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4 06:21

  甚麼是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研究顯示其發生與雌激素的內源或外源持續性作用而缺乏孕激素保護相關。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近年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早期發現並正確診斷子宮內膜癌,對於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子宮內膜的症狀子宮內膜癌患者會有哪些症狀和特點呢?讓我們先來看兩名患者的就醫經歷。

  59歲的王女士近日就診,她告訴醫生,自己已經絕經6年,2個月前忽然出現了一些淡紅色陰道流血。醫生在為王女士進行婦科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後,為她進行了B超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厚8mm,質地欠均。而另一名前來就診的金女士是一名身高4000px體重85kg的33歲女性,她告訴醫生,最近3個月她出現了不規則的陰道流血,由於她平時月經非常不規律,2個月到6個月才會來一次月經,所以當時以為流血是月經,並未在意,但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B超檢查發現王女士的子宮內膜厚19mm,回聲極不均。醫生建議兩位女士立即行診刮術,王女士的術後病理報告提示子宮內膜息肉,息肉上部分內膜樣腺癌。金女士的病理報告提示子宮內膜複雜性不典型增生過長,局部內膜樣腺癌。

  這兩名患者表現出來的是子宮內膜癌比較典型的症狀。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表現主要如下:

  1、陰道流血:此為主要症狀,也可為少量陰道血性排液,呈持續性或間斷性。圍絕經期患者以不規則陰道流血、經期延長或經量增多常見,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而大量出血少見。年輕患者特別是月經週期不規律者、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絕經後患者則表現為絕經後陰道流血。

  2、.陰道排液:初期可能僅有少量血性白帶,但後期發生感染、壞死,合併宮腔積膿時,可出現惡臭的陰道排液,伴有發熱、腹痛及白細胞升高。

  3、疼痛:多見於晚期患者,為腫瘤浸潤或壓迫周圍組織或神經所致,往往呈頑固性及進行性加重,且伴有下腹墜脹痛或腰骶部痠痛。

  4、其他:早期患者婦科雙合診檢查時多無異常發現。晚期患者可有子宮增大,甚至捫及腫大的腹股溝淋巴結。宮腔積膿者可伴有子宮壓痛。

  哪些人群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高根據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如下:

  1、年齡:多發生於老年婦女,紅房子醫院總結1500例,平均發病年齡為55歲,其中50歲以上的患者佔70%。40歲以下發病者僅佔8.5%,但近年來有低齡化傾向。

  2、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徵:大量研究顯示肥胖能增加子宮內膜癌患病風險,並且向心性肥胖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可能高於外周性肥胖。體重超標10-20%,發病率比正常體重增加3倍,超標22%的發病率增加9倍。

  10%的患者合併糖尿病,患糖尿病者發病比無糖尿病人高3倍。與高血糖,高血脂代謝紊亂有關。

  3、月經及激素因素:長期無排卵患者(表現為月經稀發,如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子宮內膜癌發病風險顯著增高。初潮早、絕經晚也可能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長期使用雌激素者患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乳腺癌患者術後給予他莫昔芬治療也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

  5、遺傳因素:子宮內膜癌有遺傳傾向,有卵巢癌、乳癌、非息肉性結腸癌綜合徵家族史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也增加。

  如何預防和儘早發現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發病危險因素多、範圍廣,並且各因素之間存在交叉作用,但對這些因素進行干預,可對子宮內膜癌進行一定的預防。如果患子宮內膜癌,早發現、早治療對於疾病預後也有重要意義。

  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從生活方式上做起,改變飲食習慣,控制脂肪的攝入,增加蔬菜的攝入,適當加強體力活動,將體重控制於正常範圍內。另外,進行正規的激素替代治療、糖尿病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徵治療對子宮內膜癌也有預防作用。若出現月經紊亂、長期月經稀發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等情況,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如B超發現子宮內膜增厚、內膜回聲欠均或宮腔佔位,應儘早行診斷性刮宮術或宮腔鏡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內膜癌併合理治療。

