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5 18:02

為甚麼房顫患者最怕血栓?

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房顫發病率為0.5%-1.3%,隨年齡增長,其發病率逐漸升高,80歲以上人群房顫發病率達10%以上。

房顫最主要的危害是導致心臟內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後可導致腦中風、臟器栓塞及外周血管栓塞等併發症。其中,腦中風為房顫最常見、危害最大的併發症。房顫患者隨訪研究顯示,5年中風的發生率高達20%。中風後一年死亡率達30%。且房顫導致腦中風的風險隨年齡增加而增加,50-59歲的房顫患者腦中風風險為1.5%/年,而80―89歲的房顫患者腦中風風險達23.5%/年。

房顫患者中風的臨床特點是起病急驟(數十分鐘內可導致明顯症狀)且病情嚴重(致死致殘率達50%以上)。總之,房顫導致腦中風具有“高齡”、“高發病率”、“高複發率”、及“高死殘率”等4個特點。因此心房顫動的目標主要是預防腦中風。以往治療的重點是應用藥物抗凝治療,或通過射頻消融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

預防腦中風,藥物抗凝和射頻消融有何不足?

房顫性腦中風的藥物預防主要是依靠口服華法林。但長期口服華法林存在諸多問題:華法林在預防血栓的同時,其抗凝血作用可造成出血併發症,藥物作用受到許多食物、藥物影響,服用時需要頻繁地到醫院化驗監測凝血功能以防藥物過量。因此,服用華法林給患者帶來了不便。特別是對年齡大者,其本身出血風險就高,且往往不能做到醫院定期化驗,老年患者的華法林治療耐受性、依從性都很低。然而,這些患者恰是腦中風高危的人群。而一些新型抗凝藥物價格高,療效並非完美,出血併發症仍不能避免。

近十多年來,房顫的射頻消融治療被廣泛接受。但這一治療的成功率不高(陣發性房顫約80%,慢性、永久性房顫不到50%),有些患者需要反覆多次射頻消融,有些術後仍需要抗凝。且射頻消融是有創性治療方法,費用高,操作時間長。

甚麼是左心耳?

左心耳是從左心房伸出的耳狀小囊,是左心房的一部分,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遺留下的產物。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原始左心房變成了左心耳,而原始左右肺靜脈被併入左心房,成為左心房主要組成部位。

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老巢”?

臨床研究顯示,在房顫患者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與左心耳有關。在正常人的竇性心律下,左心耳因具有正常收縮能力而很少形成血栓。房顫時,左心耳明顯增大,且失去有效的規律收縮,導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積,極易形成血栓。

左心耳形狀不同,血栓形成的幾率不同?

人有千面,左心耳也形態不一,可分雞翅、風向標、仙人掌和菜花形狀。臨床研究顯示,心耳內腔的凹陷多,隱窩深的結構可能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菜花形的左心耳併發腦卒中的發生率相對較高,雞翅形者,腦卒中發生率較低。

分析左心耳形態結構,可能是房顫併發腦卒中危險分層的重要因素,也許是未來決定左心耳堵閉的主要決定依據。

左心耳封堵術怎麼做?

近年來針對左心耳的經導管封堵或外科手術治療作為預防房顫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的手段受到人們關注。其中,經導管封堵左心耳因為傷口小、不需開胸及體外循環被認為更具前景。

其手術過程類似於支架手術,醫生在患者股靜脈經皮穿刺、建立通道,然後沿著股靜脈將壓縮的封堵器送至左心耳的開口處,打開封堵器,隔離左心房與左心耳的內腔。

哪些房顫患者適合做左心耳封堵?

經導管左心耳封堵的目前主要適應證為出血風險高、不能耐受華法林抗凝或者不願華法林抗凝患者。隨著技術的改進和經驗的積累,其適應證可能會進一步拓寬,有望成為房顫患者預防腦卒中的常規治療手段。臨床研究顯示,左心耳封堵後,患者中風復發的幾率很低,且無需藥物抗凝治療。

封堵器長啥樣?

中山醫院使用目前全球研究最為深入,也是國內唯一具有長期臨床試驗數據和隨訪數據、被批准上市的WATCHMAN 左心耳封堵系統。

它形如一個半球形的草帽,凹陷處有數根固定支架。

相關試驗的長期數據顯示,相較於華法林,該封堵系統能更有效預防腦中風,減少病死率及致殘率,且減少出血發生,對於已經發生過腦中風的患者(二級預防),效果更為顯著(比抗凝藥有效)。

