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鏡是微創外科在骨科領域的應用,通過微創切口利用小口徑的鏡頭及相關器械可以對關節內的結構和病變進行直接的觀察和治療,是現代外科的一個發展趨勢。關節鏡技術於20世紀初起源於日本,自20世紀70年代在歐美等國家不斷得到發展、改進。做為一種集診斷、檢查和治療於一體的現代診療手段,國內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這一技術以來,在手術技術方面已經相當成熟,同時由於其對病人創傷小、痛苦少、下地早、功能恢復快、容易接受等優點,在國內的推廣率也在不斷上升。
關節鏡的構成、應用領域
關節鏡的基本構造是一個光學系統,中央是連接有光導纖維的用於採集圖象的棒鏡系統,外面是金屬保護鞘,鏡頭部分直徑大約5mm。通過皮膚上的小切口將關節鏡放入關節內,並可通過圖像顯示設備直接觀察關節內的結構和病變,對疾病進行相應的診斷;同時可使用相應的手術器械對關節病變進行治療,避免了關節切開手術造成較大的創傷。
關節鏡早期主要用於膝關節相關疾病的診療,由於無需關節切開,基本不破壞和改變關節內部各組織結構之間的關係,可以比較原始的再現關節內部構造,對各部分結構的病變也更容易準確定位和處理。目前在髖關節、肩肘關節、踝關節及手指小關節等也有廣泛的應用發展。
人體膝關節的構成及部分常見疾病
正常人體的膝關節是由大腿骨(股骨)、小腿骨(脛腓骨)、膝蓋骨(髕骨)及周圍的軟組織共同組成的。關節內部還有半月板、韌帶等,這些結構相當於機器裡面的墊片、連接杆等,對關節的正常活動也很重要。關節滑膜屬於關節內襯組織,可分泌關節液起到潤滑作用。
半月板的損傷多發生在喜愛運動的年輕人,平時打籃球、踢足球、跑步等運動量大,損傷的機會就大,部分患者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中輕微的碰撞或沒有明確的原因便出現半月板損傷,損傷後會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等不適,影響關節正常功能;滑膜組織出現炎症、增生時(如關節感染、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滑膜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滑膜病變等),會出現關節局部熱脹、疼痛等不適;滑膜軟骨瘤、關節內骨贅脫落等形成關節內遊離體時,會在關節內各個間隙遊走,引起關節疼痛,有時候關節卡住造成短期內無法活動,而且症狀會反覆出現,影響正常活動。
適應症:
下面讓給我們具體瞭解一下哪些情況適合關節鏡手術。
1、急性關節損傷。外部撞擊、跌倒或者劇烈運動造成的損傷,如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血,可通過關節鏡清理關節內血腫;若檢查發現有半月板撕裂、斷裂時,可通過關節鏡進行半月板修整、縫補解除病痛。交叉韌帶的損傷常見於劇烈運動時扭傷,包括部分斷裂、完全斷裂;有些患者雖有韌帶損傷,可能休息一段時間腫痛就消失了,並未做進一步檢查,未予重視,但平時活動可能會感覺到關節不穩定等,這些屬於陳舊性損傷;無論急性還是陳舊性韌帶損傷,都可以通過自體肌腱移植進行韌帶重建,恢復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
3、膝關節疼痛。不明原因的關節疼痛,可在關節鏡的直視下動態檢查並作出相應的治療,有疼痛性滑膜組織增生者可行切除,周圍韌帶、粘連組織的鬆解,緩解因軟組織緊張、牽拉引起的疼痛、功能障礙。
4、關節內感染。通過關節鏡進行檢查、沖洗治療,配合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完全治癒,消除關節腫痛症狀。
5、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或老年性退變性關節炎,通過關節內適當的清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類風溼性關節炎可在鏡下將滑膜切除,改善關節腫痛症狀。
