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療法”全稱“肛腸病安氏療法”或“安氏肛腸病療法”,名稱取自該療法的發明和創始人、我國著名肛腸病學專家安阿h教授的個人姓氏,是目前肛腸專業唯一以姓氏命名的療法。
“安氏療法”完全成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是安阿h教授汲取前人成功經驗,並不懈探索、結合自身臨床實踐體會,所創建的肛腸疾病系列療法。該法是一種涉及肛腸領域各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手術時間短、損傷小、恢復快、無併發症和後遺症的特點,對多種肛腸疾病均有非常好的療效,曾在國內外肛腸界引起轟動,並博得同行的公認和讚譽。
早在1991年,這一成果就經國家科委推薦參展布魯塞爾世界發明博覽會。會上由安阿h教授親自做“安氏療法”手術示範,神奇的方法、立竿見影的療效震動了整個博覽會,一舉榮獲得三項第一,這是我國曆屆醫學發明項目參展中獲獎最高的一次,他本人也被聘為該屆醫學專家組評委,並載入第40屆尤里卡名人錄。此後,“安氏療法”又分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醫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選定為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同時被衛生部選入“十年百項”工程,並面向全國推廣。另外,安阿h教授主編的以介紹“安氏療法”為主要內容的《安氏肛腸病學》和《安氏肛腸病診療圖譜》,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這也是至今人衛出版的唯一系列肛腸專著。
目前“安氏療法”在臨床上應用近30年,已得到廣大肛腸病患者的認可。以下將簡單介紹安氏療法治療各類肛腸疾病的特點和優勢
一、收斂化瘀法(芍倍注射液注射法)治療內痔
內痔注射法是一種將特殊藥物注射入痔體內而直接作用於病灶的內痔治療方法。注射療法在西方國家沿用至今已有近150年的歷史, 在我國則興起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經過不斷髮展,相繼出現了壞死枯脫法和硬化萎縮法兩種治法,所使用的藥物分別被稱為壞死劑和硬化劑,八十年代以前,這兩種方法在臨床使用廣泛。其中壞死枯脫法是利用壞死劑,一方面作用於痔組織,直接引起蛋白質變性壞死,另一方面作用於血管和血液有形成分,使之形成血栓阻斷遠端的組織血液供應,間接促進局部組織壞死。壞死的痔核脫落後,創面可自行修復癒合。硬化萎縮法則是利用硬化劑的致炎作用,使痔內發生纖維化,進而閉塞小血管、萎縮粘連痔核,以達治療目的。理論上這兩種方法均可治療內痔引起的出血、脫垂等症狀,而臨床實際也確實驗證了其較好的療效,然而不可迴避的問題是,這兩種方法也帶來了諸多的併發症和後遺症。
其中壞死枯脫法使用不當,可引起創面潰瘍、感染並繼發大出血,愈後創面瘢痕收縮還可造成肛管和直腸狹窄;硬化劑的硬化萎縮效果,是在壞死劑的基礎上降低藥物的濃度而達到的,二者僅有強與弱的不同,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引起感染壞死和出血等併發症,而且過度硬化還可導致黏膜硬結和直腸瘢痕性狹窄、排便困難等後遺症。
針對上述諸多問題,安阿h教授查閱大量古代中醫書籍和近現代國內外文獻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了“收斂化瘀法”這一內痔新治則,並依據這一治則,在1986年研製出了由中藥烏梅、五倍子和赤芍的有效成分枸櫞酸、沒食子酸和芍藥苷為組成成分的“86-AN注射液”,該名稱為芍倍注射液的最初命名,其中“86”代表1986年研製成功,“AN”為安教授本人姓氏“安”。九十年代初,該藥以“安氏化痔液”之稱開始作為院內製劑在臨床應用,2003年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批,獲得國家二類中藥新藥證書,並正式命名為“芍倍注射液”,同年底開始批量生產並在全國推廣使用。
