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6 00:11

  止尿脈、骶側上下脈
  止尿脈、骶側上下脈可以治療尿失禁、小孩尿床、小便淋漓等症狀。其中止尿脈對褥瘡也有效。方法是點揉法,每次5-10分鐘。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使用這三個脈,有以下症狀的人應該慎用。
  髕周八點脈
  髕周八點脈位於膝蓋周圍,八個點,點揉這八個點對老年的骨性關節炎、滑膜炎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脈位的位置及作用
  一、顱頂脈
  位置:前後髮際連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中央交叉點。
  主治病症:頭痛、頭暈、高血壓病、失眠、記憶力減退、耳鳴等症。
  二、天庭脈
  位置:兩眉之間向上五分處。
  主治病症:同顱頂脈。
  三、人中脈
  位置:鼻柱溝的中上段。
  主治病症:昏迷、暈厥、癲狂、中風不語、面神經麻痺、腰扭傷等。
  四、地閣脈
  位置:下頜中央略下方。
  主治病症:頭痛、頭暈、牙痛、齦腫、面神經麻痺、口喁流涎、中風不語等。
  五、頸後上脈
  位置:胸鎖乳突肌上端,顳顬後髮際中。
  主治病症:頸椎病、頭痛、頭暈、落枕、上肢麻木、肩背疼痛、三叉神經痛等。
  六、頸後中脈
  位置:第五頸椎旁開1寸5分,頸後大筋中央。
  主治病症:頸椎病、落枕、肌性斜頸、肩背痛、上肢麻木等。
  七、頸後下脈
  位置:第七頸椎旁開2寸。
  主治病症:同頸後中脈。
  八、頸間脈
  位置:頸椎四五棘突之間。
  主治病症:頸項疼痛、活動不利、手指麻木、頸椎錯縫、頭痛、頭暈等。
  九、眉頭脈
  位置:眉頭眶上切跡處。
  主治病症:目眩、視力減退、近視、遠視、散光、眉稜骨痛、頭暈目脹、面癱等。
  十、眉上脈
  位置:眉弓中央略上方。
  主治病症:同眉頭脈。
  十一、鼻側脈
  位置:鼻翼兩旁5分處。
  主治病症:頭痛、鼻塞、流涕、鼻衄、感冒、面癱、三叉神經痛等。
  十二、太陽脈
  位置:眉梢外側兩橫指處。
  主治病症:頭痛、頭暈、偏頭痛、耳聾、耳鳴、神經衰弱、目脹、目痛等。
  十三、顴下脈
  位置:顴骨中央下方。
  主治病症:牙痛、鼻塞、流涕、鼻衄、牙齦腫脹、面神經麻痺等。
  十四、下頜脈
  位置:下頜角前上方。
  主治病症:牙痛、下頜關節炎、面神經麻痺、中風牙關緊閉等。
  十五、耳下脈
  位置:耳垂下,下頜骨後緣。
  主治病症:同下頜脈。
  十六、耳後脈
  位置:耳後完骨前下方。
  主治病症:耳鳴、耳聾、牙痛、下頜關節紊亂症、面神經麻痺、中風不語。
  十七、耳前脈
  位置:耳屏前方。
  主治病症:同耳後脈。
  十八、人迎脈
  位置:平夾於結喉兩側有動脈搏動處。
  主治病症:急慢性咽炎、喉炎、聲音嘶啞、失音、咳嗽、氣喘等。
  十九、前膀腎脈
  位置:鎖骨上方,胸鎖乳突肌後下方,有動脈搏動處。
  主治病症:肩胛前臂疼痛、上肢麻木、頸椎病、胸痛、小兒麻痺症、中風、癱瘓、痿症等。
  二十、後膀腎脈
  位置: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旁開2寸。
  主治病症:同前膀。腎脈。
  二十一、歡跳脈
  位置:胸前壁外上角,腋橫紋頭內1寸。
  主治病症:咳嗽、氣喘、胸脅脹滿、胸痛、岔氣、肩臂疼痛等。
  二十二、劍突脈
  位置:胸骨劍突略下方。
  主治病症:胸痛、胃脘痛、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反酸呃逆、納呆等。
  二十三、乳側脈
  位置:乳頭水平線旁開四橫指。
  主治病症: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房腫塊、肋間神經痛等。