6、其他。如關節內遊離體、急性關節扭傷、髕骨半脫位等,也可通過關節鏡下相應的手術操作技術進行處理。
關節鏡手術的優點
1、反應輕。微創手術,術後疼痛等反應小,病人容易耐受,易於接受。
2、美觀。手術切口小,可以通過長1cm左右的切口完成,能明顯較少手術疤痕而不影響美觀,而且一般無需拆線,減少病人再次來醫院拆線的麻煩。
3、干擾小。對關節內結構的干擾小,對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也基本無影響,術後的創傷反應輕,大大降低了術後瘢痕組織對關節功能的影響。
4、恢復快。術後早期就能下床活動,並進行相應的康復鍛鍊,特別是對於老年病人,早起下床活動可避免長期臥床引起的各種嚴重併發症。住院時間短(多數病人住院日為一週左右),大大節省病人的時間。
5、操作更精確和合理。關節鏡手術可以在完成一些開放手術下由於觀察和操作空間的限制所不能完成的手術操作。如某些部位的半月板部分切除和縫合術、盤狀軟骨的半月形成形術等,只有在關節鏡下才能完成。而開放手術勢必要將半月板切除,這已被許多人認為是不合理的手術,因為半月板全切除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關節不穩定和關節退變。
6、併發症較少。關節鏡手術的併發症相對較少,而且多不嚴重。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的頭暈、頭痛等,多數患者會在術後1天左右恢復。術後疼痛一般比較輕微,可以不採用止痛措施,多數患者可以耐受。一些患者術後關節局部輕微腫脹,並不影響關節功能,術後短期內會恢復正常。關節切開手術後關節粘連的情況在關節鏡手術中也很少出現。
麻醉與手術操作
關節鏡手術一般採用半身麻醉(腰部以下),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是保持清醒的。術中病人可以和醫生進行一些交流,並可通過顯示器親眼看到關節內部的情況及手術操作過程。
手術時一般在膝蓋前方的兩側各做一個小切口(約0.8-1cm),一個切口用於插入關節鏡,以觀察關節內部情況,同時連接有入水管道以向關節內注入無菌液體使關節內部撐開、視野更清晰,利於操作;另一個切口用於插入其他必要的檢查、操作器械;必要時可能會增加第三個切口等。
一般手術時間在30分鐘到1小時左右,比如關節探查、取遊離體、關節滑膜清理等手術時間相對較短;複雜一點的疾病手術時間略長,如交叉韌帶損傷等。
通過上面對關節鏡的一些瞭解,我們再通過幾個真實的病例進一步認識一下。
李女士,24歲,6年前因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滑膜炎,做關節切開術進行滑膜清理,現在膝蓋前有一條長約15cm的傷疤;由於疾病的性質現在又復發,此次在我院行關節鏡下清理術,術後很快恢復正常活動,李女士表示比前一次手術痛苦小多了,恢復快,而且美觀,如果前次手術也做關節鏡就不會留下難看的疤痕了。
王先生,26歲,喜歡各種球類運動。2個月前打籃球時右側膝蓋扭傷,當時感疼痛,並逐漸出現關節腫脹,活動不舒服,休息一段時間後雖然疼痛減輕,但感覺走路時膝蓋不穩定,來院檢查後診斷前交叉韌帶斷裂,在關節鏡下做交叉韌帶重建,術後一個半月複查患者恢復良好,從活動度、肌肉力量、膝蓋穩定性方面都很好,王先生很滿意。
傅女士,31歲,15天前在家中不慎扭傷右側膝蓋,當時感膝蓋疼痛,不敢活動,來院行磁共振檢查提示半月板損傷,體格檢查也顯示膝蓋外側疼痛,入院後關節鏡下進行半月板修整,術後兩天就能正常下床活動,第三天就辦理了出院手續。
總之,關節鏡以其微創、痛苦小、費用低、病人易接受等優點,在國內外醫療領域已經逐漸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診治手段,療效肯定,一般在病人可支付能力水平,得到了不少患者的好評,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接受,其價值將得到不斷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