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8 11:11

  胰腺癌概況
  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手術、放療、化療。胰腺癌治療也主要採取這些方法。胰腺癌被稱為“癌症之王”,目前仍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多數患者發現已是晚期。一般,符合手術條件、有手術指徵的病人,應該首選手術治療。這是患者獲得最好效果的方法。但手術僅限於比較早期的患者。有些病人本身病情不符合手術切除,因出現了黃疸梗阻、胃腸道梗阻等急性併發症,也可以通過手術來解決。姑息性手術主要用於晚期解除膽道和腸道的梗阻,提高生活質量。
  目前中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多少?
  上世紀60年代,胰腺癌的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到二。進入21世紀,胰腺癌的發病率成倍上升。尤其是上海地區,生活水平高、生活方式西化、壓力大,都導致該病高發。如今,上海市男性胰腺癌發病率為十萬分之十七,女性也接近十萬分之十五。胰腺癌來勢洶洶,必須引起重視。在所有惡性腫瘤中,上海市胰腺癌新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佔據第6位和第4位。
  常聽到患者說,自己腰痠背痛數月,中醫推拿、針灸試了個遍,半年以後,早期胰腺癌拖成了晚期;一個腹部不適的患者,胃鏡腸鏡都做過,就是忘了查胰腺;更有甚者,不少病人是從肝炎病房轉過來的,誤把胰腺癌導致的眼睛發黃當成了肝病症狀。
  除了早期發現,胰腺癌診療還存在哪些不足?
  腫瘤學治療已經進入規範化、個體化的時代。但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遠遠不夠規範、精準。其中有兩個問題。
  1、患者的病理獲取率低。病理診斷是腫瘤學診斷的金標準,分子病理是治療的“指南針”。
  2、綜合治療嚴重不足。手術是治癒胰腺癌的根本方法,術後多數患者需放療或同步放化療。大多數人術後只肯吃中藥,有的人堅決不手術只做化療。
  甚麼原因導致病例獲取率低?
  胰腺癌獲取病理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超聲內鏡穿刺。其技術難點在於:要穿得準,找到腫塊;要穿得穩,不刺破胰腺;要穿得夠,取出足夠量做病理分析。二是術中取病理。胰腺容易漏,稍有差池,胰液漏出,就會導致發熱、化膿等併發症。上述兩種方法都存在實施難度。
  惡性程度高,分化形態差,症狀難辨清,病理難獲取,手術風險高,綜合治療弱――這些都是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的原因。
  診斷明確,胰腺癌應如何治療?
  目前初診胰腺癌患者中,約15%屬早期發現,並行手術切除。手術切除的患者五年生存率達20%。若淋巴結為陰性,5年生存率甚至可達到40%左右。而不能手術者,幾乎不可能長期生存。因此一旦確診,首先要看能不能手術,然後要做綜合治療。
  胰腺癌為甚麼手術難度大?
  1、胰腺是腹腔中最隱秘、累及血管和器官最多的臟器,解剖結構最複雜,手術稍有不慎便會引起大出血,導致嚴重後果。

  2、胰腺癌手術需要切除多臟器,包括帶腫瘤的胰腺、十二指腸和一部分空腸等,同時要重建多臟器間的連接,如膽道、胰腺和消化道之間的通道。

  3、手術涉及很多重要的大血管,包括門靜脈、肝動脈、下腔靜脈、腹主動脈、腸繫膜上靜脈、腸繫膜上動脈等,同時要避免傷及血管。如損傷這些血管,則可能發生大出血,同時引起相關臟器的缺血或淤血,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4、胰腺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遠遠高於其他普外科手術,術後處理也是難點。
  哪些患者適合手術治療?
  1、從局部病灶看,腫塊不能太大,病程不能特別晚,多是臨床分期為Ⅱ期以下的胰腺癌。

