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研究顯示其發生與雌激素的內源或外源持續性作用而缺乏孕激素保護相關。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近年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早期發現並正確診斷子宮內膜癌,對於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子宮內膜的症狀子宮內膜癌患者會有哪些症狀和特點呢?讓我們先來看兩名患者的就醫經歷。
59歲的王女士近日就診,她告訴醫生,自己已經絕經6年,2個月前忽然出現了一些淡紅色陰道流血。醫生在為王女士進行婦科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後,為她進行了B超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厚8mm,質地欠均。而另一名前來就診的金女士是一名身高4000px體重85kg的33歲女性,她告訴醫生,最近3個月她出現了不規則的陰道流血,由於她平時月經非常不規律,2個月到6個月才會來一次月經,所以當時以為流血是月經,並未在意,但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B超檢查發現王女士的子宮內膜厚19mm,回聲極不均。醫生建議兩位女士立即行診刮術,王女士的術後病理報告提示子宮內膜息肉,息肉上部分內膜樣腺癌。金女士的病理報告提示子宮內膜複雜性不典型增生過長,局部內膜樣腺癌。
這兩名患者表現出來的是子宮內膜癌比較典型的症狀。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表現主要如下:
1、陰道流血:此為主要症狀,也可為少量陰道血性排液,呈持續性或間斷性。圍絕經期患者以不規則陰道流血、經期延長或經量增多常見,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而大量出血少見。年輕患者特別是月經週期不規律者、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絕經後患者則表現為絕經後陰道流血。
2、.陰道排液:初期可能僅有少量血性白帶,但後期發生感染、壞死,合併宮腔積膿時,可出現惡臭的陰道排液,伴有發熱、腹痛及白細胞升高。
3、疼痛:多見於晚期患者,為腫瘤浸潤或壓迫周圍組織或神經所致,往往呈頑固性及進行性加重,且伴有下腹墜脹痛或腰骶部痠痛。
4、其他:早期患者婦科雙合診檢查時多無異常發現。晚期患者可有子宮增大,甚至捫及腫大的腹股溝淋巴結。宮腔積膿者可伴有子宮壓痛。
哪些人群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高根據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如下:
1、年齡:多發生於老年婦女,紅房子醫院總結1500例,平均發病年齡為55歲,其中50歲以上的患者佔70%。40歲以下發病者僅佔8.5%,但近年來有低齡化傾向。
2、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徵:大量研究顯示肥胖能增加子宮內膜癌患病風險,並且向心性肥胖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可能高於外周性肥胖。體重超標10-20%,發病率比正常體重增加3倍,超標22%的發病率增加9倍。
10%的患者合併糖尿病,患糖尿病者發病比無糖尿病人高3倍。與高血糖,高血脂代謝紊亂有關。
3、月經及激素因素:長期無排卵患者(表現為月經稀發,如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子宮內膜癌發病風險顯著增高。初潮早、絕經晚也可能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長期使用雌激素者患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乳腺癌患者術後給予他莫昔芬治療也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
5、遺傳因素:子宮內膜癌有遺傳傾向,有卵巢癌、乳癌、非息肉性結腸癌綜合徵家族史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也增加。
如何預防和儘早發現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發病危險因素多、範圍廣,並且各因素之間存在交叉作用,但對這些因素進行干預,可對子宮內膜癌進行一定的預防。如果患子宮內膜癌,早發現、早治療對於疾病預後也有重要意義。
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從生活方式上做起,改變飲食習慣,控制脂肪的攝入,增加蔬菜的攝入,適當加強體力活動,將體重控制於正常範圍內。另外,進行正規的激素替代治療、糖尿病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徵治療對子宮內膜癌也有預防作用。若出現月經紊亂、長期月經稀發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等情況,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如B超發現子宮內膜增厚、內膜回聲欠均或宮腔佔位,應儘早行診斷性刮宮術或宮腔鏡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內膜癌併合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