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3 16:51

  肩膀痛在中老年人當中很常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肩周炎。然後在小區鍛鍊處進行牽拉或爬牆,可能部分病人疼痛會逐漸好轉,但很多人疼痛往往一直不見好轉甚至加重。實際上,真正的肩周炎病人在所有肩痛病人中所佔比例只不過十之一二。在此先提醒肩痛患者,千萬不要盲目的治療與鍛鍊,因為你所做的很可能是無效的,甚至起反作用的。本文主要對肩膀痛常見原因進行大體描述。

  引起肩膀痛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是以下幾種疾病:肩峰撞擊症、肩袖損傷、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長頭腱炎、“肩周炎”(即粘連性關節囊炎)甚至頸椎病。下面來為您一一介紹:

  1、肩峰撞擊症

  肩峰撞擊綜合症是肩痛最常見的原因。它是由上臂上舉後肩部肌腱受到肩峰的壓迫撞擊造成。

  主要症狀為:

  肩部慢性鈍痛,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疼痛加劇,如果有肌腱撕裂出現上臂力量減弱。若不及時治療,將會發展成肩袖損傷。這類病人早起可用三角巾或吊帶懸吊前臂制動,局部封閉疼痛能明顯緩解。口服些消炎鎮痛的藥物也能促進水腫消退,緩解疼痛,同時還可採取物理治療。若已伴有肌腱斷裂和肌腱斷裂等病理變化,則建議採取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治療。

  肩峰撞擊症凡是能得到及時診斷,明確病因和病理變化狀況,得到正確治療,能減緩疾病進展,進行徹底治療一般均能取得較滿意的結果。

  2、肩傷袖損

  主要由創傷(如跌倒時手外展著地或手持重物,肩關節突然外展上舉或扭傷)、肩袖組織退行性變、以及肩峰慢性撞擊(常發生在需要肩關節極度外展的反覆運動中,如棒球、仰泳和蝶泳,舉重,球拍運動)引起。

  損傷的肩膀要充分的休息,並加強健側肩部肌肉的鍛鍊。避免做推壓動作,而代之以牽拉活動。局部可使用膏藥等外用藥物治療。疼痛較重的可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疼藥。如果損傷較重、肩袖完全撕裂,或經保守治療3~6個月效果不好,需行手術治療。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肩袖損傷的手術治療現在大部分在關節鏡下微創治療,效果較好。

  3、肩峰下滑囊炎

  多因外傷、肩部肌腱損傷或退變、長期擠壓和刺激所致,嚴重者可併發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一般表現為疼痛、運動受限和侷限性壓痛。疼痛為逐漸加重,夜間痛較著,運動時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時(擠壓滑囊)。

  急性期的治療包括休息、給以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針灸和將患肢置於外展外旋位,局部封閉注射有較好效果。慢性期除了上述療法外,要強調不增加疼痛的康復治療,主要恢復肩關節的運動功能。對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4、肱二頭肌長頭腱炎

  常發生於長期反覆過度活動的人群,可因外傷或勞損後急性發病,但大多是由於肌腱長期遭受磨損而發生退行性變的結果。

  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前部疼痛,可向上臂前外側放射,夜間加劇,肩部活動後加重,休息後好轉。急性期疼痛嚴重,穿、脫衣服困難。

  剛開始肩關節活動尚無明顯受限,但外展、後伸及旋轉時疼痛。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受限。前期可外塗中藥紅花油等活血消腫藥物,貼敷膏藥,口服非甾體消炎藥。疼痛較重者可用三角巾懸吊前臂,避免過度使用肩關節。局部理療或熱敷有助於炎症消退,必要時可做局部封閉治療。對於個別頑固性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的病例可行手術治療。

  5、粘連性關節囊炎

  這個才是我們平時所謂肩周炎。

  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患者肩膀怕冷,不少人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夏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目前,對肩周炎的治療主要靠口服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慢性粘連功能障礙可應用關節鏡下鬆解,術後加強功能鍛鍊,療效較好。

  6、頸椎病

  這不是肩關節的疾病,而是另一大類疾病,需讓專科醫生檢查後再行對症治療。

  正是由於肩關節疼痛的多病因性,因此更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千萬不要盲目鍛鍊,否則不但會使病情更加嚴重複雜,更會為後續的治療增加困難。

