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4 07:32

  小兒時期,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機體的許多功能還沒有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功能相對薄弱,消化液分泌的少,胃腸道的吸收能力較差。而小兒時期乳食又不能自節,如果家長對餵養稍有粗心,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乳食入胃以後,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滯於胃腸,會損傷脾胃而形成食積。乳食積滯日久,會鬱而化熱,熱與積滯相合,會產生內熱,內熱不能及時排除,勢必會外發而導致發熱。同時還伴有腹脹腹痛、噯氣、大便酸臭、排便不暢等症狀,有的患兒還會伴有煩躁不安、睡眠不實、容易出汗等表現。

  小兒食積發熱一般熱勢不會太高,多表現為低熱,口渴。對這種發熱的治療,應抓住病機本質,著重在於消導食積,食積得以消導,發熱會自然而退。常用消導食積的中藥有:雞內金、神曲、麥芽、焦山楂、萊菔子、陳皮、茯苓、半夏、炒枳殼、木香等。對內熱較重的患兒可加用黃連、生石膏、炒山梔、連翹等。此外,還可以用中醫的推拿、捏脊等方法治療,效果也很好。

小兒食積為甚麼會發熱相關文章
小兒食積,往往是由於過量吃入厚味食品或常吃油炸、粘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所致。當食物的“量”超過了胃腸本身所具有的“能”時,就要發生“運能不足”的矛盾。那些當天未能被消化的食物,並不是一成不變地呆在胃裡“待運”,而是在體溫和體液的作用下,繼續溶化和分解,如同河床裡的淤泥一樣,沉積在胃腸的內壁上,從而阻礙著胃腸的吸收功能。
發布於 2023-02-14 07:25
0評論
發燒是寶寶常見症狀,是機體固有的一種保護性反射,是人體對入侵致病菌的一種反應,孩子發燒的樣子也最令父母親揪心。小兒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37.5℃-38℃為低燒,38℃-39℃為中等度發燒,39℃以上為高燒。長時間高燒(超過40℃)才會傷腦細胞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應立即給吃退燒藥,希望在短時間內將體溫降下來。寶寶發燒,父母自然心疼,但是不必大驚小怪,也不能掉以輕
發布於 2023-01-20 23:41
0評論
對於預防幼兒發燒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你提到預防幼兒發燒的問題,為你解答如下。夏季小孩容易發燒,家長決不可掉以輕心。由於天氣很熱,許多小孩子常常是滿頭大汗,滿臉通紅,別以為都是暑熱造成的。只要孩子不想吃飯,懶得動彈,就要懷疑是否發燒,用體溫計測一測,一旦發燒就應引起注意,及時查找原因。 小兒夏季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會出現打噴嚏、怕冷、咳嗽、頭痛等症狀,如果熱度不高,在39攝氏度以下
發布於 2024-04-24 06:04
0評論
根據急性起病、呼吸道症狀及體徵,一般臨床診斷不難。必要時可做X線透視、胸片檢查,或咽試子、氣管分泌物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其它病原學檢查包括抗原和抗體檢測。白細胞明顯升高和粒細胞增多、血清C反應蛋白升高時有助於細菌性肺炎的診斷。 一般症狀起病急驟或遲緩。驟發的有發熱、拒食或嘔吐、嗜睡或煩躁、喘憋等症狀。發病前可先有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數日。早期體溫多在38~39℃,亦可高達40℃左右,大多為馳型或規
發布於 2023-05-03 17:47
0評論
為預防某些傳染病,小兒都要按時進行預防注射或口服疫苗,如:百、白、破三聯疫苗、乙型腦炎疫苗、脊髓灰質炎糖丸等。在門、急診中常常見到一些家長,因小孩預防注射後發熱而不知所措,一天幾趟跑醫院就診。其實只要小孩發熱是因預防注射後引起,家長可不必過多擔憂。因為人體受到任何外來刺激都會反應,預防疫苗都是生物製品,由於減毒或滅活疫苗本身及其酸鹼度的刺激等原因,小孩接種或口服疫苗後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
發布於 2023-02-20 18:36
0評論
調整飲食是關鍵,應適當減少食物的總量,節制零食,避免吃巧克力,花生米等脂肪過多的食品,選擇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的食物,如豆腐,新鮮蔬菜,魚,蛋,小米粥等。 中醫對食積的治療有很好的療效。中醫將食積分為虛實兩大類辨證施治。凡病程比較短,腹脹拒揉按,哭鬧不安,或伴有低熱者,多屬實證,治療以消食導滯為主,食積較重,大便秘結者,可選用枳實導滯丸。 小兒食積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在治療用藥上
發布於 2023-02-14 07:39
0評論
紅斑狼瘡發熱常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當這個病本身不穩定,也就是活躍發展的時候,紅斑狼瘡本身可以引起發燒,如果紅斑狼瘡本身穩定了,會退燒的;第二是患者長期使用激素,導致機體抵抗力低下,容易合併感染,包括細菌、真菌等各種感染,此時也是非常容易發燒的,需配合相應對針對性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治療。
發布於 2023-01-12 11:05
0評論
人體在與病原微生物作戰過程中會產生多種毒素和化學因子,這些毒素和因子刺激人體,就會引起發熱。一般來說,發熱越厲害,說明人體和病原微生物的戰鬥月慘烈。 發熱是人體的防禦系統和外來入侵的病原作戰的結果,發熱不是一個具體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合併發展的一個過程。發熱越厲害,說明人體的反抗能力越強,但並不意味著疾病越嚴重。 3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由於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抵抗力不強,即使有嚴重的肺炎,也很少出
發布於 2024-02-09 08:07
0評論
中醫認為主要是由於過食油膩厚味的食品,聚積不化,氣滯不行所致。本病因主要是乳食內積,損傷脾胃。病機為乳食不化,停積胃腸,脾運失常,氣滯不行。食積可分為傷乳和傷食。傷於乳者,多因乳哺不節,食乳過量或乳液變質,冷熱不調,皆能停積脾胃,壅而不化,成為乳積。傷於食者,多因飲食餵養不當,偏食嗜食,飽食無度,雜食亂投,生冷不節;食物不化;或過食肥甘厚膩、柿子、大棗等不易捎化之物,停聚中焦而發病。正所謂“飲食
發布於 2023-09-18 17:42
0評論
中藥調理法 以消食化積、理氣行滯為主,可選用保和丸加減神曲、谷芽、麥芽、雞內金、山楂、萊菔子、厚朴、檳榔、木香、枳殼等。 幾味藥膳調理治食積 1、如用大米50g,白蘿蔔100g,胡蘿蔔100g煲粥。 2、谷芽、山楂、檳榔、枳殼各等分碾末沖服,每次1-2g,每日三次。 3、焦饅頭粥或焦米粥。將饅頭切碎後炒焦加水煮粥,或將米炒黃煮粥,也可用飯鍋巴適量煮水喝。 4、內金粥。雞內金15克,大米15克炒焦
發布於 2023-09-18 18:0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