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基層醫生診治關節痛病人總是建議患者去做RF(類風溼因子)檢查,一旦RF陽性,就會診斷患者為類風溼關節炎。實際上RF是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特異性並不強的指標,很多疾病都會出現RF陽性,不能說RF陽性就是類風關。因此,臨床上對於關節痛的病人,我們需要正確評價和認識RF,同時應該仔細關節查體、詢問病史、並結合其他實驗指標(如CCP、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及影像學指標等)。
RF是指針對人或動物IgG分子 Fc段上抗原決定簇的特異性抗體,是診斷RA的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標準,其敏感性高,特異性不強,並非RA特有。一般來講,RF陽性可見於如下情況或疾病。
1、正常人,約2%-5%正常人可出現RF陽性,而且隨年齡的增長RF陽性率可增高,老年人中RF陽性比率更高;
2、類風溼關節炎,高滴度RF預示類風溼關節炎疾病嚴重,預後差;
3、其他風溼免疫疾病,突出代表為乾燥綜合徵(其RF出現頻率及滴度並不低於類風關),還有紅斑狼瘡、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多肌炎/皮肌炎等風溼疾病;
4、感染性疾病:單核細胞增多症、寄生蟲感染、慢性病毒感染、慢性細菌感染(結核)等;
5、慢性疾病:尤其是肝臟和肺的疾病,如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結節病、巨球蛋白血癥等,還有腫瘤等。
所以說RF陽性並不就是類風關,臨床中對於關節痛病人,即便類風溼因子陽性,我們也一定要認真詢問病史,仔細關節查體(關節腫、手上小關節病變、多個關節區域、伴有明顯晨僵,診斷類風關價值就很大了),結合其他抗體(如CCP、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等,如二者皆陽性,診斷類風關價值就更大了),必要時還要參照病變關節(如腕關節等)核磁共振檢查,方能明確診斷類風溼關節炎。切切不可僅依據類風溼因子陽性就診斷患者為類風溼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