關於房顫血栓相關文章
ACTIVEW試驗顯示,和持續性房顫一樣,陣發房顫有相似的卒中和非中樞神經系統栓塞的危險。無論對於陣發和持續性房顫,抗凝治療優於阿司匹林加氯比格雷治療。有關房顫的指南中說明,無論是陣發房顫還是持續房顫,有卒中危險的患者應該口服抗凝劑,但是這一觀點對於陣發房顫的患者來說證據不充分。因此對具有6706位患者的ACTIVEW研究進行了分析,結果明顯地顯示出與阿司匹林加氯比格林相比,華法林在減少卒中,血
發布於 2022-10-21 21:59
0評論
      2016年2月12日,著名藝術家、空政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老人是因中風離世,緬懷這位德高望重老藝術家的同時,也讓我們再次重視奪走老人生命的常見病中風。這段時間關於中風防治的話題聊了很多,今天我們展開來談一談中風的難兄難弟――房顫。近80%的中風都是缺血性的,即腦血管被栓子堵塞,進而相應的腦組織缺血壞死。其中30%的血栓來自於心臟。心源性腦梗死約佔全部腦梗死的3
發布於 2023-03-01 23:16
0評論
(1)恢復竇性心律只有恢復竇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達到完全治療房顫的目的,所以對於任何房顫病人均應該嘗試恢復竇性心律的治療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對於不能恢復竇性心律的房顫病人,可以應用藥物減慢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腦卒中房顫時如果不能恢復竇性心律,可以應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和腦卒中的發生。 對於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藥物所致的房顫,在祛除病因之後,房顫可能自行消失
發布於 2024-02-01 13:00
0評論
1、心悸、房顫發生時常會伴有不規則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顯心慌、氣急和無力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2、房顫患者極易發生腦中風,不僅發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風後遺症的療難度更大。此外,房顫患者的痴呆發生率和死亡率也明顯增高。3、腦梗塞,由於房顫持久使心房內有血液淤滯,容易導致心房內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脫落可引起體循環的栓塞,尤其是腦栓塞最為常見。所以,房顫患者患腦梗塞大約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發布於 2022-10-21 21:54
0評論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心房內的電產生和傳遞異常,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時心房內激動傳導快而且不規整,可高達300-600次/分,由於房室結的濾過性保護作用使這些激動部分達到心室,引起快且絕對不整齊的心率(心跳)心室率可高達100-160次/分。發生房顫的主要危險因素為年齡、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甲亢、心臟外科手術等。房顫的三大主要危害:腦梗塞(中風
發布於 2023-01-13 07:06
0評論
房顫的診斷、判斷心房顫動,也稱心房纖顫,簡稱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顫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長。在一般人群的總患病率在0.4%,成人患病率在0.5%-0.95%之間,60歲以上的患病率為1%,隨著年齡增加,房顫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在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房顫發作時,心電圖上面可以看到規律整齊的竇性心律消失,代之以快速而紊亂的心房電活動(也就是心房顫動波),同時因為不同傳導比例
發布於 2023-03-17 07:26
0評論
1、藥物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依然是治療房顫的重要方法,藥物能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血栓栓塞併發症。 轉復竇性心律(正常節律)藥物:對於新發房顫因其在48小時內的自行復竇的比例很高(24小時內約60%),可先觀察,也可採用普羅帕酮或氟卡胺頓服的方法。房顫已經持續大於48小時而小於7天者,能用靜脈藥物轉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羅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達50%。房顫發作持續
發布於 2024-09-08 15:15
0評論
      8月27日,我院心臟中心內、外科通力合作,採用目前房顫治療領域最高水平的內外科一站式雜交手術成功治療一例多次導管消融術後仍反覆發作的房顫患者,標誌著我院心臟中心在複雜心律失常的診治方面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來自重慶的喻女士今年59歲,已經被反覆出現的“胸悶、心慌”折磨了15年,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有“頭暈、眼前發黑”症狀。10年前喻女士至重慶當地醫院就診後,得知自己得了房顫。醫生告訴她:
發布於 2023-01-30 01:12
0評論
房顫危害不僅在心臟 一般人正常情況下的心跳為每分鐘60到100次左右,當感到激動或緊張時,心跳一般會有所加快,達到每分鐘160次左右。但房顫發生時,心房快速顫動並傳到心室,患者會明顯感到心臟不規整的“怦怦”跳動。此時,心房每分鐘“顫動”的頻率會達到350到600次,心房內各部分肌纖維極不協調地亂顫,從而喪失有效的收縮。 作為一種常見的心血管流行病,心房顫動的危害不僅在於心臟,更在於會大大增加血栓
發布於 2024-04-22 17:54
0評論
房顫是最為常見的心律失常。在美國,約有200多萬房顫患者,每年因房顫住院的患者約40萬例。我國房顫的流行病學情況尚不是很清楚,估計全國房顫患者在1000萬以上。一項國內近3萬人的調查研究標明,中國房顫患病率大約為0.77%,男性房顫患病率(0.9%)高於女性(0.7%),患病率有隨年齡顯著增加的趨勢,80歲以上人群房顫患病率達7.5%。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房顫主要是發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發布於 2022-10-08 02:0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