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指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出現陣發性電擊樣劇烈疼痛,歷時數秒至數分鐘,間歇期無症狀,可由口腔或頜面部的任何刺激引起。由於其發作時疼痛劇烈難忍,治療後易復發,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對於三叉神經痛的研究較多,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方法有多種,如藥物、注射、射頻熱凝、手術等,但治療效果都欠佳,歸其原因主要是對於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學者們根據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等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可能發病機制提出了多種假說。
微血管壓迫是三又神經痛的病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研究認為三叉神經痛的產生是由於三叉神經節或根損傷,如血管壓迫或炎症等造成的損害,導致三叉神經節內一小叢神經元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當三叉神經任何一個分支受刺激時,處於激發狀態的這一小叢神經元被激活,其衝動可迅速激活周圍的神經元,產生強烈的發放現象,很快超過閾值,臨床上即出現一個短暫的劇烈難忍的疼痛。經過一個短暫的自主發放現象後,由於快速放電所產生的內在的抑制過程使活化作用減弱並進入不應期,進而出現一次微小的刺激而引發整群纖維的興奮,使疼痛持續數秒。
另外有研究表明,在沒有血管性壓迫損傷的三叉神經痛患者中,存在著脫髓鞘病變,且病變沿著三叉神經根的近心端延伸,到達腦橋連接處,脫髓鞘區域星型膠質細胞的突起數量較多,分佈較廣。儘管對於脫髓鞘病變形成的原因尚有爭議,但對於三叉神經纖維脫髓鞘病變是三叉神經痛的主要病理改變和病因,已得到了一定的公認。
因此修復神經的損傷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一個有效手段。