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5 23:27

  1、甚麼是翼狀胬肉?
  翼狀胬肉是眼科最常見的眼疾疾病之一。臨床表現為增生的纖維血管組織侵入到透明的角膜,由於形狀如同昆蟲的翅膀而稱為翼狀胬肉,中醫稱為“胬肉攀睛”,俗稱“魚肉”。翼狀胬肉不僅影響患者的美觀,而且胬肉向角膜的入侵會產生散光,若侵犯到瞳孔區將會遮住進入眼內的光線,從而嚴重影響視力。翼狀胬肉的發生與長期紫外線的照射有關,但具體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
  2、翼狀胬肉的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能抑制翼狀胬肉的形成或阻止它進一步發展,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翼狀胬肉的唯一有效方法。胬肉長入黑眼珠會影響視力、明顯影響外觀以及造成眼球運動受限等,這時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3、翼狀胬肉的手術有幾種?
  單純切除是最傳統的胬肉手術,簡便易行,手術時間短,但是複發率較高。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目前翼狀胬肉的手術方法還有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移植術、聯合異體結膜移植術以及聯合羊膜移植術,甚至由於翼狀胬肉病變侵犯角膜較深,還有極少患者需要聯合異體角膜緣移植手術。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移植手術是國際上最普遍採用的手術方式。該手術在切除胬肉組織後,取眼球上部或下部的自體結膜覆蓋在切除區域,可以有效地降低術後複發率。而取材部位則可以自行修復,不需處理。
  4、翼狀胬肉手術後會有哪些併發症?
  (1)翼狀胬肉術後復發:翼狀胬肉手術不管採用哪種手術方法均有復發的可能性,單純切除術後複發率在20-30%,翼狀胬肉切除加自體結膜移植術術後複發率在5-8%,一旦復發需要再次手術,與第一次手術間隔時間最好在6月以後進行。
  (2)翼狀胬肉術後肉芽腫形成:由於手術後恢復期一般在3月左右,3月內手術部位仍然會充血,也就是會眼睛紅,屬於正常反應,有極少數患者會形成肉芽腫,用藥後如果不能消退可手術切除。
  (3)翼狀胬肉術後出血:少量的滲血,也就是病人會發現眼眵中有血絲,無需處理。如果術後眼角處向外流血,則需要及時來醫院急診,給予止血治療。
  (4)翼狀胬肉術後角膜斑翳殘留:由於部分患者拖延了最佳手術時機,胬肉導致角膜變性,這樣手術后角膜變性區保留,形成角膜斑翳殘留。
  5、翼狀胬肉手術前後應該注意那些問題?
  翼狀胬肉手術以切除眼表面的胬肉為主,不進入眼內,因此手術比較安全。手術前患者可以練習眼球運動,以利於手術中按醫生的要求轉動眼球,配合手術的進行,減少手術時間。手術採用可吸收縫線,術後一般無需拆線。手術後第一天要常規到醫院換藥,換藥後開始使用眼藥水。胬肉切除后角膜表面的神經末梢暴露,因此在術後2-3天內,會有眼痛、流淚、畏光等症狀。但是隨著角膜表面的癒合,症狀就會明顯減輕,屬術後正常反應。
  術後應注意眼部衛生,避免濺入汙水、灰塵,防止發生感染。勿用手揉眼和擠眼,以免影響結膜植片的癒合。術後用藥時間因人而異,約1~3個月左右,用藥期間定期到醫院隨訪,觀察術後恢復情況,調整用藥次數和決定停藥時間,良好的術後隨訪和用藥可以減少復發和促進充血的消退。
  術後飲食:飲食物特殊禁忌,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忌菸酒。

翼狀胬肉是甚麼?相關文章
翼狀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見病和多發病,中醫稱“胬肉攀睛”,俗稱“魚肉”。一般認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病變,單眼或雙眼受犯,因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故名。為瞼裂部球結膜與角膜上一種贅生組織,侵犯角膜後日漸增大,甚至可覆蓋至瞳孔區而嚴重影響視力。是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發生變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內發展,呈三角形。多見於戶外勞動者,以漁民、農民發病最多,可能與風塵、日光
發布於 2023-11-10 13:36
0評論
翼狀胬肉是一種結膜變性,它有甚麼危害呢?在胬肉尚未侵及角膜,即還沒有長到黑眼球上時,危害較小。主要表現為受到紫外線、沙塵、煙塵、乾燥、化學物品等刺激後,胬肉體部(長在白眼球表面的部分)充血,影響美觀。嚴重影響美觀的可以手術。當胬肉頭部抵達並逐步侵入角膜後,胬肉可以侵及角膜前彈力層及實質淺層,引起細胞浸潤,導致胬肉頭部附近角膜混濁。肥大而充血的胬肉可以壓迫局部角膜引起散光,導致視物重影。可以手術。