子宮內膜癌怎麼預防相關文章
概述 我們知道生活中癌症的出現對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女性朋友更需要特別的注意,你像是子宮內膜癌就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雌激素有關,而避孕藥中的孕激素可以很好的抑制雌激素,所以可以起到預防子宮內膜癌的作用。不僅如此,避孕藥對雌激素的這種降低作用不僅在服避孕藥期間有,停藥之後它的作用還會繼續延續一陣。 步驟/方法: 1、 首先一個就是有避孕需求的女性服用避孕藥無可厚非,但沒
發布於 2023-11-16 14:48
0評論
子宮對於女性健康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對於子宮健康女性一定要重視,子宮內膜癌給女性朋友的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對於疾病要做好預防工作,那麼對子宮內膜癌有沒有方便易行的預防方法呢?飲綠茶對於子宮內膜癌會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嗎? 腫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將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間確診、年齡在30~69歲、具有常住戶口的所有子宮內膜癌新發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同時在全人群中隨機抽取各對應年齡組的健康女性為對照
發布於 2023-03-08 02:04
0評論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老年婦女,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其中50歲以上的患者佔75%。但近年來,年輕患者所佔比例也不斷增加,近期的研究顯示年齡<40歲的女性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所佔比例已達15%,其中70%未生育。生育是人類繁衍的基本需求,也是維繫家庭和社會關係的重要紐帶。雖然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方法並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發布於 2023-02-24 06:16
0評論
年輕的女孩為甚麼得了子宮內膜癌?如何早發現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發生有哪些高危因素呢?子宮內膜受雌激素和孕激素影響,孕激素在子宮內膜組織發揮對抗雌激素的作用,而缺乏了孕激素的對抗,才使得子宮內膜發生病變,起初是子宮內膜增生,而後逐步發展為子宮內膜癌。哪些情況下會產生缺乏孕激素作用的持續雌激素作用呢?哪些婦女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病變,甚至子宮內膜癌呢?下面對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進行簡要敘述。肥胖:絕經
發布於 2022-12-20 08:05
0評論
子宮內膜厚度增厚,除了是良性狀況或者是子宮內膜癌以外,還可能有兩種狀況: 一、有可能是複雜性增生或非典型增生。假如女性朋友出現這種狀況,那就要高度重視。因為複雜性增生存在演變成子宮內膜癌的幾率。而非典型增生,也有機會發展成子宮內膜癌。兩者相比較,後者轉變為子宮內膜癌的幾率較大。此時,病人一定要密切配合醫生治療 。一般來說,對於年輕病人,可用孕激素進行治療,若藥物治療無效,就要及時手術切除子宮。
發布於 2023-02-03 17:32
0評論
1、子宮內膜癌與飲食有關麼?雖然許多研究均未證實子宮癌與飲食有直接的聯繫,但眾所周知,子宮內膜對激素是非常敏感的,對體內激素水平的各種變化均有反應。因此,不難想象子宮內膜癌與飲食總脂肪量有關。事實上,在超體重者中,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較體重正常者高。2、哪些食物能降低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除了肝癌、食管癌等直接與飲食相關的癌症以外,其他各種癌症目前都未能證實與飲食直接相關。關於膳食和子宮內膜癌的關係的
發布於 2022-10-14 19:45
0評論
1.無排卵如伴有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者,長期月經紊亂,使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子宮內膜缺少週期性改變,而長期處於增生狀態。 2.不育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內膜癌的危險性明顯升高,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導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持續性刺激,妊娠期間胎盤產生雌,孕激素,使子
發布於 2023-03-31 17:22
0評論
1.冬瓜子飲:冬瓜子30克搗爛,入冰糖30克,放碗中,衝入沸水300毫升,文火隔水燉熟。服1劑/日,7日/療程。 2.田七藕蛋羹:田七(三七)粉5克、雞蛋1個調成糊。鮮蓮藕250克切碎,絞汁(約30毫升),加水30毫升,煮沸後入田七粉蛋糊,加鹽適量。服1次/日。主治瘀熱型子宮內膜癌。 3.白果冬瓜子湯:白果10個、冬瓜子30克、蓮子肉15克、胡椒1.5克同入鍋,加水2升,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燉至白果
發布於 2023-03-31 17:28
0評論
一、肥胖:脂肪過多將增加雌激素的儲存,以及增加血漿中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這種遊離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子,或促癌因子。 二、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或耐糖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比正常人增加2.8倍。 三、高血壓內膜癌伴高血壓者較多。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三者並存於子宮內膜癌患者,稱為“宮內膜的三聯徵”或“宮內膜癌綜合徵”。三者可能與高脂飲食有關,而高脂飲食與子宮內膜癌有直接
發布於 2023-02-03 17:25
0評論
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絕經前肥胖主要與代謝失調和無排卵有關,因為患者沒有排卵,也就缺乏了孕激素的分泌,這使得子宮內膜長期處於缺乏孕激素拮抗的單一雌激素作用下,進而發生癌變。對於絕經後肥胖婦女,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雄烯二酮)可以在脂肪組織內經過酶(芳香化酶)的作用轉化為雌激素(雌酮),脂肪組織越多,轉化能力越強,血漿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絕經後婦女身體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宮內膜長期受到無
發布於 2023-03-31 17:4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