  二十四、肩胛暗脈
  位置:肩胛部,腋紋頭向內四指略上方。
  主治病症:肩關節周圍炎、肩關節外傷後遺症、肩臂麻木、活動受限、落枕、岡上肌腱炎等。
  二十五、平心脈
  位置:肩胛內緣中央。
  主治病症:心慌、心悸、心律失常、心肌炎、冠心病、失眠等。
  二十六、肩胛角脈
  位置:肩胛角外下緣
  主治病症:胸痛、肩背痛、菱形肌勞損、肩周炎等。
  二十七、脊柱暗脈
  位置:第七、八胸椎之間。
  主治病症:咳嗽、氣喘、肩背痛、菱形肌損傷、胃脘痛、糖尿病、膽囊炎等。
  二十八、止胃痛四點脈
  位置:脊柱暗脈兩旁上下找壓痛點,取等距離構成正方形的四個角處。
  主治病症:胃脘疼痛、噁心嘔吐、膈肌痙攣、膽道蛔蟲、背肌筋膜炎等。
  二十九、前腎脈
  位置:脅下十一肋端。
  主治病症:肋間神經痛、岔氣、呃逆、癱瘓、腰扭傷、尿頻等。
  三十、後腎脈
  位置:脅下十二肋端。
  主治病症:同前腎脈。
  三十一、腰眼脈
  位置:腰二、三椎旁開2寸。
  主治病症: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L3橫突綜合徵、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折後遺症、癱瘓等。
  三十二、骶側下脈
  位置:骶骨第二對骶後孔上,當骶中線與髂後上棘連線的中央。
  主治病症:腰骶部疼痛、骶髂關節炎、下肢麻痺、大便秘結、小便失禁、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等。
  三十三、骶側上脈
  位置:腰骶關節兩旁,第五腰椎橫突外側。
  主治病症:同骶側下脈。
  三十四、尾腎脈
  位置:第一、二腰椎棘突之間。
  主治病症: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腰肌勞損、腎虛腰痛、小便失禁、腎虛瀉洩、月經不調、痛經等。
  三十五、尾中脈
  位置:第四、五腰椎之間,兩髂嵴的水平線上。
  主治病症:同尾腎脈。
  三十六、尾根脈
  位置:尾骨尖略前方。
  主治病症:尾骶處疼痛、脊髓炎、肛周麻木、便秘、腹瀉、陽痿、月經不調等。
  三十七、肩頭脈
  位置:肩頭正中略前方、肩峰略下方。
  主治病症:肩臂疼痛、肱二頭肌腱損傷、肩關節抬舉受限。
  三十八、肩井脈
  位置: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央。
  主治病症:頸項疼痛,肩背疼痛,肩周炎,上肢麻木,中風偏癱等。
  三十九、肩貞脈
  位置:肩後腋橫紋頭上一寸。
  主治病症:肩關節周圍炎,三角肌下滑囊炎,中風癱瘓,上肢痺痛等。
  四十、抬舉脈
  位置:鎖骨外下方。
  主治病症:同肩貞脈。
  四十一、血海根脈
  位置:腋窩中央,有動脈搏動處。
  主治病症:上肢麻木無力,神經痛,半身不遂,指端感覺異常等。
  四十二、血海脈
  位置:上臂內側中上1/3連線處。
  主治病症:同血海根脈。
  四十三、肘中脈
  位置:肘橫紋中央動脈處。
  主治病症:肱骨內、外髁炎,肘關節外傷疼痛,手臂屈伸不利,手麻及癱瘓等。
  四十四、肘尺三脈
  位置:肱骨內上髁略前方及其上下各一寸處。
  主治病症:同肘中脈。
  四十五、肘橈三脈
  位置:肱骨外上髁略前方及其上下各一寸處。
  主治病症:同肘中脈
  四十六、內四指脈
  位置:掌橫紋上四橫指,前臂兩骨間。
  主治病症:前臂掌側的腕、指關節疼痛,伸屈不利,腕關節扭傷,中風癱瘓,手指麻木等。
  四十七、外四指脈
  位置:手背腕橫紋上四橫指處。
  主治病症:同內四指脈,偏於伸肌疼痛、麻木者。
  四十八、腕側雙脈
  位置:尺橈骨莖突下方各一脈。
  主治病症:腕關節疼痛,腫脹,腕管綜合徵,尺橈下關節分離,中風癱瘓等。
