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變性”在肌瘤生長加快、血運相對不足時發生幾率較大,如妊娠期、分娩後和絕經後。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變性”是一種退行性改變,不會加重患者病情。通過B超,醫生就能發現子宮肌瘤的形態有變化,比如質地變軟,變得透明,多為玻璃樣變;變得像一個洩氣的皮球,且形成了囊腔,多為囊性變;變得和石頭一樣硬,可能是脂肪性變、鈣化等。此類“變性”,患者無需擔憂。但有兩種“變性”一定要引起我們重視:
一種是紅色變性。上文中提到的孕婦即屬此類。子宮肌瘤的紅色變性大多數在妊娠期發生,產後也有可能發生,它多是肌瘤因急性缺血發生壞死和出血所致,肌瘤組織被染成紅色。這種“變性”多伴有劇烈腹痛,有可能誘發流產或早產。因此,子宮肌瘤直徑超過4釐米的女性,一般建議先剔除肌瘤後再懷孕。
另一種是肌瘤惡性變,也就是癌變。所幸的是,一般認為,子宮肌瘤癌變的幾率小於0.5%,也就是說,每200例子宮肌瘤患者中,可能有一例發生癌變。通常而言,那些短期內突然長大、絕經後肌瘤不縮小反而長大的肌瘤,最需要警惕。對於生長緩慢、長期觀察變化不大的肌瘤,惡變可能性相對較小。
子宮肌瘤很常見,女性完全可以“與瘤共存”。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月經量過多、疼痛、排尿困難、貧血等症狀,直徑在3釐米以下的子宮肌瘤,只需每3~6個月做次B超或盆腔檢查,隨時監測就可以。但如果出現單個肌瘤直徑大於5釐米、未懷孕時子宮的體積因肌瘤比懷孕2~3個月還大、肌瘤位置特殊等情況,就建議儘早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