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在我國又有“羊角瘋”、“羊癲瘋”之稱。目前中國有900多萬癲癇患者,從嬰兒期至老年期均可發病,更讓人擔憂的是,有數據顯示我國只有近一半的癲癇患者得到了正規治療。由於其病程長、致殘率高,加上治療的不規範,給患者軀體、心理、家庭乃至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一、消除偏見,癲癇並非不可控制
生活中部分國人不僅對癲癇缺乏瞭解,而且抱有偏見、歧視。一些癲癇患者存在病恥感,怕被他人知道自己患病,甚至逐漸性格偏激、消沉。醫生呼籲,應消除偏見,正確認識癲癇。他指出,儘管癲癇是一種病程長的慢性疾病,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終身服藥。但通過正規治療,大部分患者是可以完全控制病情,達到臨床治癒的。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的工作和生活。
二、誘發癲癇的十個病因
為甚麼會發生癲癇?癲癇的病理基礎是大腦某一部位的神經細胞發生壞死、缺失、結構異常,或血液供應障礙等,使腦細胞維持自己電位穩定的能力下降,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一旦內、外環境發生改變,就引起該部位神經細胞突然進行放電,並由近及遠地導致更多神經細胞同步放電。也就是說,癲癇患者發病時存在大腦神經細胞的陣發性過度放電,同時表現出發呆、抽搐、口吐白沫等發作症狀。
癲癇可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兩類,其中繼發性癲癇主要由多種腦病器質性病損或代謝障礙所致。部分癲癇發作時患者有先兆症狀,如頭暈、胃部不適等,多屬於繼發性癲癇。
三、癲癇之所以發生,主要有以下十個病因:
1、遺傳因素。癲癇有一定的遺傳性,原發性癲癇多有遺傳因素。癲癇患者的後代,患癲癇的幾率較正常人要高。
2、產傷。產傷是嬰兒期繼發性癲癇的常見病因。造成產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胎位異常、胎兒過大、產鉗助產、胎頭吸引器吸引等等。在生產時嬰兒受到的挫傷、水腫、出血等,可能會導致局部腦硬化,若干年後形成癲癇病灶。
3、外傷。外傷多見於各種事故如交通意外等,當發生顱腦骨折、硬腦膜撕裂等外傷,後遺癲癇的情況較為多見。這也是繼發性癲癇的一個主要病因。
4、高熱驚厥。嚴重和持久的高熱驚厥可以導致包括神經元缺失和膠質增生的腦損害,主要在顳葉內側面,尤其在海馬體。
5、感染。各種細菌性腦膜炎、腦膿腫、肉芽腫、病毒性腦炎,以及寄生蟲病等,均可能誘發癲癇。
6、中毒。鉛、汞、一氧化碳、乙醇、番木鱉、異胭肼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尿毒症等,均可能誘發癲癇。
7、顱內腫瘤。臨床上顱內腫瘤伴發癲癇較為多見。
8、腦血管疾病。除腦血管畸形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產生癲癇時年齡較輕外,卒中後癲癇多見於中、老年人,尤其是腦栓塞、腦血栓形成和多發性腔隙發作。高血壓腦病也常伴有癲癇。
9、代謝性疾病。胰島細胞瘤所致低血糖、糖尿病、甲亢、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維生素B6缺乏症等均可導致癲癇發作。
10、變性疾病。癲癇是結節硬化的主要表現之一。老年期痴呆也常伴有癲癇。
走出誤區 癲癇需要正規治療目前,我國癲癇患者正規治療的比例還不高,這是非常可惜的。王教授指出,由於社會的偏見和對癲癇的錯誤認知,不少患者在就診時走過彎路。一些患者不願承認“有病”,害怕長期用藥,在症狀稍有好轉時就自行停藥;一些患者病急亂投醫,一昧追求“根治”,看到各種偏方、小廣告都不放過,嘗試各種藥物、治療方法,造成病情更加複雜難治。
四、那麼,癲癇患者該如何正確治療呢?目前癲癇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兩類。
1、癲癇一定要吃藥嗎?