  四十九、虎口脈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間。
  主治病症:牙痛,頭痛,眩暈,噁心,嘔吐,口眼歪斜,上肢疼痛,麻木等。
  五十、止尿脈
  位置:腹股溝上段、髂前上棘下方。
  主治病症:小便淋漓,尿頻,尿失禁,下肢疼痛,麻木不仁等。
  五十一、髂側上脈
  位置:髂骨嵴、股骨大轉子連線與髂前、後上棘連線的交叉點上。
  主治病症:髂腰肌損傷,骼經束損傷,下肢疼痛、麻木,梨狀肌綜合徵,臀上皮神經炎,癱瘓無力等。
  五十二、髂側下脈
  位置:髂側上脈與大轉子連線中央。
  主治病症:同髂側上脈。
  五十三、臀側脈
  位置:股骨大轉子與尾骶骨連線的中外1/3上方五分。
  主治病症:腰臀肌筋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綜合徵,臀上皮神經炎,股神經痛,癱瘓等。
  五十四、臀下脈
  位置:臀下橫紋中央略下方。
  主治病症:同臀側脈。
  五十五、股根脈
  位置:腹股溝中段、動脈跳動處。
  主治病症:下肢痿軟無力,風溼痺痛,坐骨神經痛等。
  五十六、股內上脈
  位置:大腿內側中上1/3處、股根脈下五橫指。
  主治病症:下肢癱瘓、軟無力,大腿內側肌群損傷,膝關節疼痛等。
  五十七、股內中脈
  位置:大腿內側中下1/3處、膝上五橫指處。
  主治病症:同股內上脈。
  五十八、股內下脈
  位置:大腿內側,股骨內髁上。
  主治病症:同股內上脈。
  五十九、股前脈
  位置:大腿前側中央。
  主治病症:股四頭肌損傷、萎縮,股神經痛,髕骨軟化症,創傷性膝關節、下肢癱瘓,風溼痺痛等。
  六十、股後脈
  位置:大腿後側,臀橫紋和胭橫紋連線的中間。
  主治病症: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痿症,痺症等。
  六十一、股外上脈
  位置:大腿外側中間,大轉子與膝關節連線的中央。
  主治病症:股外側皮神經炎,闊筋膜張肌損傷,下肢軟弱無力、疼痛、麻木等。
  六十二、股外下脈
  位置:大腿外側,股骨外髁上。
  主治病症:膝關節疼痛、腫脹,小腿外側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無力等。
  六十三、髕周八點脈
  位置:髕骨的內、外、上、下及內上、外上、內下、外下八個位置。
  主治病症:創傷性膝關節炎,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損傷,髕骨軟化症,脂肪墊勞損等。
  六十四、胭脈
  位置:胭窩中央動脈處。
  主治病症:腰背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膝關節疼痛,髕骨軟化症,臏下墊勞損等。
  六十五、胭側雙脈
  位置:胭窩,幗橫紋兩端、幗脈兩側處。
  主治病症:同幗脈。
  六十六、脛側雙脈
  位置:脛骨內髁下緣和腓骨小頭前下方。
  主治病症:小腿及膝關節疼痛、麻木,踝關節扭傷、腫脹,下肢癱瘓,足內、外翻畸形等。
  六十七、腓內脈
  位置:脛骨中上1/3內後緣、腓腸肌中央。
  主治病症: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腰背痛,小腿疼痛、麻木等。
  六十八、風門脈
  位置:腓腸肌肌腹中。
  主治病症:同腓內脈。
  六十九、踝前脈
  位置:足背與小腿交界處,兩筋間。
  主治病症:踝關節扭挫傷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足內、外翻畸形,足背麻木等。
  七十、踝側雙脈
  位置:踝前脈兩旁,兩踝骨的前下緣處。
  主治病症:同踝前脈。
  七十一、跟腱雙脈
  位置:雙踝骨後緣與跟腱之間。
  主治病症:腰腿痛,跟腱炎,足跟痛,下肢癱瘓,踝關節扭傷疼痛,足內、外翻畸形等。