  2、癌腫侷限於胰腺內,沒有遠處播散和轉移,也沒有侵犯門靜脈或腸繫膜上靜脈等重要血管。

  3、看年齡,全身狀況良好。年紀太大的患者全身併發症多。如本身心肺功能不佳,或有嚴重肺氣腫,無法安全地進行手術麻醉。或伴有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差,會顯著增加手術風險,都要格外謹慎。

  4、結合患者全身情況,如沒有嚴重糖尿病、心臟病,或血糖、心臟病得到有效控制,且沒有低蛋白血癥或頑固性腹水。

  5、術前應行生物學特性的預判。有些病人腫塊很小,手術切得非常乾淨,但其細胞生物學性質惡劣,術後細胞會四處逃散,造成遠處轉移,患者並不能獲益。有些病人的腫塊大,黏連血管,但這是一個惰性腫瘤,手術後患者依然可以長期生存。
  切除後的“重建”是甚麼意思?
  所謂“完美重建”,即將胰腺和其他組織“無縫”對接,儘量減少併發症,使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
  胰腺被包裹在十二指腸、空腸、脾臟、肝臟之間,前面還被胃和橫結腸覆蓋。這不但使得胰腺的臨床症狀變得隱匿,更增加了手術切除的難度,必須同時切除連同腫瘤在內的一部分胃和空腸,全部的十二指腸,膽囊以及部分膽總管。切除之後,需要徹底重建消化道眾多器官的連接,包括胰腺和腸的,膽管和腸的,胃和腸的。
  其中,最關鍵的重建是胰管-空腸黏膜吻合,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胰瘻。這是胰腺外科最常見、致死率最高的併發症。近幾十年來,全世界的外科醫生都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但胰瘻發生率仍在15%左右。
  胰腺癌術後主要有哪些併發症?
  從近期看,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胰瘻,即小胰腺管內有胰液滲漏出來。胰瘻會在患者腹腔內積聚,造成感染。尤其是伴有胰腺炎、糖尿病、高血壓或身體狀況不佳者,更易因胰瘻感染。 第二個常見的近期併發症是出血,包括腹腔出血、胰腸吻合處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腹腔內出血主要是由於術中止血不徹底,結紮線脫落、電凝痂脫落等,術前嚴重黃疸及凝血機制障礙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腹腔出血可能是致命的,應高度重視。消化道出血多發生在術後3天以上,可能和應激性潰瘍有關。
  從遠期併發症看,一部分患者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胃癱。這可能和手術切除部分迷走神經及後腹膜神經叢、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有關。嚴重腹瀉者一天可達20多次。
  有沒有方法避免上述併發症?
  這些併發症和手術有關,難以避免。以胰瘻為例。胰腺組織內有一根主胰管,旁邊還有許多細小的毛細胰管。手術能保證主胰管跟腸子吻合,管道內沒有東西。但在縫合時,針穿過胰腺組織,就可能刺過某一根細小分支胰管,隨後還要拉緊,少量胰液就可能流出來。像這種小胰瘻的發生率在20%―30%,甚至更高。
