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4歲,某公司高級顧問,患開角型青光眼二十餘年,曾在國內外治療,左眼已手術。雙眼眼壓高,視野缺損。就診時查裸視右眼0.3,左眼0.8。平素性格較為急躁,無其他不適,舌紅苔黃,脈弦細。辨證:肝氣鬱結,鬱而化火,致眼內氣血瘀滯,脈道阻塞。又肝病犯脾,脾失健運使眼內神水排洩困難,淤積目內,導致眼壓增高,視力下降,視野縮小。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通脈。取穴:中脘、腹人中(中脘上三分)、下脘、水分、氣海、關元、雙天樞、雙大橫、雙水道。針刺方向:中脘、關元、雙水道向下刺(坎);腹人中(腹水溝穴),下脘(腹大椎穴)、水分(腹至陽穴)、氣海均向上刺(離)。右天樞向下刺,左天樞向上刺。左大橫兩針分別刺向西南(坤脾)及西 ;右大橫兩針分別刺向東南(震肝)及東(巽膽)。行針手法:水分、氣海、左大橫(坤脾、兌肺)皆用補法;右大橫(震肝、巽膽)用瀉法;餘穴平補平瀉。隔日治療一次,10次為一療程。
治療效果:查視力:裸視:第一次針後:右眼0.3提高至0.6;左眼0.8提高至1.0。第五次針後:右眼1.0,左1.0。第十次針後:右1.0,左1.0。患者因工作忙只治療一個療程,三個月後隨訪視力維持未下降。
青光眼的病理機制與以下因素有關:
1、與津液代謝障礙相關。《素問-經脈別論》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屬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屬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這段話論述了穀食精氣的輸布過程,成為後世論述津液代謝的理論依據。青光眼的直接致病因素即為眼內房水不能正常輸布代謝,瘀滯為病,亦屬水津代謝障礙病症,故與肺、脾、三焦的宣發、佈散、通調津液的功能失調有關。
2、與房水流通障礙相關。房水由後房流入前房,是由一個自控開關“閥門”控制的,其開闔由瞳孔括約肌張力大小決定。從臟腑相關角度分析,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開闔,故瞳孔括約肌的力量與脾、腎、肝有關,尤其與脾陽、腎陽直接相關。因陽氣主動、主升發、主流動,《難經-八難》曰:“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此處氣即指腎之陽氣與脾之陽氣,其為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若脾腎陽氣不足,則閥門啟閉無力,開闔失常,最終導致房水流通障礙,瘀滯於內而致病。
3、與房水產生的量相關。房水屬津液, 其運行必得清陽的升發與推動。肝為剛髒,主升主動,肝氣通於春,為生髮之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謂:“清陽出上竅”, “肝主目……在竅為目”, 故肝氣的升發上達之勢, 正好順應了目竅的清陽之性, 成為津液上注目內, 化生房水的原動力。所以房水產生的多少與肝有密切關係。另外,肝主疏洩, 房水保持正常的運動而不瘀滯, 也必賴肝氣的疏洩條達。針對以上的病理機制,確立了以扶陽助陽(脾腎之陽)、疏肝、利肺、通調三焦為原則的治療大法。
中脘與腹人中,後者相當於全息腹水溝穴,分別刺以離、坎兩個方向,其意一為:一陰一陽,陰陽相交,水火既濟,防止眼壓升高;二為:醒神開竅,主明神能導氣,氣暢道通,目得血而能視。下脘相當於全息腹大椎穴,刺以離,意在通督脈,入腦,營元神之府。結合現代醫學可以認為通過椎基底動脈增加腦的血流量從而營養目系。水分相當於全息腹至陽穴,亦刺以離,意在補心陽、強心氣、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氣海向上刺可補一身之陽氣。天樞位於中腹部,承上啟下,針刺方向為左升右降。此源於八卦圖中,左為脾,主升清;右為胃,主降濁。如此配合,可以更好的調暢氣機,斡旋中焦氣血運行。
關元向下刺,取坎,意義為:
(1)可補腎水、滋肝陰,以水涵木;
(2)依據臟腑相通理論,腎通三焦,配合水溝、水分、水道(各司上中下三焦),將痰濁水飲之邪經三焦水道引水下行,可降眼壓。
右大橫雙刺一肝一膽,意義為:
(1)減少房水生成量;
(2)可止痙攣、開閥門、通房水、降眼壓。
左大橫雙刺一肺一脾,意義為:
(1)肺通膀胱,故具有提壺揭蓋、通利小便之功;
(2)可健脾運化水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