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概況
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手術、放療、化療。胰腺癌治療也主要採取這些方法。胰腺癌被稱為“癌症之王”,目前仍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多數患者發現已是晚期。一般,符合手術條件、有手術指徵的病人,應該首選手術治療。這是患者獲得最好效果的方法。但手術僅限於比較早期的患者。有些病人本身病情不符合手術切除,因出現了黃疸梗阻、胃腸道梗阻等急性併發症,也可以通過手術來解決。姑息性手術主要用於晚期解除膽道和腸道的梗阻,提高生活質量。
目前中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多少?
上世紀60年代,胰腺癌的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到二。進入21世紀,胰腺癌的發病率成倍上升。尤其是上海地區,生活水平高、生活方式西化、壓力大,都導致該病高發。如今,上海市男性胰腺癌發病率為十萬分之十七,女性也接近十萬分之十五。胰腺癌來勢洶洶,必須引起重視。在所有惡性腫瘤中,上海市胰腺癌新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佔據第6位和第4位。
常聽到患者說,自己腰痠背痛數月,中醫推拿、針灸試了個遍,半年以後,早期胰腺癌拖成了晚期;一個腹部不適的患者,胃鏡腸鏡都做過,就是忘了查胰腺;更有甚者,不少病人是從肝炎病房轉過來的,誤把胰腺癌導致的眼睛發黃當成了肝病症狀。
除了早期發現,胰腺癌診療還存在哪些不足?
腫瘤學治療已經進入規範化、個體化的時代。但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遠遠不夠規範、精準。其中有兩個問題。
1、患者的病理獲取率低。病理診斷是腫瘤學診斷的金標準,分子病理是治療的“指南針”。
2、綜合治療嚴重不足。手術是治癒胰腺癌的根本方法,術後多數患者需放療或同步放化療。大多數人術後只肯吃中藥,有的人堅決不手術只做化療。
甚麼原因導致病例獲取率低?
胰腺癌獲取病理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超聲內鏡穿刺。其技術難點在於:要穿得準,找到腫塊;要穿得穩,不刺破胰腺;要穿得夠,取出足夠量做病理分析。二是術中取病理。胰腺容易漏,稍有差池,胰液漏出,就會導致發熱、化膿等併發症。上述兩種方法都存在實施難度。
惡性程度高,分化形態差,症狀難辨清,病理難獲取,手術風險高,綜合治療弱――這些都是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的原因。
診斷明確,胰腺癌應如何治療?
目前初診胰腺癌患者中,約15%屬早期發現,並行手術切除。手術切除的患者五年生存率達20%。若淋巴結為陰性,5年生存率甚至可達到40%左右。而不能手術者,幾乎不可能長期生存。因此一旦確診,首先要看能不能手術,然後要做綜合治療。
胰腺癌為甚麼手術難度大?
1、胰腺是腹腔中最隱秘、累及血管和器官最多的臟器,解剖結構最複雜,手術稍有不慎便會引起大出血,導致嚴重後果。
2、胰腺癌手術需要切除多臟器,包括帶腫瘤的胰腺、十二指腸和一部分空腸等,同時要重建多臟器間的連接,如膽道、胰腺和消化道之間的通道。
3、手術涉及很多重要的大血管,包括門靜脈、肝動脈、下腔靜脈、腹主動脈、腸繫膜上靜脈、腸繫膜上動脈等,同時要避免傷及血管。如損傷這些血管,則可能發生大出血,同時引起相關臟器的缺血或淤血,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4、胰腺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遠遠高於其他普外科手術,術後處理也是難點。
哪些患者適合手術治療?
1、從局部病灶看,腫塊不能太大,病程不能特別晚,多是臨床分期為Ⅱ期以下的胰腺癌。
2、癌腫侷限於胰腺內,沒有遠處播散和轉移,也沒有侵犯門靜脈或腸繫膜上靜脈等重要血管。
3、看年齡,全身狀況良好。年紀太大的患者全身併發症多。如本身心肺功能不佳,或有嚴重肺氣腫,無法安全地進行手術麻醉。或伴有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差,會顯著增加手術風險,都要格外謹慎。
4、結合患者全身情況,如沒有嚴重糖尿病、心臟病,或血糖、心臟病得到有效控制,且沒有低蛋白血癥或頑固性腹水。
5、術前應行生物學特性的預判。有些病人腫塊很小,手術切得非常乾淨,但其細胞生物學性質惡劣,術後細胞會四處逃散,造成遠處轉移,患者並不能獲益。有些病人的腫塊大,黏連血管,但這是一個惰性腫瘤,手術後患者依然可以長期生存。
切除後的“重建”是甚麼意思?