  術後併發症應如何處理?
  胰瘻的處理主要是充分引流,營養支持。我們還會根據病情,給患者分級。A級是最小的胰瘻,幾天即可自行恢復,沒有後遺症。有些患者出院兩個月,還有胰瘻。此時就要觀察、預防感染。預防腹腔出血,主要是加強術前凝血功能的糾正,術中要嚴密止血,關腹前仔細檢查。出血量少時,可先止血,再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輸血,並密切觀察病情發展。若出血量大,應儘快手術止血。防治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術前糾正患者的營養狀況,儘量減輕手術和麻醉的不良反應。一旦發生,可採取藥物止血、胃腸減壓,經胃鏡或血管造影栓塞止血,嚴重者可手術治療。
  胰腺癌術後,哪些患者容易復發?
  1、術後的早期轉移、復發,大多出現在術後3個月,不超過半年。這類轉移、復發可能和沒有切除乾淨、也和腫瘤的惡性程度相關。不是大夫不努力,實在是敵人太狡猾。這再次回到了我們前文提到過的一個問題:術前一定要對腫瘤的生物學特性進行分析,提前“教育”癌細胞,使其降期。
  2、術後1―2年左右發生。這可能是因為患者沒有接受系統、合理的綜合治療。同時,胰腺癌的化療有效率在30%―40%,即有一半患者難逃復發厄運。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研發更多、更有效的化療藥物,並將藥物多重組合、進行臨床試驗。
  胰腺癌術後的最長生存期是多久?
  總體來說,胰腺癌的總體生存時間在半年―1年,術後5年生存率在5%-20%。我院術後生存期最長的一例,活了近7年。
  術後生存時間的長短,和病情發現早晚有關嗎?
  胰腺癌一旦發病,惡性程度高、進展快。術後存活時間主要取決於疾病的分期,腫瘤的類型和性質,患者全身情況,腫瘤所在的外環境,以及一些尚未明確的因素。比如疾病發現時就晚了,往往失去手術機會。
  胰腺癌術後要注意甚麼?
  1、要聽醫生的話。包括住院期間的配合治療,術後的積極隨訪。術後1個月要做基線檢查,2年內每3個月、2年後每6個月隨訪一次。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血檢腫瘤標記物、腹部CT/B超、胸片。5年後每年複查1次。化療期間最好每年做一次PET-CT,以便儘早發現轉移、復發。
  2、清淡飲食。做過胰腺手術並順利出院者,其生活質量不亞於胃癌、腸癌的患者。因為胰腺手術的風險在於圍手術期的併發症。一旦出院,就沒甚麼大問題了。生活上不用太刻意地處處小心。只是在飲食方面,應少油、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菸酒。
  除了手術外,甚麼因素影響患者的長期生存?
  從單純的胰腺癌切除來看,外科醫生的技術差別不大。真正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在於選取合理的手術範圍,和實施“完美”重建。
  手術範圍的選定,基於掌握胰腺癌淋巴轉移的特性和途徑,進行合理清掃。胰腺是個細長條的器官,分胰頭、胰頸、胰體、胰尾。研究發現,腫瘤生長的位置和淋巴轉移方向有關。一般,8、12、13、14、16等淋巴結組的轉移頻率很高,是必須要清掃的。