原則上,癲癇發作後為了控制病情,預防再次發作,應該開始內科藥物治療。但是,現在醫學界有一類觀點傾向於認為,如果患者半年內發作不超過2次,可以暫時不用藥,先通過生活方式預防結合臨床觀察病情變化。
生活方式預防主要應注意:避免過於刺激的運動,過於激烈的運動可能誘發癲癇發作;避免風險性工作,因為癲癇發作可能造成病人意識障礙或跌倒,可能發生意外,因此要避免如水邊、高空作業,也不宜當司機、電工等;飲食上避免菸酒,不飲濃茶、濃咖啡,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等,對神經系統有不良刺激作用;提倡生酮飲食,即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適當蛋白質的飲食;避免熬夜,過度疲勞,臨床上有部分患者就是在熬夜觀看比賽時發作癲癇的;避免長時間看電視、電腦,有一類癲癇是由屏幕的閃光誘發的,另外長時間看屏幕也會導致疲勞。
2、癲癇是否需要終身服藥?
一旦開始用藥控制癲癇病情,是否就不能停藥了呢?並非絕對。大部分患者在嚴格遵循醫囑的情況下,一般通過4-5年時間將病情達到臨床控制,即腦電波檢查證實沒有過度放電,也沒有臨床發作症狀。此時就可以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逐步減停藥物,直到完全停藥後病情仍然控制不發作。需要指出的是,藥物的調整一定要通過專業醫師指導,不可自己認為這段時間控制很好就不吃了。否則很容易再次復發。當然,仍然有部分患者是需要終身服藥的。還要提醒患者瞭解,癲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不能因為偶爾又犯了一次就急躁起來。
在服藥期間,包括減藥階段和停藥初期,一定要定期複查,開始檢查次數要頻一些,一般半個月一次。病情控制後一般1-2個月檢查一次,包括血液檢查藥物對肝、腎的損害,有無其他副作用等,監測血藥濃度是否在正常範圍內,另外還要檢查腦電圖。這些檢查可以幫助醫患瞭解藥物是否起作用,是否要加藥、換藥。
3、癲癇是否可以根治?
經過正規的內科治療,70%的癲癇患者可臨床基本治癒。但對於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來說,是否還有其他治療手段?另外還有一些患者急於想要“根治”癲癇,這是否合理呢?
隨著腦電圖和神經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神經外科通過手術治療癲癇已經成為現實。 目前的手術方式主要有:皮層切除術(包括顳葉及顳葉以外皮層切除術)、功能性大腦半球切除術、胼胝體切開術、多軟腦膜下橫切術、腦立體定向手術(毀損靶點,主要是杏仁核和穹隆)、慢性小腦刺激術等。近年來,間歇性刺激迷走神經,對原因不明的頑固性部分型發作有一定療效。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內科還是外科治療,並非100%有效。癲癇患者中既有“內科難治性癲癇”,也有“外科難治性癲癇”,這還需要醫學界進一步研究,以期讓更多癲癇患者能夠從中獲益。
熱點聚焦 癲癇患者能否生育進入2014年,備受矚目的“單獨二胎”新政已經開始在全國實施了。然而對於很多癲癇患者來說,生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道坎”。
五、癲癇患者能不能生育,孕產期間如何控制病情?
1、癲癇會遺傳嗎?
應該說,癲癇患者是可以生育的,但存在一定風險。一般來說,癲癇患者生育的子女患癲癇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1-2倍,胎兒畸形的機會為正常人的2倍。如果父母均為原因不明的癲癇患者,孩子得病的可能性會增加。這些在癲癇患者決定生育之前應該充分考慮到。
2、藥物是否會影響胎兒?
多種癲癇藥物均會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所以建議,癲癇患者無論男女,在計劃懷孕之前的半年內應該避免用藥。但是,如果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癲癇再次發作,而癲癇大發作可能造成胎兒的缺氧,危害極為嚴重。所以原則上建議將癲癇先控制在“臨床治癒”階段,再停藥半年後懷孕最好。如果一定要在癲癇未控制好的情況下懷孕,應該及時與癲癇醫生溝通,在醫生的監督指導下將藥量儘量調整到最低可控的範圍,以防妊娠期癲癇發作影響母嬰健康。
3、癲癇媽媽生產和哺乳有甚麼需要注意的?
癲癇媽媽如果發作頻繁,選擇剖腹生產較為安全。建議選擇對高危險懷孕有經驗的醫院生產。考慮到藥物的潛在影響,孕婦最好在結束哺乳之前都避免使用癲癇藥物。如果哺乳期間病情未能控制好,家人應該注意防護,避免發作時傷及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