  七十二、腳脈
  位置:第一、二蹠骨基底結合部。
  主治病症:頭痛,頭暈,目脹,下肢疼痛,腰膝痠軟,陰虛內熱等症。
  捏筋的手法
  捏揉摳拿,點撥亂劃,搓壓滾掐,推扳抖抓,搖擺擠挾,引拔折打。
  一、捏法
  以一手或雙手拇指指腹,與其餘四指指腹相對用力,反覆、持續、均勻地捏拿患部皮膚肌肉、筋腱,邊捏邊由上端向末端移動,使局部有舒適、溫熱感。以一手捏稱單手捏法,用雙手交替捏稱雙手捏法。
  捏法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肌肉萎縮狀態、消除肌肉酸脹、調和氣血、通絡活血等功效。可用於肢體麻木、肌肉萎縮無力、肢體萎弱廢用、腿痠腿痛、肩背痠、局部勞損等症。捏法多用於四肢及頸背部。
  二、揉法
  揉法是用單手或雙手的指腹、掌根、魚際、掌心或肘尖,沿患肢的脈絡進行向左或向右的旋轉揉按。因著力部位不同,故又有拇指揉法、中指揉法、四指揉法、跪指揉法、貼掌揉法、平掌揉法、合掌揉法、掌根揉法、肘揉法等。揉法應用範圍廣泛,可適應全身各部位,具有疏通經絡、調理筋脈、理氣活血、消腫散瘀、消食導滯等作用。可用於頭痛頭暈、頸項痠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腰背痠痛、四肢麻木、癱瘓及風溼痺痛等症。
  三、摳法
  用手指(拇指、食指或中指)摳取凹陷部位中的脈絡,使之產生較強烈的感應,包括拇指摳法、食指摳法、中指摳法、摳揉法、摳撥法等。摳法比較重,可產生電擊樣感覺,主要適用於凹陷處,如鎖骨窩、腋窩、肘窩、腹股溝、胭窩等處的脈絡。具有疏通經絡、行氣理血、調和營衛等作用,可用於四肢麻木、痠痛、癱瘓、痿症、痺症等證。
  四、拿法
  拇指的指腹與其餘四指相對呈鉗形同時用力,拿起患部肌肉、肌腱,形如拿物。有上肢拿法、下肢拿法、肩部拿法、展轉拿法、滑動拿法、壓縮拿法等。拿法主要適用於四肢及肌肉豐厚處,具有通經活絡、散寒祛邪、順氣活血、調節胃腸、分離粘連、緩解痙攣、開竅止痛、消除疲勞等作用,可防治頸椎病、頸部扭挫傷、肩周炎、腰背部疼痛、四肢痺痛、麻木、腸胃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症。
  五、點法
  用手指或肘尖點在患部的脈絡上,使之產生痠麻感。有拇指點法、中指點法、肘尖點法、點揉法、點壓法等。點法具有消散結聚、通暢經絡、解痙止痛等作用。適用於頭面、頸項、四肢,可防治頭痛、頭昏、面癱、頸項痠痛、四肢痛麻等症。肘點法僅適用於腰骶、髖臀部,治療腰骶及臀部酸脹痛麻等症。
  六、撥法
  手指橫按於筋腱部,沿筋脈行走方向進行往返彈撥,又稱彈撥法。撥法具有調理筋脈,疏通經絡,緩解痙攣,消散結聚,促使移位或變形的筋腱恢復正常功能。用於四肢扭傷、肌筋痙攣、傷後局部粘連、功能活動受限等症。
  七、刮法
  用拇指端著力,順著筋腱的行走方向刮動。刮法可溫通經絡,祛風散寒,舒筋活血,解痙止痛。用於肩背痠痛、脊背沉緊、胸悶發憋、頭痛發熱等症。
  八、劃法
  用兩拇指指端按於顱頂脈處做“S”狀划動,其餘四指散開屈曲在頭部兩側划動。劃法只適於頭面,具有安神健腦、開竅明目之功。可治療頭痛、頭昏、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雙目乾澀、視物昏花等症。
  九、搓法
  用手指指腹或手掌在患處進行往返摩擦搓動。有拇指搓法、平掌搓法、立掌搓法、合掌搓法、虎口搓法、搓揉法等。
  搓法能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氣血循環,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用於腰腿痠痛、肩背痠痛、外感頭痛、肢體麻木、肌肉痙攣等症。
  十、壓法
  用手掌或拳頭按於患部脈絡上,用力向下按壓。有單掌壓法、雙掌壓法、雙拳壓法、駝鞍式壓法等。
