘤的“大小”如此區分?
肝血管瘤的大小差異很大,可以從小於1cm到20cm不等。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的發展,目前經常在體檢的健康人群中發現1-2cm左右的小血管瘤。肝血管瘤的大小區別並無絕對的標準,參照肝癌的標準,5cm以下的可以認為是“小血管瘤”,5-10cm的是“大血管瘤”,10cm以上的可以稱為“巨大血管瘤”。一部分的血管瘤會緩慢增大,但大部分的血管瘤生長很慢,許多年一直呈靜止狀態,終身不需要任何治療及處理。
3、肝血管瘤會有甚麼樣的臨床表現?肝血管瘤會破裂嗎?
小的肝血管瘤多無明顯臨床症狀,大的血管瘤可以有腹脹、上腹部不適等非特異的、模糊的自覺症狀,這樣症狀的形成可能是由於體積因素引起肝包膜的張力變化或者是對相鄰臟器有壓迫作用。如果患者有明顯的上腹部疼痛、反酸、飽脹不適等,應行胃腸鏡等檢查排除胃、腸的病變,因為這些上腹部不適的症狀由胃腸疾病引起的可能遠比血管瘤引起的可能性大的多。很多患者實際是在患有慢性胃炎、膽囊炎、結腸炎等疾病時到醫院檢查,偶爾發現肝血管瘤的。即使的大的血管瘤也極少發生自發性的破裂,所以肝血管瘤一般不用擔心破裂大出血可能。但巨大血管瘤可因腹部外傷而破裂。且巨大血管瘤瘤內壓力較大,即使用細針頭穿刺或活檢取材,也有招致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報道。所以一般不建議穿刺活檢。
4、如何診斷肝血管瘤?
目前的影像學技術可以確診絕大多數的肝血管瘤,絕大多數血管瘤在肝臟核磁共振(MRI)、肝CT、肝臟彩超都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體檢肝臟彩超發現的典型小血管瘤,在有經驗的肝臟診治中心,一般只需要彩超定期隨訪,並不需要再行更多的影像檢查。少數非典型的肝血管瘤,有時需要肝MRI,肝CT兩種檢查協助診斷。極少數肝血管瘤在影像學上與肝局灶性結節性增生,甚至原發性肝癌鑑別困難,需手術切除後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5、肝血管瘤會癌變嗎?
我們所講的肝血管瘤實際上標準、正式的名稱是“肝海綿狀血管瘤”。瘤組織由扁平內皮細胞被覆的大小不等、充盈血液的血腔構成,期間有較狹窄的纖維性間隔。肉眼看去似吸滿了血液的“海綿”樣。真正的肝海綿狀血管瘤不用擔心會癌變。也有患者說以前診斷為肝血管瘤,幾年後再檢查發現是“肝癌”了,考慮是不是由原來的血管瘤癌變過來的。這種情況往往有兩種可能,一是原來診斷的“肝血管瘤”屬於誤診,腫塊本身就是肝癌;二是“肝血管瘤”不是真正的海綿狀血管瘤,而是與肝血管內皮有關的如“肝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肝血管內皮細胞肉瘤”等疾病,這些疾病極為少見,並不是我們常說的肝血管瘤。
6、肝血管瘤何時需要治療,如何治療?
絕大多數的肝海綿狀血管瘤不用任何治療,也不用服用任何藥物,因為沒有藥物可以使血管瘤縮小或消失。對於臨床確診的典型血管瘤,一般隔6月門診彩超複查即可。對於不典型的血管瘤,約3個月左右複查。如果患者血管瘤巨大;或者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或者與肝癌鑑別困難時,才需要治療。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介入栓塞、甚至肝移植等。手術切除確切有效,是首選的方法。也有使用非手術的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的嘗試,但實踐證明治療後血管瘤並不能縮小,目前已基本不再使用。一旦臨床診斷為肝血管瘤需要手術切除時,也不要延誤手術時機,因為有些巨大血管瘤包繞肝內主要血管時,嚴重時無法手術切除,只能考慮行肝臟移植。我們曾經收治一例巨大血管瘤,約50cm大小,佔據了大部分腹腔,最後只能行肝臟移植,所幸肝移植後患者又重新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