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8 06:34

  脾虛嘔吐證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嘔,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脾虛洩瀉證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洩瀉由脾虛失運,溼注腸道所致,治宜健脾滲溼止瀉,方選參苓白朮散化裁。

  脾虛水腫證見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宜溫脾利水消腫,方選實脾飲加減。

  脾虛出血證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方選歸脾湯加減。

脾虛的症狀相關文章
1.舌苔出現變化。舌頭可以說是脾的”晴雨表“了。日常生活中,健康的舌頭應該呈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頭的結構中,表面有一層舌苔,薄而且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出現齒痕的話,那說明身體的機能尤其是脾已經出現問題了。所以,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舌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 2.長期食慾不振。如果溼氣進入人體內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傷脾的情況。而在人體中,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以及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然後將這些營養轉變成可
發布於 2024-04-24 23:55
0評論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溼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
發布於 2024-01-17 18:45
0評論
脾腎陽虛多由感受寒邪較重,或久病耗氣損傷脾腎之陽氣,或久瀉不止,損傷脾腎之陽,或其他臟腑的虧虛,累及脾腎兩髒等引起。脾虛陽氣不足,多引起大腸功能失調,表現為或腹瀉,或便秘。吸收不良綜合症、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常出現或伴有此症。 一、泌尿生殖方面: 夜間多尿:一般夜尿次數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過全日的1/4,嚴重者夜尿一小時一次,尿量接近或超過白天尿量,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屬於“夜間多尿”。白天小便
發布於 2024-04-29 03:23
0評論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洩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 1.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氣陷臨床表現,如久瀉
發布於 2024-10-02 03:46
0評論
疲勞感,乏力,腹脹。舌邊齒痕,面色黃,多夢。你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脾虛病證,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溼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發布於 2022-10-16 18:28
0評論
概述 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腎虛的症狀,可能會導致精神緊張和出現了記憶力明顯減退的現象,也可能會引起患者出現了身體乏力的產生,對健康影響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出現了脾腎虛的症狀,應該及時進行治療,可以選擇使用中醫中藥的方法來緩解病情,脾腎虛的症狀比較明顯,也可能會引起患者出現了明顯的神經疲憊和倦怠的現象,應該及時進行調理。 步驟/方法: 1、 脾腎虛是比較嚴重的現象,症狀比較明顯,有的患者如果出
發布於 2023-10-25 06:13
0評論
一、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中醫認為,脾氣一虛,肺氣先絕。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二、刷牙時注意舌苔的變化。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發布於 2024-03-31 00:22
0評論
脾虛屬臟腑辨證中常見之證型。主要指脾氣、脾陽或脾陰不足所呈現之各種症候。《脈經》卷二:“脾虛,病苦洩注,腹滿,氣逆,霍亂,嘔吐,黃疸,心煩不得臥,腸鳴。”一說“脾氣……若虛則生寒,令人心腹脹滿,水谷不消,噫氣吞酸,食輒嘔吐,霍亂洩利,四肢沉重,多思氣結,惡聞人聲”(見《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鄒澍《本草經疏》歸納“脾虛十二證,飲食勞倦,傷脾發熱,飲食不消化,屬脾氣虛;傷食必惡食,停食,為恣飲湯水
發布於 2024-10-02 03:52
0評論
概述 如果出現了脾虛和腎虛的症狀,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了身體免疫力低下,或者出現身體乏力的現象,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精神不振的症狀,治療可以選用藥物治療或者食療的方法來進行養生保健,平時多注意合理的身體緩解,避免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脾虛腎虛的患者應該多注意合理的身體保健,健康可以選擇使用食療或者物理治療的方法來提高人體免疫力。 步驟/方法: 1、 脾虛腎虛的患者的治療方法是非常多的,也可以選擇使
發布於 2024-05-24 10:57
0評論
概述 咽喉炎大部分的患者都會感到喉嚨有異物感說話不太清晰,治療的難度就會非常的巨大,而且病情容易反覆出現,而且沒有采取合適的藥物來進行治療就會變成慢性,那麼常見的咽喉炎腎脾虛的症狀有哪些?聽聲音好眼病情的出現也是較為常見,錯誤的生活態度就會決定你以後的生活環境,影響到患者的工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人對咽喉炎的病情不太瞭解,大部分的患者由於對病情不太瞭解,咽喉炎的病情較為常見, 步驟/方
發布於 2023-02-27 14: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