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1-10 13:49

  一般並不困難,但需與假性翼狀胬肉鑑別、瞼裂斑。

  真性翼狀胬肉是屬於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的慢性炎症並向角膜發展的結果。

  假性翼狀胬肉一般是角膜邊緣區的急性損傷,其附近球結膜與角膜病變處發生粘連,形成一條結膜橋帶。

  假性翼狀胬肉生長在角膜邊緣的任何一個部位,一般比較小,亦無發展趨勢,為球結膜與角膜上皮粘連所致。臨床上可見一索條或三角形結膜皺襞固定在角膜混濁部位,多發生於角膜潰瘍、灼傷或化學腐蝕傷後。由於結膜只在頭部與角膜粘連,故可用探針在其頸部下順利通過,而不像真性翼狀胬肉與周圍組織全面粘著。

  瞼裂斑是一種陽光紫外線照射後引起的球結膜變性病變,位於瞼裂部球結膜,角膜緣內外側有黃白色無定形隆起斑,經過一定時間可逐漸擴大,不侵入角膜,因而僅略影響美觀,故通常無須治療。

翼狀胬肉的診斷與鑑別相關文章
翼狀胬肉是一種結膜變性,它有甚麼危害呢?在胬肉尚未侵及角膜,即還沒有長到黑眼球上時,危害較小。主要表現為受到紫外線、沙塵、煙塵、乾燥、化學物品等刺激後,胬肉體部(長在白眼球表面的部分)充血,影響美觀。嚴重影響美觀的可以手術。當胬肉頭部抵達並逐步侵入角膜後,胬肉可以侵及角膜前彈力層及實質淺層,引起細胞浸潤,導致胬肉頭部附近角膜混濁。肥大而充血的胬肉可以壓迫局部角膜引起散光,導致視物重影。可以手術。
發布於 2023-02-21 03:51
0評論
儘量避免外來剌激,積極治療眼部慢性炎症。 1.用抗生素眼藥水以控制結膜炎症減輕充血。在充血較重時可加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為減少外界剌激可戴適當的變色鏡。 2.小而靜止的翼狀胬肉無需治療。如胬肉為進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區影響視力或眼球轉動受限時則可行於術切除。對不願意接受手術的病人,可用2000~3000U/ml的爭光黴素液0.3ml在表面麻醉下注射於翼狀胬肉的頸部及體部,每週1次,3~6次為1療程。
發布於 2023-11-10 14:02
0評論
翼狀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見病和多發病,中醫稱“胬肉攀睛”,俗稱“魚肉”。一般認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病變,單眼或雙眼受犯,因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故名。為瞼裂部球結膜與角膜上一種贅生組織,侵犯角膜後日漸增大,甚至可覆蓋至瞳孔區而嚴重影響視力。是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發生變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內發展,呈三角形。多見於戶外勞動者,以漁民、農民發病最多,可能與風塵、日光
發布於 2023-11-10 13:36
0評論
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多發疾病,據報道發病率從0.7%到31%不等,臨床表現為纖維血管性組織向心性生長,輕者影響美觀,重則累及瞳孔區造成嚴重視力障礙。目前手術治療仍然是翼狀胬肉治療中最可行的方法,包括單純切除,切除聯合結膜瓣轉位,切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幹細胞移植等。但是翼狀胬肉手術有一定的複發率,是手術後最常見的問題。據統計僅做單純切除的複發率可更高達24-89%。如採用切除聯合結膜瓣轉位或自體膜瓣移植
發布於 2023-02-21 09:01
0評論
翼狀胬肉的發病與環境因素有關,復發也是。翼狀胬肉復發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最主要的是紫外線的刺激。胬肉術後要避免接觸紫外線。在太陽下可以戴防紫外線的眼鏡。避免出現在紫外線燈打開的房間,尤其不能直視紫外線燈。也不要不戴防護面具就看人家燒電焊。其次是各種沙塵、煙塵刺激。我做了數百例翼狀胬肉手術,復發的只有2例。其中1例是我早期的患者,賣羊肉串的,他術前沒告訴我。手術很順利,但術後他馬上去賣羊肉串去了,
發布於 2023-02-21 03:06
0評論
①多無自覺症狀,或僅有輕度不適。翼狀胬肉伸展至角膜時,可因牽扯而引起逆規性散光;遮蓋瞳孔區時,可造成視力障礙;嚴重的和手術後復發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眼球運動受限。可單眼或雙眼同時發病。胬肉可見於鼻側或顳側,甚至兩側同時存在,以鼻側多見。初期時,角膜緣發生灰色混濁,球結膜充血、肥厚,以後發展成三角形的纖維血管組織。它可分為頭(三角形尖端)、頸(角膜緣部)和體部(球結膜上)。在進行期,胬肉表現為充血
發布於 2023-11-10 13:56
0評論
1、甚麼是翼狀胬肉?翼狀胬肉是眼科最常見的眼疾疾病之一。臨床表現為增生的纖維血管組織侵入到透明的角膜,由於形狀如同昆蟲的翅膀而稱為翼狀胬肉,中醫稱為“胬肉攀睛”,俗稱“魚肉”。翼狀胬肉不僅影響患者的美觀,而且胬肉向角膜的入侵會產生散光,若侵犯到瞳孔區將會遮住進入眼內的光線,從而嚴重影響視力。翼狀胬肉的發生與長期紫外線的照射有關,但具體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2、翼狀胬肉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能抑制
發布於 2023-02-05 23:27
0評論
翼狀胬肉在眼科是一個小手術,但卻也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疾病,需認真對待。翼狀胬肉手術都是千篇一律嗎?有沒有更好的針對性解決方案?在提倡個性化的時代,翼狀胬肉手術也要根據病情進行個體化定製,提高手術效果。1、根據翼狀胬肉充血程度,術前給予低濃度激素或者非甾體類激素控制炎症,減輕充血程度,降低手術複發率。2、根據翼狀胬肉的範圍以及術後結膜缺損的範圍,採用自體結膜瓣移植或者羊膜移植,減少鞏膜暴露,加速術後
發布於 2023-02-21 01:41
0評論
臨床上將其大致分為初發胬肉(又分為結膜期和角膜前期)、進展胬肉(角膜後期)和術後胬肉(又分為治癒胬肉和復發胬肉)3類。 1.初發胬肉 (1)結膜期胬肉:裂隙燈下瞼裂部結膜肥厚,充血水腫,血管擴張,其尾部與半月皺襞粘連,移動球結膜則造成一橫向條索。二碘曙紅或熒光素染色沖洗後用鈷藍光觀察,可見結膜上皮點狀脫落,而其臨近受上、下眼瞼覆蓋的結膜則不著色(圖1)。 (2)角膜前期胬肉:肥厚的結膜形成的三角
發布於 2023-11-10 13:42
0評論
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的眼病。主要表現為眼球表面翼狀新生物增生,頭部可侵入角膜,甚至遮蓋瞳孔,嚴重影響視力。翼狀胬肉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手術主要是用手術刀將角膜和鞏膜表面的胬肉剝除乾淨,為了減少術後復發,常常還需要做自體結膜瓣轉位。翼狀胬肉手術最大的風險是切穿角膜或鞏膜導致眼球破裂,以及誤傷內直肌導致術後斜視、複視。這種嚴重的手術併發症常常是因為患者術中眼球亂動導致的。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這
發布於 2023-02-21 02: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