  壓法適用於腰背四肢及臀部。具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舒展肌筋、解痙止痛等作用。可治療腰背痠脹沉緊、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綜合徵、腓腸肌痙攣、岔氣等症。
  十一、滾法
  握拳,用手背掌指關節突出部位著力,在患部進行前後不停的旋轉滾動。有單拳滾動、雙拳滾法、滾壓法、滾揉法。
  滾法適用於腰背、臀、四肢等肌肉豐厚部位。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緩解疼痛、滑利關節、祛風散寒等作用。可治療風溼痠痛、肢體麻木、癱瘓、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功能障礙等症。
  十二、掐法
  拇指尖與中指尖相對,掐住某一脈位不動,並逐漸加大用力,使之產生酸脹或麻木感。
  掐法具有通經活血、祛風散寒、興奮神經等作用,防治頭昏、頭痛、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肌肉痠痛等症。
  十三、推法
  用一手或雙手拇指外展,其他四指併攏呈八字形分開,平按於患部或脈位處,用力向前推動。一般由患肢上方向下方推,有腰背順推法、八字分推法和下肢推法。
  推法常用於腰背部及下肢部,具有疏筋活絡、舒筋理肌、調和營衛、通絡止痛等作用。
  可治療腰背疾患及下肢麻木、坐骨神經痛等症。
  十四、扳法
  扳法是使脊柱沿縱軸方向扭轉的一種手法,有側扳法、斜扳法、扳肩法、扳腿法等。
  扳法具有通利關節、舒筋活絡、捺正肌筋、整復錯縫、消炎止痛等作用。主要用於脊柱關節。治療胸椎部扭挫傷、腰椎扭挫傷、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骶髂關節錯位等症。
  十五、抖法
  用雙手握住患肢遠端,用力牽拉,同時進行抖動,使患肢呈波紋狀起伏抖動。有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
  抖法主要適用於四肢,具有滑利關節、鬆解粘連、放鬆肌筋、消除疲勞、調理氣血等作用。治療腰腿痛、肢體麻木、肩周炎、局部粘連、骨質增生等症。
  十六、抓法
  雙手拇指張開,其餘四指併攏屈曲與掌根相對,抓住患肢兩側的肌肉,雙手交替進行,邊抓、邊放、邊向下移動。
  抓法多用於四肢部。具有通經活絡、調和陰陽、祛風散寒、解痙止痛等作用。可治療肩背痠痛、四肢痠痛、肌肉麻木、坐骨神經痛等症。
  十七、搖法
  使關節作被動環轉活動。按其部位分為頸部搖法、搖肩法、搖髖法、搖腕法、搖踝法、搖指(趾)法、腰骶部滾搖法等。
  搖法具有鬆解粘連、滑利關節、解痙止痛等作用,主要防治頸椎病、落枕、肩周炎、髖關節疼痛、腕、踝關節扭挫傷及功能障礙等。
  十八、挾法
  是對患者的肢體進行挾持的一種方法,分為上肢挾法和下肢挾法。
  挾法具有鬆解粘連、理筋整復、糾正錯縫等作用,主要防治關節脫臼和其他損傷。
  十九、引法(引伸法)
  牽拉患肢遠端,引導其伸展。主要是用於上肢,如前屈引伸法、後背引伸法、抬舉引伸法。
  引法的作用是鬆解粘連、活血消腫、通經止痛,主要防治肩關節功能障礙。
  二十、拔法(拔伸法)
  固定肢體或關節的一端,牽拉另一端,借牽拉的力量將攣縮的關節筋腱拉開。有肩關節拔伸法、肘關節拔伸法、拔趾(指)法等。
  拔法可鬆解粘連、舒筋通絡、糾正錯縫,多用於四肢,以防治關節的扭傷、挫傷及錯位。
  二十一、折法(曲折法)
  使關節進行屈曲活動的一種手法,有折肘法和折膝法。
  折法有滑利關節、鬆解粘連作用,多用於肘、膝部,防治肘、膝關節扭挫傷及活動障礙。
  二十二、打法
  用十指尖,虛拳、實拳在患部進行有節奏的叩打或捶擊。有十指叩打法、虛拳拍打法和實拳捶打法。
