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預防某些傳染病,小兒都要按時進行預防注射或口服疫苗,如:百、白、破三聯疫苗、乙型腦炎疫苗、脊髓灰質炎糖丸等。
在門、急診中常常見到一些家長,因小孩預防注射後發熱而不知所措,一天幾趟跑醫院就診。其實只要小孩發熱是因預防注射後引起,家長可不必過多擔憂。因為人體受到任何外來刺激都會反應,預防疫苗都是生物製品,由於減毒或滅活疫苗本身及其酸鹼度的刺激等原因,小孩接種或口服疫苗後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應。
常見的局部反應是注射部位在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不同程度的紅、腫、熱、痛。而常見的全身反應就是發熱,一般小兒肛溫在38℃以下為弱反應,38℃-39℃為中等反應,39℃以上為強反應。發熱同時可伴有輕重不等的頭疼,寒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目前我國推行的預防接種,大多數小孩局部和全身反應都是較輕的。因此對預防注射後不超過38.5℃(肛溫)的發熱可不予以特別處理,注意小兒生活規律,適當休息,多喝開水,一般1-2天即可恢復正常。
預防注射後中度以上的發熱常可能有下列幾種情況:
1、對疫苗反應特別敏感的小兒。
2、小兒原體質較弱或在預防注射前就患有感冒或其他疾患。
3、小兒已感嘆該種傳染病,處於潛伏期。
4、注射疫苗劑量過大。
對預防接種後發熱較高或持續時間較長的小兒還是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