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4 04:06

  神闕穴位於臍中,又稱氣舍、命蒂、為任脈穴。中醫認為:臍為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舍,介於中下焦之間,又是腎間動氣之所處,故神闕與脾、腎、胃關係最為密切。根據經絡理論,臍為任、督、衝三脈相會之鄉,因而聯繫全身經脈,通過經脈之處交通五脈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及皮肉筋膜。臍部範圍及臍下即是道家、佛家練功、修煉精氣之“丹田”位置。臨床上用灸法及藥物敷臍方法,冶療脫證、虛證起強身壯體之用。
  1、  回陽固脫:各種原因引起陽氣虛脫而出現昏厥、大汗淋漓、血壓驟降、脈微欲脫之危症,用大艾柱隔附子餅灸神闕穴搶救。往往在醫療條件差、急症時起回陽之功。臨床還應用於脫肛、子宮脫垂等中氣下陷的病人。
  2、溫補脾腎、止瀉。對於脾腎陽虛、手足肢冷、畏寒、久瀉者,用止瀉餅置於神闕穴,每次灸7炷,連續灸5天為一療程。有調整胃腸氣機、散寒止瀉止痛之功(止瀉餅製作方法:取生大蒜若干,剝皮去雜,煮熟搗爛如泥,取苦參2g,大黃1g,黃連2g,木香2g,吳茱萸2g,肉桂2g,研細與大蒜泥混合成餅狀)。
  3、強壯身體保健灸。《類經圖翼》雲“神闕隔鹽灸,若灸至三五百壯,不惟愈病,亦且延年。”每天用細鹽平輔神闕穴,與臍平,取米粒大小艾柱灸之,每次10炷,以溫熱為度,做保健灸,以強壯身體延緩衰老功效。實驗證明,灸神闕穴能提高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提高中老年人因機體功能低下狀態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現象。
  隨著國內外對中醫重視,臍療法作為自然療法的一種,正悄然興起。

神闕穴臨床應用相關文章
現代針灸學記載該穴有鎮靜安神、清頭明目、醒腦開竅的功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癲狂、癇症、失眠、健忘、中風、震顫麻痺、腦炎後遺症、內耳眩暈症等疾病。筆者從事針灸臨床20餘年,臨證偏愛應用四神聰穴,除用於治療失眠、中風、頭痛、老年性痴呆、高血壓外,用於治療一些疑難雜症也取得良好療效。現將臨床驗例簡述於下,以供同道指正。1、中風後精神錯亂案例1:患者,男,83歲,2005年7月就診。患者2年前曾患腦梗死
發布於 2022-12-05 11:36
0評論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
發布於 2024-05-15 15:31
0評論
頸性眩暈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因長期伏案工作,頸部肌肉處於一種不協調狀態而使頸肌慢性勞損,隨年齡增長,頸椎發生生理變化。椎間盤退變,環樞椎移位,骨質增生產生,壓迫牽拉周圍軟組織,炎症刺激頸上交感神經而導致椎-基動脈痙攣收縮,供血減少而產生眩暈。《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暈,目無所見,懈怠安臥。”從病因病機上看,雖有痰濁中阻,氣血不足,肝腎虧損之分,但其根本在髓海不足,為本虛標實
發布於 2023-03-14 04:41
0評論
艾灸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很有效,可以取穴中脘、神闕、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足三里、三陰交穴。這些穴位可以分開來灸,但是一定要夠時間,夠熱度,施灸者還要有信心。 灸中脘、神闕、關元、子宮、歸來 這幾個穴位分佈在上腹部和下腹部。 中脘穴:任脈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神闕穴:任脈穴。在腹中部,臍中央。 關元穴: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子宮穴:經外穴名,定位於在下
發布於 2023-03-12 21:40
0評論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癒為止。 灸法2 取穴:申脈穴。 灸法:採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灸法3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里穴。 配穴:久洩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洩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發布於 2023-03-20 14:33
0評論
概述 腹瀉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疾病,在出現腹瀉的時候,都會直接地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多人也會出現頭昏的症狀,每天大便的次數會明顯增加,排便的次數也會過於頻繁,而且糞便又會比較稀薄。在腹瀉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找尋著治療的方法,不過有些方法並沒有起到一定的作用,中醫艾灸能夠治療腹瀉嗎?下面就來具體介紹一下。 步驟/方法: 1、 中醫治療腹瀉的方法比較多,艾灸就是其中的一種,使用艾灸治療腹瀉會
發布於 2023-01-16 06:47
0評論
嬰兒腹瀉舊稱消化不良或嬰兒腸炎,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或如水樣。嬰兒腹瀉時,容易發生水和電解質丟失,嚴重時可導致代謝失調,酸鹼失衡,循環障礙和腎功能紊亂等危重病情。治療方法:灸法比較適用於脾虛腹瀉和寒溼腹瀉。在腹部的天樞、氣海、神闕、關元等穴位,用間接灸或艾條燻灸,每日或隔日治療多次,穴位可輪流使用。神闕用隔鹽灸。治療取穴:不太嚴重的腹瀉,可以獨取神闕穴。如果寶寶腹瀉嚴重,加上身柱和足三里,這樣控
發布於 2024-03-12 15:56
0評論
腹針療法是由薄智雲教授首倡的一種新型的針灸體系,其取穴施針主要以腹部的穴位為主,因其簡便、易行、適應面廣,受到當今針灸界的普遍關注。對於治療手段的理論探討,薄教授提出神闕布氣學說,認為腹針系統建立於原始胚胎氣血輸布系統,神闕是人體先天經絡的遺蹟,也指出了腹針與全息生物學之間的密切聯繫,沈鳳仁醫生受此啟發提出了大腹全息理論,並將其與臍部八卦方位相結合,在臨床中應用大腹全息八卦療法治療各種疾病,療效
發布於 2022-10-06 06:36
0評論
概述 所謂千病易治,一溼難除。生活中很多人都被體內溼氣重所困擾,體內溼氣重時,人會感覺睏倦、身體四肢沉重、少食慾、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如何去溼氣也成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用艾灸治療溼氣重,生活中適時的艾灸能夠達到開鬱、祛溼的作用,而且還能補陽氣,因此特別適合夏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夏季常見疾病,度過睏乏的夏天。 步驟/方法: 1、 豐隆穴是我們採用艾灸治療溼
發布於 2023-04-02 12:31
0評論
一般選取神闕、湧泉、大椎、肺俞、膏肓俞、脾俞。先取俯臥位暴露背腰部,將罐拔於患者的大椎、肺俞、膏肓俞、脾俞上,留罐各3至5分鐘起罐後另患者翻身至仰臥位,術者右手如持筆寫字狀持灸用艾條將點燃端對準神闕、湧泉穴位處,艾條點燃端與施灸局部皮膚的距離以5至15釐米為佳,以局部溫熱但不致燙傷為度施溫和灸,每穴每次灸15分鐘,每日一次。湧泉、肺俞、膏肓俞、脾俞四對穴左右隔日交替施術;神闕、大椎兩穴每日必取。
發布於 2024-04-29 13:5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