發布於 2023-02-21 03:51
0評論
儘量避免外來剌激,積極治療眼部慢性炎症。 1.用抗生素眼藥水以控制結膜炎症減輕充血。在充血較重時可加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為減少外界剌激可戴適當的變色鏡。 2.小而靜止的翼狀胬肉無需治療。如胬肉為進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區影響視力或眼球轉動受限時則可行於術切除。對不願意接受手術的病人,可用2000~3000U/ml的爭光黴素液0.3ml在表面麻醉下注射於翼狀胬肉的頸部及體部,每週1次,3~6次為1療程。
發布於 2023-11-10 14:02
0評論
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多發疾病,據報道發病率從0.7%到31%不等,臨床表現為纖維血管性組織向心性生長,輕者影響美觀,重則累及瞳孔區造成嚴重視力障礙。目前手術治療仍然是翼狀胬肉治療中最可行的方法,包括單純切除,切除聯合結膜瓣轉位,切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幹細胞移植等。但是翼狀胬肉手術有一定的複發率,是手術後最常見的問題。據統計僅做單純切除的複發率可更高達24-89%。如採用切除聯合結膜瓣轉位或自體膜瓣移植
發布於 2023-02-21 09:01
0評論
翼狀胬肉的發病與環境因素有關,復發也是。翼狀胬肉復發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最主要的是紫外線的刺激。胬肉術後要避免接觸紫外線。在太陽下可以戴防紫外線的眼鏡。避免出現在紫外線燈打開的房間,尤其不能直視紫外線燈。也不要不戴防護面具就看人家燒電焊。其次是各種沙塵、煙塵刺激。我做了數百例翼狀胬肉手術,復發的只有2例。其中1例是我早期的患者,賣羊肉串的,他術前沒告訴我。手術很順利,但術後他馬上去賣羊肉串去了,
發布於 2023-02-21 03:06
0評論
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的眼表疾病,多發於中老年人。該病目前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紫外線是其中一個明確的致病因素。翼狀胬肉發病緩慢,很多人不會太在意,直至長入角膜、遮擋瞳孔才來就診。事實上,翼狀胬肉在影響視力之前,已經導致眼表和屈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會導致:散光增加、流淚、乾澀、眼紅和異物感等,因此建議胬肉長入角膜大於2mm就需考慮手術切除。翼狀胬肉早期病變僅達角膜前彈力層,因此術後角膜可以不留瘢痕。但是
發布於 2023-02-21 01:46
0評論
翼狀胬肉在眼科是一個小手術,但卻也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疾病,需認真對待。翼狀胬肉手術都是千篇一律嗎?有沒有更好的針對性解決方案?在提倡個性化的時代,翼狀胬肉手術也要根據病情進行個體化定製,提高手術效果。1、根據翼狀胬肉充血程度,術前給予低濃度激素或者非甾體類激素控制炎症,減輕充血程度,降低手術複發率。2、根據翼狀胬肉的範圍以及術後結膜缺損的範圍,採用自體結膜瓣移植或者羊膜移植,減少鞏膜暴露,加速術後
發布於 2023-02-21 01:41
0評論
臨床上將其大致分為初發胬肉(又分為結膜期和角膜前期)、進展胬肉(角膜後期)和術後胬肉(又分為治癒胬肉和復發胬肉)3類。 1.初發胬肉 (1)結膜期胬肉:裂隙燈下瞼裂部結膜肥厚,充血水腫,血管擴張,其尾部與半月皺襞粘連,移動球結膜則造成一橫向條索。二碘曙紅或熒光素染色沖洗後用鈷藍光觀察,可見結膜上皮點狀脫落,而其臨近受上、下眼瞼覆蓋的結膜則不著色(圖1)。 (2)角膜前期胬肉:肥厚的結膜形成的三角
發布於 2023-11-10 13:42
0評論
一般並不困難,但需與假性翼狀胬肉鑑別、瞼裂斑。 真性翼狀胬肉是屬於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的慢性炎症並向角膜發展的結果。 假性翼狀胬肉一般是角膜邊緣區的急性損傷,其附近球結膜與角膜病變處發生粘連,形成一條結膜橋帶。 假性翼狀胬肉生長在角膜邊緣的任何一個部位,一般比較小,亦無發展趨勢,為球結膜與角膜上皮粘連所致。臨床上可見一索條或三角形結膜皺襞固定在角膜混濁部位,多發生於角膜潰瘍、灼傷或化學腐蝕傷後。由於
發布於 2023-11-10 13:49
0評論
翼狀胬肉傳統認為是結膜變性性疾病,最近的研究結果提示,可能是一種增生性疾病,雖然定性不太明確,但手術時機和指徵是一致的:胬肉侵犯角膜,即將遮蓋瞳孔區,這是手術比較合適的時間。胬肉體部充血、肥厚,生長迅速,炎症反應重,即使還沒侵及角膜瞳孔區,也建議手術。需要佩戴角膜接觸鏡,因為胬肉的因素無法佩戴,也可以手術。
發布於 2023-02-21 03: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