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6 08:42

  1、導管消融效果:陣發性AF強於持續性AF
  2012年HRS/EHRA/ECAS房顫消融指南,房顫導管消融適應證中,陣發性房顫為I類適應證,且為A級證據。
  2014年AHA/ACC/HRS公佈的房顫指南也採用了同樣的推薦建議,對於Ⅰ類或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的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Ⅰ類推薦)、有症狀的持續性房顫(Ⅱa類推薦)可行導管消融。即僅對於陣發性房顫患者,才將導管消融作為“一線治療”。
  2、陣發性房顫一線治療:導管消融優於藥物
  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證明,對於年輕且不伴有左心房擴大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導管消融優於藥物治療。
  2015年6月,最新一期的HeartRhythm雜誌在線發表了最新的關於陣發性房顫導管消融與藥物治療的對照研究。
  結果:3個月時,單純藥物治療組的房顫負荷最低;18個月時,單純消融組的房顫負荷已經低於其他兩組;隨訪2年,消融組房顫負荷明顯低於其他兩組。
  無房顫(未發生房顫)比例,隨訪6個月,單純消融組效果最優,並且持續2年隨訪期結束。2年隨訪期內,消融組患者的臨床事件發生率始終低於藥物治療組。
  3、陣發性房顫導管消融:機制多數清楚,術式成熟
  1950年,開始逐步對房顫機制進行深入研究,相繼出現了多種學說,每一種學說幾乎均伴有與之相應的一種術式。
  1998年,Haissaguerre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公佈的研究成果引起世界關注。該研究分別在各個肺靜脈確定了房顫觸發灶,確定了房顫的局灶觸發機制,表明由肺靜脈內異位灶觸發者佔80%~95%。
  90年代末,基於陣發性房顫的肺靜脈觸發機制,意大利學者Pappone採用三維技術開始進行房顫的肺靜脈隔離,明顯提高了療效,迄今仍然是房顫消融的主流。
  4、陣發性房顫導管消融:越早越好
  2010年發表於Circulation的一項關於45歲以下房顫患者導管消融治療的效果及風險的研究,在四個年齡組中,小於45歲的青年患者組併發症 發生率最低。小於45歲的青年房顫患者組,術後無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而維持竇律的比例最高。結論:應該考慮在年輕房顫患者組將導管消融作為一線治療。
  5、房顫導管消融安全性如何?
  2014年指南採用了目前關於房顫消融併發症最大規模的臨床數據,共納入16309例患者,進行20825例手術。
  結果:死亡、心包填塞等嚴重併發症發生率非常低。可以認為,房顫導管消融的安全性非常肯定。對於手術獲益和風險,每位患者都要面對這樣的挑戰,醫生也需要權衡二者之間的利弊。
  陣發性房顫導管消融治療,對於患者,這是個機遇;對於醫生,如果能夠因此而治癒更多的患者,同時也是醫生的機遇。陣發性房顫,如此天賜良機,你還需要等待嗎?

