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男性 66歲,因“發現右乳房腫塊伴陣發性脹痛一年餘”入院。患者一年多前無意中捫及右乳房乳暈處有一蠶豆大小包塊,緩慢增大,常於飲酒或進食海鮮後局部脹痛伴腫塊明顯增大,乳房皮膚髮紅,幾小時後自行緩解,包塊略縮小。乳腺紅外線檢查表示“右乳局部血管增粗迂曲”。患者生長於江蘇鎮江,後來滬工作並定居,否認疫區居留史,回族,喜食牛、羊肉,無食生肉史。六年前左腹壁有類似包塊,切除後未復發,病理不詳。患者入院後在局麻下行“右乳包塊切除術”,術中見乳腺組織有一包塊,呈實性,與乳腺組織分界不清,無包膜,包塊內有不規則竇道,竇道內徑均衡,約0.4cm2。完整切除包塊,剖開後於竇道內發現線蟲一條,系活體,包塊內未見蟲卵。送病理檢查示包塊為“纖維樣增生及慢性炎症組織”。線蟲約0.4×15cm,頭白色,頭端開叉,體節不明顯,蟲體扁平,醫學院寄生蟲教研室判斷系“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
[討論]
曼氏迭宮絛蟲[Spirometra mansoni]的幼蟲稱裂頭蚴,由原尾蚴發育而來,它具有很大的移動能力,當獸類吞食含有裂頭蚴的蛙類或蛇類等中間宿主時,裂頭蚴不能在腸內發育為成蟲,於是穿出腸壁,寄生在腹腔各部、肌肉層、皮下組織等處。曼氏迭宮絛蟲成蟲寄生於人體較少見,而裂頭蚴病例在某些地區常有發現,多由於用生蛙肉敷貼傷口或吞食活蛙、蛇肉及未煮熟的牛、羊、豬肉等引起裂頭蚴直接從傷口侵入,或因誤食裂頭蚴、原尾蚴而遭感染。裂頭蚴可寄生於人的各部位,同時喜在人體內移行,對被侵襲的組織局部破壞較明顯,以皮膚、眼部及腹部為常見,而寄生於乳腺組織的經檢索國內尚無報道,國外最近報道是二十餘年前韓國發生一例,故臨床對乳腺包塊的術前診斷較難考慮到此點而導致誤診。對此類疾病的治療主要對包塊予以摘除外,尚需進行驅蟲治療,將寄生於體內其餘部位但未引起明顯症狀的蟲體、蟲卵徹底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