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是一個宏大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出“精確、全面”的答案。人類對過敏的研究已有數十年,各種理論層出不窮,但嚴謹的科學家們認為,目前所掌握的信息還只是“拼圖上的幾塊”,不足以解讀過敏症的全貌。儘管如此,有一項理論得到研究者廣泛認同――“衛生假說”,即衛生條件越好,兒童早期感染越少,後期患過敏的幾率越大。這似乎能解釋為何社會越發達越乾淨,人反而越容易過敏。
1、只因太乾淨?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對英國兩個過敏症兒童家庭跟蹤採訪,嘗試通過紀錄片的形式論證“衛生假說”。第一個家庭是四口之家,8歲男孩喬和父母、姐姐一起生活,他患有嚴重哮喘、花粉熱、溼疹,還對部分堅果、寵物和灰塵過敏。另一個家庭的小患者叫摩根,今年4歲,飽受過敏困擾。除了患有嚴重溼疹和花粉熱,他不能吃任何堅果、乳製品、大豆、獼猴桃、鱷梨、香蕉,還對橡膠、貓、狗和馬過敏。兩個家庭都向研究機構提供了所有家庭成員的皮膚、腸道以及各自住宅的細菌塗片。結果顯示,這兩個家庭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成員身上攜帶的細菌種類都“過少”。研究人員說,人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由各種細菌覆蓋,數量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之多。這些細菌有利於促進人體的免疫系統。例如,兒童若越早充分暴露在內毒素等微生物的刺激下,越容易產生抗體,日後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也越低。但在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生活方式改變和衛生條件提高,大多數家庭不能“培養”出豐富的菌群,也就難以誘發兒童身體原始的免疫功能。喬和摩根的家庭就是如此。BBC跟蹤拍攝這兩家人的日常活動,發現他們平均每天91%的時間是在室內活動,很少接觸戶外空氣、花園中的泥土,或是小動物。相比之下,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還保留傳統狩獵習俗的原始地區,科學家發現當地居民攜帶的菌群多種多樣,每1500人中僅有一人患過敏症。而在英國,每3個人中就有一人是過敏患者。“世界過敏症組織”的數據顯示,過去40年間,全球患過敏性哮喘的人數以驚人速度增加,平均每10年增幅達50%。僅美國一國,過敏性哮喘患者數量就有2000萬,食物過敏患者則有1200萬,佔美國總人口4%。
2、為何多兒童?
近年來,像喬和摩根這樣的過敏症患兒在西方國家越來越常見。英國每年有至少2萬人因過敏就醫,其中不少是兒童;美國各大醫學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對食物過敏的美國兒童人數近10年來增加20%左右,其中僅花生過敏的患兒就翻了一倍。家長們對此也頗感困惑。一些家長對孩子花生過敏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我們小時候沒人對花生醬過敏。”醫學界對西方發達國家兒童易過敏的現象也十分關注,近年內開展不少相關研究,試圖從不同角度探尋原因。美國的研究人員2013年發現,剖宮產兒童患過敏的風險高於順產兒童。研究人員評估了1200多名新生兒在1個月、6個月、1歲以及2歲時的情況,發現這些孩子到2歲為止,如果接觸寵物皮屑、蟎蟲等居家常見的過敏源,剖宮產兒童患過敏的比例是順產兒童的5倍。研究負責人、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衛生科學系主任科爾?約翰遜說,早期暴露於微生物環境對兒童免疫系統發育和過敏發作產生影響,而兒童在順產過程中接觸到的母體細菌可能對他們的免疫系統產生有益影響。約翰遜認為,接觸過敏源時,剖宮產兒童體內更易產生免疫球蛋白E,後者與過敏和哮喘的發病有關。挪威的一項研究也得出相似結果。研究人員據此認為,發達國家剖宮產兒童比例遠高於20年前,這或許可以從一個角度解釋為何如今的孩子比父輩更“敏感”。此外,英國諾丁漢大學聯合幾家醫學院開展的一項研究指出,抗生素藥物的廣泛應用也可能是導致兒童過敏高發的原因。研究發現,過早服用抗生素可能導致兒童患溼疹的風險增加40%。飲食習慣和偏好也會影響兒童患過敏的幾率。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一項研究對比了意大利佛羅倫薩與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一個小村莊15名兒童的日常食物和腸道菌群。結果顯示,意大利孩子的日常飲食富含糖和動物油脂,熱量高,而非洲兒童以吃素為主;兩地兒童的腸道菌群種類因此大相徑庭,非洲孩子體內的細菌種類多樣,遠高於歐洲兒童。對此,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的兒童醫學專家保羅?廖內蒂說,西方國家的衛生措施和病毒疫苗或許有效控制了許多傳染病,但同時也降低了兒童對多種過敏源的抵抗力。相反,“在非洲這樣的地方,你可能會因疾病感染而亡,但你幾乎不過敏,不會過度肥胖,不患哮喘或腸炎。”
3、親近大自然:
儘管有如此多研究關注過敏,但目前科學家還無法全面、準確地解答為甚麼越來越多人過敏。專家認為,人類生活的環境在變化,人體自身也在進化,過敏正是人體免疫系統對這些變化做出的應激反應。人類如今每掌握一項研究結論,就彷彿增添一塊拼圖,未來不僅能拼出關於過敏的完整理論,還能在實際操作上為防治過敏提供有效措施。多年來,關於預防過敏的研究從未停止,其中已獲得廣泛認同的一項理論,是由過敏研究領域資深專家埃麗卡?馮穆蒂烏斯提出的“農場效應”。馮穆蒂烏斯早年是一名兒科醫生,如今是德國慕尼黑大學兒童醫院的教授專家,致力於過敏研究數十年。多年前,她從一個瑞士鄉村醫生那裡得知一個意外發現:在歐洲傳統農場生活的兒童從不患花粉熱或乾草熱。
鄉村醫生的這一觀察結果起初引起馮穆蒂烏斯等人的質疑。很快,一些瑞士專家就此展開小規模調查研究,發現結果的確如這名鄉村醫生所說,農場兒童極少出現過敏症狀。1998年,馮穆蒂烏斯與來自德國、奧地利、瑞士等歐洲多國的專家一起,開始投身一場對歐洲傳統農場的大規模研究。這項研究歷時數年,參與國家逐漸增加到14個,已成為如今歐洲醫學界對過敏症的一大支柱研究。馮穆蒂烏斯發現,農場兒童之所以不過敏,得益於他們和家人保持著傳統的農場作息方式:田間勞作、擠牛奶、打掃馬廄,等等。她又進一步把“農場效應”概括成三個關鍵要素:接觸牲畜(尤其是奶牛、狗,鴨等家禽)、接觸草料、喝新鮮牛奶“人類與農場動物打交道已有好幾千年,因此,這裡面或許蘊藏著某種進化機制,能讓人體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馮穆蒂烏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