全面剖析房顫的治療相關文章
全面認識房顫應該從以下幾點:1、發病率,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因房顫是老年病,實際上房顫是身體機能老化的標誌,所以無論是否有高血壓,是否有冠心病,到了60歲以上就有房顫發作的可能:2、危害性,房顫的危害是很嚴重的,房顫可導致中風,心功能減退,在以及生活質量下降,不要認為房顫沒感覺,臨床症狀不明顯就忽視對其治療。3、房顫的治療選擇,大量的臨床循證學依據提示房顫藥物治療無效,導管消融是唯一的
發布於 2023-02-06 09:37
0評論
本報訊對於伍先生來說,新華醫院是個夢想成真的地方。2004年的春天,52歲的伍先生在我院心內科接受了“三管齊下”消融治療房顫,從此房顫得到徹底根治。十二年來,房顫再也未曾發作,心跳完全恢復正常。更加神奇的是擴大的心臟也已經縮小,恢復正常。已經退休的伍先生開始了新的人生篇章,他充滿喜悅之情,將自己切身的經歷和眾多房顫患者進行了分享,大家聽後都深受鼓舞。能夠恢復健康人生,曾經是個夢想。如今,這變成了
發布於 2023-02-28 12:01
0評論
(1)房顫沒有任何症狀不需要治療。這部分患者由於錯誤認識往往忽視治療,但無症狀房顫同樣會導致總死亡率增加、心臟逐漸擴大和心力衰竭及腦血栓發生率增加。房顫的危害及治療的必要性不取決於患者症狀的輕重,房顫患者無論有無症狀均應到系統檢查評估房顫的危險性接受及時治療。 (2)房顫發作不頻繁目前不急於治療。陣發性房顫患者發作次數會逐年增多,發作時間會延長,無自愈傾向,陣發性房顫早期未出現心房結構改變時射頻
發布於 2024-09-08 15:35
0評論
古人言:腰帶長,壽命短,一胖百病纏。肥胖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那麼如何判斷肥胖呢?這裡推薦一個簡單的方法,體重指數法。體重指數(BMI)的計算公式:BMI=體重(Kg)/身高(m)2 BMI<25為正常,25≤BMI<30為超重,BMI≥30為肥胖。   有研究表明肥胖與房顫之間存在相關性。該研究共入選的5282例受試者,研究者根據體重指數(BMI)將入選者分為正常體重組、超重組和肥
發布於 2022-09-29 07:09
0評論
1、心悸、房顫發生時常會伴有不規則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顯心慌、氣急和無力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2、房顫患者極易發生腦中風,不僅發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風後遺症的療難度更大。此外,房顫患者的痴呆發生率和死亡率也明顯增高。3、腦梗塞,由於房顫持久使心房內有血液淤滯,容易導致心房內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脫落可引起體循環的栓塞,尤其是腦栓塞最為常見。所以,房顫患者患腦梗塞大約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發布於 2022-10-21 21:54
0評論
房顫治療誤區一:治療理念滯後 《在新治療目標的驅動下,房顫治療策略調整為抗凝治療、控制心室率或節律治療以及上游基質治療。由於房顫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別是腦栓塞,這是房顫病人最直接的死亡原因。由於能有效降低腦卒中發生率,進而降低死亡率,抗凝治療一躍排在治療總策略的第一位。另一方面,房顫抗心律失常治療則逐漸採取寬容的態度,轉向減輕症狀,減少併發症為治療主要目標,寬鬆地控制心率、適度地維持竇律,
發布於 2023-01-01 09:07
0評論
一、特殊狀態 健康人在大量飲酒、劇烈運動、精神過度緊張或過於疲勞時可以出現房顫。在各項關於飲食與房顫關係的研究中,酒精對房顫的促發作用是比較明確的。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但過量飲酒不僅會使房顫易發,還可能導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胃黏膜損傷、Wernicke腦病等,對健康危害極大。過度疲勞也可能促發房顫,我身邊的同事中就有這樣的例子,但這種房顫往往是一過性的。可見,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同樣也有助
發布於 2023-01-22 16:55
0評論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心房內的電產生和傳遞異常,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時心房內激動傳導快而且不規整,可高達300-600次/分,由於房室結的濾過性保護作用使這些激動部分達到心室,引起快且絕對不整齊的心率(心跳)心室率可高達100-160次/分。發生房顫的主要危險因素為年齡、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甲亢、心臟外科手術等。房顫的三大主要危害:腦梗塞(中風
發布於 2023-01-13 07:06
0評論
房顫的診斷、判斷心房顫動,也稱心房纖顫,簡稱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顫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長。在一般人群的總患病率在0.4%,成人患病率在0.5%-0.95%之間,60歲以上的患病率為1%,隨著年齡增加,房顫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在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房顫發作時,心電圖上面可以看到規律整齊的竇性心律消失,代之以快速而紊亂的心房電活動(也就是心房顫動波),同時因為不同傳導比例
發布於 2023-03-17 07:26
0評論
1、藥物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依然是治療房顫的重要方法,藥物能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血栓栓塞併發症。 轉復竇性心律(正常節律)藥物:對於新發房顫因其在48小時內的自行復竇的比例很高(24小時內約60%),可先觀察,也可採用普羅帕酮或氟卡胺頓服的方法。房顫已經持續大於48小時而小於7天者,能用靜脈藥物轉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羅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達50%。房顫發作持續
發布於 2024-09-08 15:1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