芍倍注射液是以收斂化瘀法為基礎,同時汲取古今各醫家的成功組方和用藥經驗,提純中草藥製成的內痔注射液。該藥物屬於軟化萎縮劑,大量的臨床和基礎研究表明,其具有收斂萎縮、固澀和化瘀止血之功效,且藥物本身無毒副作用,用後不會發生感染出血、局部硬結和肛腸狹窄,配合規範化的注射方法,是一種安全且效果顯著的內痔注射劑。目前芍倍注射液在臨床已廣泛使用,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數十萬患者接受芍倍注射液的注射治療,並且因其療效好、痛苦小,而受到廣大患者的讚譽。
二、分段外剝內扎加芍倍注射法治療混合痔
安氏療法治療混合痔採用的是分段外剝內扎加芍倍注射法,該法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混合痔,即使對有“疑難雜症”之稱的環狀混合痔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全部手術過程分為“分段切除外痔”、“結紮內痔”和“注射殘餘內痔”三個步驟。分段切除外痔與傳統外痔環切術和外痔切除術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復快、疼痛輕的特點,並且由於保留了肛緣大部分皮膚,不會引起因皮膚損傷過多、瘢痕過重導致的肛門狹窄。結紮法結合芍倍注射法治療內痔,可使結紮線脫落時間縮短,並且脫落後的創面較直接結紮基底部的創面大大減小,配合注射芍倍注射液後萎縮痔核和靜脈血管的作用,既可達到治癒內痔的目的,又縮短了恢復時間、避免了可大出血的可能,而且還不會引起過多結紮及PPH手術引起的直腸狹窄。
三、病理組織切除、括約肌鬆解法治療肛裂
該方法是安阿h教授以傳統肛裂切除術和內括約肌切斷術為基礎,並根據“櫛膜帶”學說所創立的。術中只切斷內括約肌下緣增生肥厚的部分,以達到解除痙攣、鬆解瘢痕的目的,因此創面表淺,出血少,術後恢復較快。並且由於術中纖維化的括約肌已經鬆解,即便是由其導致的肛門狹窄亦可祛除,因此無需在術後擴肛,避免了對正常肌肉組織造成損傷。
四、主灶切開對口引流術治療肛周膿腫和複雜肛瘻
肛周膿腫和肛瘻的傳統根治方法是將內口和膿腔、瘻管全部切開並引流通暢,該法對於病灶範圍較小者尤為適用,但病灶範圍較廣時,則需造成較大或走形複雜的切口,常導致癒合緩慢並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有時甚至可因愈後瘢痕攣縮而引起肛門變形、移位。
“主灶切開對口引流術”是安阿h教授於1983年首先應用於治療肛周膿腫(可參見《肛腸雜誌》1983年第三卷第二期),後經不斷改進和完善,又逐漸應用到複雜肛瘻的手術。經多年臨床觀察,該方法療效確切,克服了傳統方法的不足,具有損傷組織小,傷口癒合快,療程短、瘢痕小等優點。
就複雜性肛瘻而言,其內口及主瘻管是發病的主要環節,也是治療的重點部位,為主灶。對主灶和支瘻管採用不同的手術方法,既可治癒肛瘻又可避免過多損傷肛門括約肌和影響肛門功能。其中主灶實行全部切開,使內口及主管徹底敞開,有利於引流;對支管實行曠置,並對支管外口擴創,使其與主灶切口形成對口引流,不僅可充分引流而使支管癒合,還可避免因切開支管而對括約肌造成多處切斷。另外由於主灶切口和支管外口切口均以肛門為中心呈放射狀,故術後瘢痕較小,可避免肛門畸形。縱觀整個手術過程,體現了最大限度保護括約肌、不影響肛門功能和外觀的治瘻原則。
就肛周膿腫而言,內口即為主灶,主灶切口和其他切口的位置及大小以使膿腔引流通暢為原則,同樣可達到減小創傷、保護肛門功能和外觀的效果。
五、非掛線療法治療高位肛周膿腫和肛瘻
傳統肛周膿腫和肛瘻掛線療法是使用絲線或皮筋對膿腔或瘻管慢性勒割,使其逐漸癒合的治療方法。在一定的醫療水平條件下,這不失為治療高位膿腫和肛瘻的好方法。但不可否認的是,掛線療法尚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弊病:①患者痛苦大,掛線法是靠絲線或皮筋持續勒割而達到切開的目的,這種持續的壓力刺激使肛門疼痛劇烈;②治癒時間長,常規掛線脫落時間為7~15天,如因線鬆動而未勒割開,則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緊線,不僅加重病人痛苦,也延長了治癒時間;③可造成肛門畸形或功能異常,掛線持續勒割刺激可加重局部炎症,使纖維性修復過程異常,即使創面癒合,肛門也常出現溝狀缺損甚至不完全性失禁;④易復發,因掛線療法採用直腸壁造口,操作盲目,因此術中極易遺漏真正的感染源(即內口),造成術後復發。