  打法具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等作用,適用於肩背、腰骶及下肢,防治肩背、腰骶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
  二十三、擠法(合掌擠法)
  雙手十指交叉抱於關節處進行擠壓。
  擠法具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消腫散結等作用,多用於肩、臂、腕、膝、踝等部,防治關節扭挫傷、功能活動障礙等。
  二十四、擺法
  用右手掌及前臂的尺側按於背部正中線上,以手腕為軸,手掌進行左右擺動,同時邊向下移動的一種手法。
  擺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等作用,僅適用於背部,治療背部酸脹疼痛、麻木等症。

葛氏捏拍療法中使用的脈衝位置和技術是甚麼?相關文章
“安氏療法”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安阿玥教授發明和創新的治療多種肛腸疾病的新方法。此療法手術時間短、微創、出血少、痛苦小、療程短、恢復快、複發率低,經過安阿玥教授不斷研製創新,在治療多種肛腸疾病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公認和讚譽。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肛腸科馮月寧安氏療法在痔瘡、肛瘻、肛周膿腫、直腸脫垂等多個疾病的診治水平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尤其是對環狀混合痔、嵌頓痔、高位肛
發布於 2022-09-24 19:40
0評論
“安氏療法”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安阿玥教授發明和創新的治療多種肛腸疾病的新方法。此療法手術時間短、微創、出血少、痛苦小、療程短、恢復快、複發率低,經過安阿玥h教授不斷研製創新,在治療多種肛腸疾病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公認和讚譽。安氏療法在痔瘡、肛瘻、肛周膿腫、直腸脫垂等多個疾病的診治水平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尤其是對環狀混合痔、嵌頓痔、高位肛周膿腫、複雜和高位肛瘻、直腸脫垂
發布於 2022-09-24 19:39
0評論
“楊氏”針灸是上海海派中醫的重要流派之一。海派中醫是指萌芽於元明清,形成於近代,在清末民初上海特殊的社會和文化歷史條件下,在商品經濟快速發展、西方醫學衝擊的歷史背景下,既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以及吳越文化和本地文化特色,同時吸納了西方優秀科學和文化營養而形成的諸多中醫流派的統稱。海派中醫既包含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又融合了近現代精神,充分體現了“有容乃大”、“和而不同”、“革故鼎新”和“止於至善
發布於 2023-01-18 20:56
0評論
“安氏療法”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安阿玥教授發明和創新的治療多種肛腸疾病的新方法。此療法手術時間短、微創、出血少、痛苦小、療程短、恢復快、複發率低,經過安阿玥教授不斷研製創新,在治療多種肛腸疾病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公認和讚譽。安氏療法在痔瘡、肛瘻、肛周膿腫、直腸脫垂等多個疾病的診治水平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尤其是對環狀混合痔、嵌頓痔、高位肛周膿腫、複雜和高位肛瘻、直腸脫垂的