所謂“完美重建”,即將胰腺和其他組織“無縫”對接,儘量減少併發症,使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
胰腺被包裹在十二指腸、空腸、脾臟、肝臟之間,前面還被胃和橫結腸覆蓋。這不但使得胰腺的臨床症狀變得隱匿,更增加了手術切除的難度,必須同時切除連同腫瘤在內的一部分胃和空腸,全部的十二指腸,膽囊以及部分膽總管。切除之後,需要徹底重建消化道眾多器官的連接,包括胰腺和腸的,膽管和腸的,胃和腸的。
其中,最關鍵的重建是胰管-空腸黏膜吻合,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胰瘻。這是胰腺外科最常見、致死率最高的併發症。近幾十年來,全世界的外科醫生都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但胰瘻發生率仍在15%左右。
胰腺癌術後主要有哪些併發症?
從近期看,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胰瘻,即小胰腺管內有胰液滲漏出來。胰瘻會在患者腹腔內積聚,造成感染。尤其是伴有胰腺炎、糖尿病、高血壓或身體狀況不佳者,更易因胰瘻感染。 第二個常見的近期併發症是出血,包括腹腔出血、胰腸吻合處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腹腔內出血主要是由於術中止血不徹底,結紮線脫落、電凝痂脫落等,術前嚴重黃疸及凝血機制障礙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腹腔出血可能是致命的,應高度重視。消化道出血多發生在術後3天以上,可能和應激性潰瘍有關。
從遠期併發症看,一部分患者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胃癱。這可能和手術切除部分迷走神經及後腹膜神經叢、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有關。嚴重腹瀉者一天可達20多次。
有沒有方法避免上述併發症?
這些併發症和手術有關,難以避免。以胰瘻為例。胰腺組織內有一根主胰管,旁邊還有許多細小的毛細胰管。手術能保證主胰管跟腸子吻合,管道內沒有東西。但在縫合時,針穿過胰腺組織,就可能刺過某一根細小分支胰管,隨後還要拉緊,少量胰液就可能流出來。像這種小胰瘻的發生率在20%―30%,甚至更高。
術後併發症應如何處理?
胰瘻的處理主要是充分引流,營養支持。我們還會根據病情,給患者分級。A級是最小的胰瘻,幾天即可自行恢復,沒有後遺症。有些患者出院兩個月,還有胰瘻。此時就要觀察、預防感染。預防腹腔出血,主要是加強術前凝血功能的糾正,術中要嚴密止血,關腹前仔細檢查。出血量少時,可先止血,再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輸血,並密切觀察病情發展。若出血量大,應儘快手術止血。防治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術前糾正患者的營養狀況,儘量減輕手術和麻醉的不良反應。一旦發生,可採取藥物止血、胃腸減壓,經胃鏡或血管造影栓塞止血,嚴重者可手術治療。
胰腺癌術後,哪些患者容易復發?
1、術後的早期轉移、復發,大多出現在術後3個月,不超過半年。這類轉移、復發可能和沒有切除乾淨、也和腫瘤的惡性程度相關。不是大夫不努力,實在是敵人太狡猾。這再次回到了我們前文提到過的一個問題:術前一定要對腫瘤的生物學特性進行分析,提前“教育”癌細胞,使其降期。
2、術後1―2年左右發生。這可能是因為患者沒有接受系統、合理的綜合治療。同時,胰腺癌的化療有效率在30%―40%,即有一半患者難逃復發厄運。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研發更多、更有效的化療藥物,並將藥物多重組合、進行臨床試驗。
胰腺癌術後的最長生存期是多久?
總體來說,胰腺癌的總體生存時間在半年―1年,術後5年生存率在5%-20%。我院術後生存期最長的一例,活了近7年。
術後生存時間的長短,和病情發現早晚有關嗎?
胰腺癌一旦發病,惡性程度高、進展快。術後存活時間主要取決於疾病的分期,腫瘤的類型和性質,患者全身情況,腫瘤所在的外環境,以及一些尚未明確的因素。比如疾病發現時就晚了,往往失去手術機會。
胰腺癌術後要注意甚麼?
1、要聽醫生的話。包括住院期間的配合治療,術後的積極隨訪。術後1個月要做基線檢查,2年內每3個月、2年後每6個月隨訪一次。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血檢腫瘤標記物、腹部CT/B超、胸片。5年後每年複查1次。化療期間最好每年做一次PET-CT,以便儘早發現轉移、復發。
2、清淡飲食。做過胰腺手術並順利出院者,其生活質量不亞於胃癌、腸癌的患者。因為胰腺手術的風險在於圍手術期的併發症。一旦出院,就沒甚麼大問題了。生活上不用太刻意地處處小心。只是在飲食方面,應少油、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菸酒。
除了手術外,甚麼因素影響患者的長期生存?
從單純的胰腺癌切除來看,外科醫生的技術差別不大。真正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在於選取合理的手術範圍,和實施“完美”重建。
手術範圍的選定,基於掌握胰腺癌淋巴轉移的特性和途徑,進行合理清掃。胰腺是個細長條的器官,分胰頭、胰頸、胰體、胰尾。研究發現,腫瘤生長的位置和淋巴轉移方向有關。一般,8、12、13、14、16等淋巴結組的轉移頻率很高,是必須要清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