鑑於以上的缺點和不足,安氏療法採用非掛線的低位切開高位乳膠管引流法治療高位膿腫和肛瘻,經臨床實踐和觀察,不僅避免了傳統掛線術持續勒割造成的長時間持續性疼痛,且損傷更小,又沒有肛門失禁的風險。並且只要內口和高位病灶全部敞開、引流徹底,術後一般恢復較快、不復發,創口癒合後瘢痕也較輕,不影響肛門外觀。
六、芍倍注射加黏膜結紮法治療直腸脫垂
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黏膜、直腸全層、甚至乙狀結腸部分向下移位甚至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在兒童,它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自行恢復正常,成人發病者則多隨發病時間的增加而逐漸加重。長期反覆脫垂,可引起神經損傷並導致肛門失禁,還可能出現出血、水腫、絞窄壞死、皮膚溼疹等併發症,因此需積極治療。
國外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為剖腹懸吊固定或脫出段切除,因此手術的併發症(感染、腸梗阻)和後遺症(便秘、排便困難、肛門失禁、腹痛)不能避免。國內多采用注射法,如明礬液直腸周圍注射術、消痔靈黏膜下加直腸周圍間隙注射法等,這些硬化劑注射法雖然避免了手術開腹之苦,但術中無菌條件要求嚴格,注射部位的深淺不易掌握,病人術後禁食禁便痛苦比較大,複發率也較高。尤其深部感染的併發症不可避免,多使術者有後顧之憂。
安氏療法治療直腸脫垂的基本方法是芍倍注射液點狀和柱狀注射,由於芍倍注射液既非壞死劑也非硬化劑,而是屬軟化萎縮劑,注射後可萎縮黏膜,並使黏膜層和肌層發生粘連,因此可有效避免感染、壞死出血和黏膜硬化等諸多後遺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自1989年起芍倍注射法已應用近30年,未發現有關其明顯副作用的報道。不僅如此,芍倍注射法還具有痛苦小、療程短、操作簡便和療效顯著、可重複的特點, 易為患者所接受。
七、切開注射法治療瘢痕性肛腸狹窄
肛門直腸狹窄是肛門或直腸腸腔縮窄,致使腸內容物排出受阻的疾病。肛腸疾病手術是引起瘢痕性肛門直腸狹窄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痔病手術為多,如治療外痔時,使用腐蝕性藥物或行環狀切除術,可對肛管皮膚造成較大損傷,癒合後瘢痕攣縮可造成肛門狹窄;治療內痔時,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結紮內痔時結紮點過多過深且在同一截面上,可導致直腸狹窄。
傳統的掛線、切開和擴肛法治療瘢痕性狹窄,只是將瘢痕暫時性斷離,但斷離部位可通過纖維性修復形成新的瘢痕,導致狹窄復發。病理研究表明,芍倍注射液局部注射後,可在短時間內引起蛋白質凝固變性,糜蛋白酶則能迅速分解變性蛋白質,二者共同作用,可減輕甚至消除瘢痕;另外,芍倍注射液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可抑制炎性刺激和新瘢痕形成。根據臨床觀察,這一方法療效確切,可有效治療各種瘢痕性肛門直腸狹窄。
八、中藥內服外灌法治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徵為多發性腺瘤性息肉,數量一般在100個以上,以左半結腸最多,直腸最少,約5%的病例累及胃和十二指腸。這是一種公認的癌前病變,據統計有40%~50%可轉變為腺癌。其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和內鏡下切除。手術方法療效果確切,但需開腹將病變部位腸管切除,嚴重者甚至將直、結腸全部切除並永久性迴腸造口,功能效果差,因此不為部分患者所接受。內鏡下電切術對胃腸道功能影響較小,但腺瘤數量眾多,切除過程繁瑣且不能避免遺漏,因此僅適合瘤體較大者。
安氏療法治療此病,主要採用中藥內服加灌腸法,療效肯定。該法對疾病初期瘤體小且數目不多者,可根治而使其免除手術之苦;對於病情較重者,亦可延緩病情發展,改善全身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安阿玥教授認為本病是因先天稟賦不足,氣血虧虛而易感受外邪,外邪入裡化熱,熱毒壅滯氣血於腸間所致。因此臨證宜以扶正祛邪為治法,並且內服結合灌腸,內外同治、攻補兼施,方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