發布於 2022-09-24 20:05
0評論
低頻脈衝療法是一種新型的治療乙肝療法,被不少治療乙肝的專科醫院運用到治療乙肝患者,那麼低頻脈衝療法與過去傳統的治療方法想必又有甚麼優勢呢?下面就來了解下都有哪些優勢。 首先,來了解下甚麼叫作低頻脈衝療法。低頻脈衝療法是指利用超能肝透析治療儀透析作用把抗病毒藥物送入肝臟內的,高濃度藥物直接在病灶區起到作用,能在短時間內清除乙肝病毒。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有以下幾種優勢,1.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攜帶
發布於 2024-01-01 02:04
0評論
八虛("八"是指人體的八個關節,即兩肘、兩腋,兩髀、兩膕),是五臟藏邪的所在之處,五臟有病又可以通過拍打某個部分起到緩解和治療的作用。拍打八虛就是通過經筋來調整人的氣血,融養生保健治病於一體。通過拍打將體內代謝產物“痧”這種毒廢物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生化過程排出體外,達到保健養身的目的,同時這種過程又增強了人體的“自我免疫”。 一、拍兩肘窩——拍散心肺邪氣病氣 肘窩部位,剛好是心經、
發布於 2024-01-19 22:05
0評論
“安氏療法”全稱“肛腸病安氏療法”或“安氏肛腸病療法”,名稱取自該療法的發明和創始人、我國著名肛腸病學專家安阿h教授的個人姓氏,是目前肛腸專業唯一以姓氏命名的療法。“安氏療法”完全成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是安阿h教授汲取前人成功經驗,並不懈探索、結合自身臨床實踐體會,所創建的肛腸疾病系列療法。該法是一種涉及肛腸領域各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手術時間短、損傷小、恢復快、無併發症和後遺
發布於 2022-09-24 20:02
0評論
脈衝通常是指電子技術中經常運用的一種象脈搏似的短暫起伏的電衝擊(電壓或電流)。主要特性有波形、幅度、寬度和重複頻率。 脈衝是相對於連續信號在整個信號週期內短時間發生的信號,大部分信號週期內沒有信號。就像人的脈搏一樣。現在一般指數字信號,它已經是一個週期內有一半時間有信號。計算機內的信號就是脈衝信號,又叫數字信號。此外,脈衝也用來表示思想感情上的衝動和要求 從脈衝的定義內我們不難看出,脈衝有間隔性
發布於 2024-01-01 01:57
0評論
整地栽種: 1、粉葛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但因其根系發達,塊根肥大,要求土層較厚,排水流暢,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怕澇不怕旱),砂質土壤為好,山丘地亦可。栽種地要深翻0.5-0.6米,最好是在冬季前,這樣可疏鬆土壤,提高肥力,減少病蟲害。耕時施足基肥,基肥應以土雜肥為主,化肥應施氮、磷、鉀三元素複合肥,若全施複合肥每畝80-100公斤。 2、起壟:商品葛地壟距1.8-2.0米,壟寬1.0米,壟高
發布於 2024-03-06 15:38
0評論
1、超脈衝激光去眼袋:主要用於18-50歲的中青年人眼袋去除,新型的高能超脈衝激光方法,是從瞼板內側結膜處切一約0.3cm的切口,然後從切口處依欠取出內、中、外三塊脂肪團,再使用激光氣化收縮真皮組織,整個手術過程僅用30分鐘,術中無出血,術後恢復快,痛苦小。 2、手術去眼袋:這是傳統的眼袋治療法。主要針對老年人的眼袋,皮膚過於鬆弛,激光無法完全恢復皮膚自然緊繃,手術以微創為原則。 超脈衝激光療法
發布於 2024-06-26 02: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