關節痛是怎麼回事?相關文章
一些中老年朋友平時身體不錯,常常參加爬山、慢跑等體育鍛煉,心、肺功能很好,可不知不覺中開始出現膝部或髖部疼痛的症狀,起初只是偶爾隱隱作痛,後來疼痛加重,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影響活動和睡眠,有時候關節腫脹甚至出現“積水”,外形改變,嚴重時,關節突然被“卡住”不能或動。到醫院檢查,診斷為“骨關節炎”。好發於負重量大、活動較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較為準確的定義是指由多種因
發布於 2022-10-09 15:33
0評論
生活中,許多人有過關節痛的經歷。特別是老年人,遇到陰冷潮溼的天氣,時常會有全身痠痛的感覺,一些人把這種症狀成為“類風溼”。那麼,關節痛是否就是“類風溼”呢?事實上,現代醫學中,把一組以具有特定臨床特徵的疾病定義為“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累及外周關節為主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的臨床特徵是關節的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這種疾病往往累及雙手小關節,且多呈對稱性分佈,常伴有關節腫脹和晨僵,
發布於 2023-02-18 21:01
0評論
在門診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一些病人,這些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以某個肌肉或一兩個關節或多個關節疼痛、麻木、沉重、屈伸不利等症狀,但是血沉正常,抗“O”、類風溼因子均為陰性,其他疾病也都排除在外。那這到底是甚麼病呢,對於這個病的診斷我們暫緩後述。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關節痛的的常見原因有哪些?我們將導致關節痛相關疾病大概分為三類:骨科疾病,如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等;免疫性
發布於 2022-12-05 13:41
0評論
一提“風溼”,人們自然會想到關節、肌肉的紅腫熱痛表現。實際上風溼病屬於免疫類疾病,可累及多系統及臟器,症狀表現多樣。很多人常常因為某些不典型的症狀,到處求醫,卻無法“對症”,最後才在風溼科得到確診。 風溼的其他症狀有: 反覆耳廓紅、腫、熱、痛及紅斑結節,日久耳廓塌陷畸形伴色素沉著; 反覆高熱,但未經退熱處理次日清晨體溫自行降至正常; 反覆咽痛,咽部細菌培養陰性,抗生素治療無效; 下腰和背部反覆疼
發布於 2025-01-29 16:31
0評論
肩關節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肩關節的組成解剖複雜。肩關節是由六個關節組成。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關節盂淺而小肩關節僅包繞肱骨頭的1/3,關節囊薄而鬆弛,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範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它可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導致肩關節疼痛的具體原因就是上述解剖解構。接下來我將常見導致肩關節疼痛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肩峰撞擊徵:由於肩關節退行性變、肩峰下骨贅形成、滑囊增
發布於 2023-01-03 16:26
0評論
1、症狀較輕,敷膏藥、做理療、用一些噴劑,藥酒等治療(這些藥品只能起到暫時緩和的作用),外敷可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的中醫傳統外科膏藥治療。膏藥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藥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從而增進關節及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治癒目地。 2、針灸按摩:對於病情嚴重並且長的患者,可選用中醫理療、針灸
發布於 2025-01-29 16:16
0評論
孕婦手關節痛的產生主要與缺鈣有關,是因早孕反應致營養缺乏,鈣吸收障礙,加上胎兒生長髮育需要大量的鈣,孕婦戶外活動減少,接受陽光少,維生素D缺乏所致。骨質缺鈣出現一系列缺鈣及骨質疏鬆的表現,即妊娠關節病。 妊娠關節病開始表現為腰痠腿疼,逐漸加重可致骶關節、恥骨聯合等全身關節疼痛,嚴重時影響翻身行走,雖不危及孕婦生命,但卻使孕婦行走不便。 孕婦手指關節痛一般是缺鈣導致,另外懷孕晚期血壓會出現升高,心
發布於 2023-03-25 14:49
0評論
方法/步驟 首先,經常用手指導致的疲勞。 這種問題是手指出現關節疼痛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常見的。一般來說,長用電腦或者繡花等手工勞動的人會碰到這種情況。 解決方法很簡單,稍作休息,不要持續高強度勞動即可。 其次、類風溼性關節炎,這也是導致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之一。主要的症狀是早晨起床後手指發硬發澀,不太靈活,握拳時艱難。 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及時去看醫生,千萬不可耽擱。 另外就是風溼病,風溼病不但對
發布於 2024-08-11 00:24
0評論
手腕關節痛是甚麼原因?手腕關節疼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尤其在我們做一些比較重的活的時候,更是常見,但也不能排除一些朋友是因為患有風溼或類風溼性關節炎所致,那麼,手腕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手腕疼痛可說是關鍵的病變,像是受傷或是過分的勞累導致關節受損的現象一般是引發腱鞘炎的前兆,而風寒或是受涼怎會引起關節炎的病發,因此再出現類似於手腕等關節疼痛的現象時患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手腕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發布於 2024-10-24 20:19
0評論
關節疼痛也跟年齡有關係,年經的時候怎麼沒有這裡疼、那裡疼?年齡一大就來了?中老年人最常見的肩周炎又叫五十肩,為甚麼到五十左右出現?膝骨關節炎也是這樣,老年人發病率高。 病根還是因為元氣不足了,經絡是元氣的通道,這個通道里元氣少了,運行就不流暢了,同時外面的寒溼之氣還容易乘虛而入,經絡堵塞,產生疼痛。 我們用一些由易到難疏通了經絡,沒有補充元氣,過一段時間還會堵塞。經絡為甚麼最容易在關節的部位堵塞
發布於 2025-01-29 16:3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