甚麼是胰腺腫瘤相關文章
胰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來控制血糖,分泌膽囊收縮素、胃泌素等調節消化;又是重要的外分泌器官,主要分泌含胰酶的胰液來消化食物,所以胰腺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而胰腺位於腹腔的最深面,所以胰腺一旦長了腫瘤,往往症狀不明顯,早期不易被發現。及至出現腰背痛、消瘦等症狀時,大部分病人已屬於晚期。以至於手術切除率很低,甚至曾經小於20%。即便切除之後,也比較容易復發轉移
發布於 2023-03-13 01:56
0評論
胰腺內分泌腫瘤診斷與治療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以胰腺灌注CT及血管三維重建為代表的無創性定位診斷已基本完全取代了以往繁雜的有創方法,從而使胰腺內分泌腫瘤的診斷率逐年增高。胰腺內分泌腫瘤的生存期優於其他類型胰腺腫瘤,即使是伴有肝轉移的胰腺內分泌腫瘤的中位生存期也可達48個月,5年生存率近40%。總之,早期診斷率的提高,積極的根治性切除腫瘤,廣泛開展的藥物治療臨床試驗等綜合治療措施已使胰腺內
發布於 2023-11-01 21:33
0評論
一年前,方先生因膽結石做了膽囊切除手術,不久前到我院複查時,意外發現了胰腺腫瘤,進一步檢查後被診斷為胰腺導管內假性黏液性囊腺瘤。我告訴方先生,這一類型的腫瘤容易癌變,應儘早手術切除。於是,方先生馬上辦了入院手續,等待手術。在給方先生制定好了腹腔鏡下手術切除胰腺瘤的方案後,方先生接受了手術。術後第三天,方先生即下地行走,出院不久就再次踏上了工作崗位,正常工作和生活。1、胰腺相關科普在我們身體上腹部
發布於 2023-03-18 09:11
0評論
EUS的結果可能同時反映腫瘤生長方式及惡性潛能,曾有研究表明,較大體積、病灶異質性及囊性變可能是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惡變的危險因素,這可能也適用於MEN1患者。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MEN1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至今尚無相關標誌物來預測其惡變。腫瘤的體積大小與轉移可能成正比,也因此將其作為是否手術的重要考慮因素。指南推薦對≥1cm的病灶進行切除,但無確切證據表明最佳手術時機。 EUS能發現大部分病灶
發布於 2023-11-01 21:46
0評論
胰腺疾病由於胰腺本身解剖結構的特殊性,生理功能的複雜性,使得胰腺腫瘤的研究較其他腹部腫瘤研究緩慢。而胰腺腫瘤的微創治療,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所開展,當時腹腔鏡就已經運用於胰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中。隨著腹腔鏡器械的不斷髮展和優化,其在外科領域中的運用日漸廣泛,但也正是腹腔鏡器械的侷限性,只能固定一定角度,因而在腹腔鏡下行縫合等操作有一定困難。上海瑞金醫院普外科彭承宏隨著近年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
發布於 2023-02-08 18:47
0評論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pNENs),原稱為胰島細胞瘤,約佔原發性胰腺腫瘤的3%。依據激素的分泌狀態和患者的臨床表現,分為功能性pNENs和無功能性pNENs。多為散發,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發病高峰為40~69歲。pNENs臨床表現多樣,診療措施較複雜且週期較長,建議在多學科協作模式下進行,並貫穿患者診治的全部過程。根據患者的基礎健
發布於 2023-11-01 21:20
0評論
25歲的東北姑娘小宇(化名),一個善良內向的女孩,剛剛結束學校實習,準備開始工作。男朋友小冬(化名)跟小宇戀愛多年,正打算近期結婚。可是拿到入職體檢報告的那一刻,小宇的心情是崩潰的,腹部CT提示她胰腺上有個腫瘤。小宇非常疑惑,平時自己身體非常健康,連感冒發燒等很少,為啥平白無故地胰腺上會長個腫瘤呢?會不會是癌症呢?會不會危及生命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肝膽外科虞先F帶著疑問和不安,小冬陪小宇
發布於 2023-02-02 06:52
0評論
胰腺囊性腫瘤佔所有胰腺腫瘤的約10%。隨著檢查技術的進展和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胰腺囊性腫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一些大型的胰腺中心,囊性腫瘤的手術量佔到30%以上。胰腺囊性腫瘤在病變性質上可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良性佔大部分。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腫瘤形態以及上皮細胞的特徵,將胰腺囊性腫瘤分為3類,漿液性囊性腫瘤(SCN)、黏液性囊性腫瘤(MCN)和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囊腺瘤(IPMN)
發布於 2023-02-02 15:57
0評論
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是一種少見的、具有惡性潛質的腫瘤,約佔所有胰腺腫瘤的l%,胰腺囊性腫瘤的3%。近年來其發病率明顯上升,多數病例為近十幾年內報道,至今國內外已報道1000餘例。大多數臨床醫師對其缺乏認識,常誤診為囊腺瘤、囊腺癌或胰島細胞瘤等其他疾病。 本病發病率較低,好發於年輕女性,平均年齡23.9歲,男女比例為1:7~19。本人統計了國內近10年的報道,發現50%以上的病人年齡為10~24歲,
發布於 2023-11-07 11:23
0評論
隨著腹腔鏡設備和技術的提高,胰腺腫瘤的腹腔鏡治療已逐漸被應用於臨床,我院於3年前即成功開展該手術,目前已有10餘例患者受益。腹腔鏡技術較之傳統開腹手術切除胰腺腫瘤有較好的手術視野,術中出血少,創傷極小,保脾成功率高,術後恢復快等優點。2009年11月2日,我院普外科在韋軍民主任指導、陳劍主任醫師與賀修文主任醫師配合下成功給一例胰尾部腫物患者實施了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手術。保留脾臟的胰體尾
發布於 2022-11-25 02: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