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是人類脊柱最常見的病患。也許你現在還沒開始疼痛,但很可能今後“在劫難逃”,因為一項權威的統計數據顯示:八成成年人都會在生活中出現腰背痛的現象。隨著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腰背痛更不是中老年人群的“專利”,很多年輕的上班族,已出現腰背痠痛、直不起腰等典型疼痛症狀。那麼,腰背痛的“幕後”病因到底有哪些?怎樣才能防患於未然?
腰背痛致病因素有哪些
通俗地說來,腰背痛就是背部、腰部、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這種疼痛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腰背痛,大多表現為隱痛、鈍痛、刺痛,局部壓痛或伴放射痛;患者常常活動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難、肢倦乏力等,有的甚至出現腰部前屈,後伸,側彎等功能障礙,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脊柱畸形。
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慢性腰背痛的發生與工作性質、職業習慣、天氣等因素息息相關。具體原因有:抬舉或用力搬移重物;彎腰和姿勢不當的扭轉;氣候陰冷潮溼;久坐不動等。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彎腰提取重物這一動作,對脊柱後部結構椎間關節、關節囊、棘間、棘上韌帶以及椎旁肌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繼而導致腰背痛,因此日常生活中應儘量避免類似的危險性動作;此外,部分人群對陰冷潮溼的環境尤為敏感,一遇變天就會發作疼痛,為此還應充分做到保暖防寒、預防疼痛。
腰背痛症狀提示哪些疾病
很多疾病在早中晚期,都會表現為腰背痛的症狀。這些疾病大致有:椎體滑脫,強直性脊椎炎,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腰肌勞損,腰背肌肌筋膜炎,各種原因的脊髓壓迫症,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等。與此同時,一些看似與腰背毫無關聯的疾病,其症狀也可能包含腰背痛:比如腎炎、泌尿繫結石、膽囊炎、膽囊結石、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子宮內膜炎等。
有意思的是,臨床上還有一些腰背痛患者,其最主要的症狀並非是腰背部疼痛。最常見的是大腿內外側疼痛患者,很多此類患者以腿痛為問診症狀,但東摸西摸就是找不到大腿哪個地方疼痛,反而在腰背有明顯的壓痛感。其實,這是大腦感知功能在“作祟”。由於大腿外側皮區,小腿前內側皮區,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皮區都是由不同的腰椎神經支配,當腰部出現問題時,支配大腿的神經出現興奮,傳達給大腦便成為腿痛。患者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應多尋求有經驗的醫生,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並對症處理。
針對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康復,還需講求個體化治療方案。具體康復方式可分為三種途徑
1、保暖、休息和功能鍛鍊。一旦腰背部疼痛發作,可在24小時後進行熱敷,促進炎症消退,緩解肌肉痙攣,改善疼痛狀態。急性椎間盤脫出、擠壓性骨折需要絕對休息,骨質疏鬆症和骨軟化症患者需要部分時間休息,至於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則儘可能少休息多運動。不論何種病因,患者在恢復期過後都要通過鍛鍊來恢復功能,此時可選擇打羽毛球、網球、游泳、太極拳、瑜伽等運動,讓整個軀幹部的肌肉強勁起來,以此來保護腰背部不受傷害。
2、物理療法和藥物療法。牽引治療、氙光、低頻、超聲療法或中醫穴位療法等物理療法,可在腰背部疼痛中起到重要作用;藥物療法在急性發作期具有明顯改善症狀的作用。
3、神經阻滯或微創介入治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退變或椎管狹窄患者,進行椎旁或硬膜外神經阻滯,可有效緩解疼痛。其他如射頻技術,用於治療慢性腰背痛已有40餘年歷史,隨著醫學的改進,射頻技術造成的組織損傷也越來越小,安全性越來越高。
女性更易腰背痛
現有的調查顯示,腰背痛已成為僅次於感冒的日常生活常見病。約有80%的人一生中患過腰背痛,其中10%則演變成為慢性腰背痛。
相對男性而言,女性腰背痛的發病率更高一些,分析原因,這與女性特殊的生理有關。例如,青年女性月經期出現的下腰痛與女性月經週期生理變化有關;懷孕期間的腰背痛與女性妊娠期生理變化有關;哺乳期的腰背痛與哺乳特殊的體位和動作有關;中老年女性的腰背痛,與絕經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導致骨質疏鬆症有關;至於一些婦科疾病,也會引起腰背牽涉疼痛……此外,職業女性由於工作需要長時間彎腰、久坐不動,也易誘發女性腰背肌慢性勞損、脊柱退變等,而這兩種疾病正是腰背痛的主要病因。
為預防腰背痛,女性朋友可遵循以下生活護理原則:起床後首先活動一下腰部;抽空做做廣播操;學會放鬆,減少緊張;保持正確的坐姿、站姿;睡硬板床;改進飲食,避免肥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