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萎縮繼發於各種嚴重眼病的眼球組織退行性病變,以眼球變軟變小、視功能喪失為特點。嚴重的眼外傷、眼內炎症、腫瘤、大量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及青光眼等,均可引起眼球萎縮。
臨床表現:早期眼球變軟,眼壓降低,屈光間質混濁,視功能進一步減退,直至完全喪失。晚期眼球體積縮小,角膜較正常小並伴帶狀變性混濁,其上可有鈣化。外傷後眼球萎縮者常因疤痕收縮使角膜或鞏膜變形。角膜尚透明者則可見前房深度異常或消失,虹膜萎縮、機化前粘連或伴新生血管,瞳孔小而不規則,常有後粘連或膜形成,晶狀體混濁,眼底無法窺見。影像學檢查:早期萎縮眼球形狀改變不大,由於眼壓過低,B型超聲檢查壓迫眼球,顯現眼軸變短,眼球壁增厚,有時可見玻璃體混濁機化和陳舊性視網膜脫離。萎縮晚期,B超顯示眼球皺縮,內部結構紊亂;脈絡膜鈣化、骨化時,可見形狀不規則的帶狀回聲,其後有聲影。CT顯示眼球體積變小、變形,密度增高,視神經變細。
治療:萎縮眼球的視功能大多已喪失或近於喪失,無法恢復其視覺功能,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不適、預防交感性眼炎及改善外觀。對於眼球已無保留價值,經常充血、疼痛的患者可行眼球摘除;對希望眼部外形恢復美觀的患者,可施行眼球摘除聯合活動眼座植入術,然後配戴合適義眼,這是目前最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眼座I期植入術:適用於各種原因實施眼球摘除或者眼內容剜除的患者,但對於眼內腫瘤或者眼內感染性疾病禁忌。眼球摘除聯合眼座I期植入術:在眼球摘除後,用無菌鋼球置入肌錐內,估計眶腔大小及眶內容物缺失情況,以選擇相應大小的眼座;然後在眼座上鑽孔並預製縫線,植入肌錐內後與直肌固定,最後分層縫合切口。眼內容剜除聯合眼座I期植入術:先沿角鞏膜緣環形切除角膜,然後清除眼內色素膜,剪斷視神經,並在4條直肌止端旁的鞏膜上開窗,將相應尺寸的眼座植入鞏膜腔內,然後分層縫合切口。術後均需在結膜囊放置薄型義眼,塗抗生素眼膏,加壓包紮1周。
眼座II期植入術:適用於眼球已摘除,而未植入眼座,配戴義眼後仍存在上眶區凹陷者;以往植入眼座暴露需手術置換者;已植入眼座大小不合適等情況。對於眼眶活動性感染患者,或者眶內惡性腫瘤有復發傾向的患者禁忌該手術。眼座II期植入時因患者先期已經做了眼球摘除,4條眼外直肌已經失去了與眼球的附著關係,而向眶深部退縮,因此增加了尋找肌肉的難度。眼座Ⅱ期植入術的關鍵是尋找四條直肌,這不僅可以確保眼座植入到正確的解剖位置,也能最大程度改善其活動度和義眼的外形。無鞏膜包裹眼座II期植入術:先分層切開結膜和Tenon囊,尋找眼外肌並作預置縫線,然後選擇合適大小的眼座,眼座鑽孔穿線後植入肌錐內,固定眼外肌後分層縫合傷口。鞏膜包裹眼座II期植入術:先將預先處理保存的同種異體鞏膜覆水待用,選擇合適大小的眼座後,用鞏膜完全包裹縫合,並於直肌附著點處開窗,有利於眼座的血管化,其餘步驟同無鞏膜包裹眼座II期植入術。II期植入後如結膜囊大小正常,應立即置入薄型義眼,塗抗生素眼膏加壓包紮1周;如結膜囊狹窄,應在術後3-6月再行結膜囊成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