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困擾人類健康,影響生活工作的常見骨科疾病,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工作壓力和生活習慣的變遷,臨床上頸椎病的發生率有日益上升的趨勢,並且逐漸呈現低齡化的特徵。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除了頸部疼痛,活動受限以外,還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害症狀,如行走不穩、軀幹束窄感、踩棉花感以及四肢無力,肢體放射痛等,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病人的日常生活。事實上,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外科手術是一個重要的治療選擇。
在手術的方法上,傳統的手術方式採用椎間盤切除減壓椎間固定融合方法,一般能較好地解除病人的神經壓迫,改善相應的臨床症狀。但由於其重建方式是將頸椎的活動節段進行固定和融合,犧牲了受累節段的活動,並且在術後遠期可能存在鄰近節段退變加速,最終導致新的頸椎節段受累。因而,脊柱外科界一直在尋求通過保留和維持節段活動性能、更趨於生理性的頸椎重建方法。
近年來受到人工關節置換術良好療效的啟示,國際上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的基礎研究和臨床開發有了長足的發展。這一新穎的手術方式克服了傳統的椎間固定融合手術的一些缺點,正日益受到脊柱外科醫生的關注。在國內較早開展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逐漸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有效地解除了廣大頸椎病患者的痛苦,並預期能收到較好的遠期療效。當然,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也有其適用的對象。比如,病人的年齡最好小於60歲,無骨質疏鬆,無明顯的骨贅形成,頸椎手術節段有較好的活動等。脊柱外科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